怎样以少胜多?此上将说一方法,多数人想不到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历史上寡不敌众的事情并不少见,可是问题来了。在以少敌多的时候,当真就没有胜算的可能吗?在一百多年前的保定军校,关于这个问题,师生就展开过一场讨论。

当时,一位3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打十个人怎么打?台下一时没了声音。

怎样以少胜多?此上将说一方法,多数人想不到

历史上,保定军校是与黄埔军校齐名的军事学府,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来的不少学生在以后的战场上都是叱咤一方的将领。后来出色,学生时代自然也不弱。可是这个问题,却难倒了不少学生。

过了刻把钟,有些人提出了几个想法,马上就被其他学生反驳了。看到大家莫衷一是,出题的中年男子,说了一个办法。

什么呢?一个人打十个人的办法,那就是一个一个地打,打了一个再打一个。说这话的人,名叫蒋百里。

大家都知道,蒋百里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准确的说应该是军事理论家。他一生从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可是在日本人眼里,他却是当时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一。

怎样以少胜多?此上将说一方法,多数人想不到

蒋百里何以如此受日本人推崇呢?事情还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出生于江南大户人家,蒋百里的祖父在当地小有名气,是藏书家也是刻书家。可是这样难得的条件,对于蒋百里的成长并未起到很大作用。

因为生有残疾的缘故,蒋百里的父亲从小就被送进寺庙出家。虽然后来得以还俗娶妻生子,可是没能继承一分家产。在父亲去世后,蒋百里母子生活清贫,反倒是靠着颇具慧眼的私塾先生相助,这才得以入学堂考取秀才。后来也是因为贵人的资助,蒋百里得以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期间,因为以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夺走了天皇佩刀,蒋百里这个名字让日本人印象深刻。可是日本人对其的推崇,并不止于此。

除了日本,蒋百里一生还到德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军事,其军事素养和卓识身为当时国内一些大佬看重。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等人都曾聘请他为参谋幕僚。而让日本人真正刮目相看的,则是他写了一部著作《国防论》。

怎样以少胜多?此上将说一方法,多数人想不到

作为一本军事论著集,《国防论》主要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其扉页第一句话广为流传,“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而这句话就是针对日本的。

《国防论》出版的时候,正值1937年夏天。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蒋百里就看出了日军当时的野心,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精锐师团无疑是很多的。如何才能抗击日军,实现胜利呢?在《国防论》中,蒋百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也就是说空间大了,战线拉长了,把敌人分散开来后。就可以实现一个人打十个人且不败的目的了。

怎样以少胜多?此上将说一方法,多数人想不到

开头讨论一个人打十个人的问题的时候,蒋百里正在保定军校做校长,没想到后来却在《国防论》中为对付日军而派上了用场,据说这也是战时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由来。

明朝末年的时候,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就是以此战法打败了明军。虽然时过百年,可是蒋百里准确看到了日军的软肋。战线拉长之后,因为各线中国军民的出击袭扰,日军兵锋受挫兵力不足转入防御,最终在中国大地上陷入泥潭自食其果。然而心系抗战,蒋百里却未能看到日军投降的一天,1938年病逝后,他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