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和雞賊們,放過那些無辜陪葬乘客的靈魂吧

摘要:天使們,上帝們,雞賊們,你們能講那些大道理,是因為你們看到的是後來的監控。事後從這個位置看視頻,信息充分,全知全能,會惋惜,會痛心,會假設,會矯情。可是你有沒有設身處地想想那時乘客的視角,很多坐在後面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場衝突,他們正坐在後面看江景,低著頭刷著手機,或者跟身邊的人聊著天。你苛求他們也站出來阻擋,你說他們死得活該,你特麼說的是人話嗎?


天使和雞賊們,放過那些無辜陪葬乘客的靈魂吧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重慶公交車墜江悲劇,真相不明,讓人痛心,真相大白了,反而更讓人唏噓,更讓人難以釋懷。事故那麼慘烈,死亡那麼慘重,原因竟那麼荒誕,坐過站引發的衝突,情緒衝動的魔鬼,讓一車人的生命作了陪葬。公號後臺和朋友圈有很多朋友讓我談談看法,一個評論員,對這種事總得評論幾句吧?我一直沒有評論,因為面對墜江前那段極具衝擊力的視頻,我是憤慨而無力的。視頻本身的衝擊力,讓一切評論都顯得多餘、無力、矯情和蒼白。

清晰的事實是它本身最好的評論,想從這起事故中得到些什麼教訓,看看那段墜江前最後的視頻就行了。看了一些評論,講的那些大道理,都遠遠比不上視頻本身的力量。遇事要理性,要控制情緒,千萬別衝動,衝動是魔鬼啊——這種人人都懂的正確廢話,空講是沒用的,看一下視頻,才能直擊靈魂,長個記性。要有規則意識,要有公德,要有法律觀念——在事實和視頻的教訓面前,這些套話是多餘的。這段視頻是這起悲劇最好的評論,不用解說,無須引申,讓每個人自己去看,讓自己的靈魂受到觸動,讓自己內心衝動的魔鬼受到規訓。

只是在朋友圈轉發了官方通報和那段視頻,本不想評論,但看到一些無良評論在“自媒體反思競賽”中尋找10萬+站位時,竟把矛頭指向了無辜陪葬的乘客,我有點無法忍了。其實,在看到視頻的時候,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站在道德高地吃死者人血饅頭,踩在無辜乘客的屍體上表演廉價的道德優越感。果然,這種垃圾評論很快就粉墨登場了,罵乘客沒有公德的,批乘客習慣性冷漠的,甚至說“22路公交車上沒有一個屈死的鬼”,詛咒和侮辱乘客“死得活該”。

自媒體時代,10萬+荷爾蒙的驅動下,會形成鋪天蓋地的“反思”效應,姿態競爭下所謂反思總會走向極端,變成一種劍走偏鋒、語不10萬+誓不休的闡釋狂歡。罵“潑婦”的有了,罵司機的有了,罵“大橋欄杆不經撞”的有了,罵“過去怎麼沒吸取教訓”的有了,還能罵誰呢?冷漠的路人啊,無動於衷的乘客啊。於是,這樣的評論就出現了:司機為他的衝動買單,當事乘客為她的不講理買單,其他乘客也為他們的無動於衷買了單。——這種評論再進一步演繹一下,就變成了“22路公交車上沒有一個屈死的鬼”。

寫這樣的評論,作這樣的判斷,良心不會痛嗎?如果你的父母你的妻兒你的親友,在這路公交車上,你會作這樣的評論嗎?這輛車上的人,都如你我的父母和妻兒一樣,有人準備買菜回家做午飯,有人帶父母去看病,有人準備給兒子過生日,有人想趁著天晴出去逛逛,你把你的手放在你心臟的位置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妻兒在這輛公交車上,如果看到像這種在市井中經常看到的平常吵架時,他們會不會理性地立刻去勸架,他們能不能立刻意識到這種吵架會讓一車人喪命,他們敢不敢路見不平去阻擊乘客?

會不會?好好想一想,只要良心沒被狗吃了,良心沒被猙獰的10萬+矇住,就能作出符合常情常理的判斷,也才能說人話。

還有你們,出這事之後,都去盛讚另一輛車上另一次事件中,一個怒踹干擾司機方向盤二貨的英雄,顯得好像一個個都是俠義心腸,一個個都是路見不平的英雄。可是,在盛讚這個大俠的同時,你們有沒有關注到這些新聞:2018年9月,安徽蕪湖,一女子勸架被砍傷,縫了106針,對方邊砍邊喊:叫你管閒事!還有這些,69歲老人救人被砍遭嘲笑,親朋好友諷其多管閒事。許昌一男子勸架被打,反擊後致人輕傷賠償5.5萬元。街頭男女約架群毆,男子勸架反被打當場身亡。——隨便搜索一下,這樣的新聞在網上數不勝數,大俠們,你們的身影呢,你們的關懷呢,你們的熱血沸騰呢?要不,在惡評那些乘客冷漠時,自己都先在朋友圈曬一曬自己見義勇為的勸架履歷,把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經常去勸架的牛逼行為曬出來鄙視我們一下?

你們勸過幾次架,沒有吧?你們不去起鬨,不去喊“打得好”,不去一邊圍觀一邊拍視頻,就算不錯了。

說這些,我不是傳遞“別管閒事”的消極能量,而是想讓那些沉浸在上帝角度的天使們,多一點兒同情的理解,多一點兒同理心。街頭巷尾這種吵鬧,太平常了,這種情境下不去幹擾很正常,不是冷漠,不是無動於衷,而是見多了,沒當回事。當時兩人只是吵架,並沒有搶方向盤,一開始車也沒有偏離方向,有幾個人能想到後來突然發生這樣的事,又有幾個人能想到平常的吵架會演變成那樣?日常生活中,有些架,自己吵著吵著就歇了。

天使們,上帝們,雞賊們,你們能講那些大道理,是因為你們看到的是後來的監控。事後從這個位置看視頻,信息充分,全知全能,在後果的警示下,會惋惜,會痛心,會假設,會矯情。可是你有沒有設身處地想想那時乘客的視角,很多坐在後面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場衝突,他們正坐在後面看江景,低著頭刷著手機,或者跟身邊的人聊著天。特別是離得那麼遠的人,那種視角,那種情景,你苛求他們也站出來阻擋,你說他們死得活該,你特麼說的是人話嗎?如果能想到你苛求的這些,乘客最理性的選擇不是勸架,而是根本不坐這輛公交車啊。

你們說,長達5分鐘中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勸一下,你怎麼知道的?你當時在旁邊了?有關部門公佈的視頻只有很小一段,你怎麼就知道當時沒人勸了,你看到了完整的視頻了?一個個鍵盤俠為了踩乘客,強化乘客的冷漠,臆想出很多無法還原無法證偽的情節。

我最不喜歡的一句話就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話太混賬了,太不講理了,泛責任化,攪屎棍,把遠的、近的、大的、小的、強的、弱的、相關的、推理的、法律的、道義的責任混在一起說,製造一種“沒一個好人”的效應,人人都有錯,人人都應反思,人人都有原罪。這樣的混賬思維是在混淆關鍵責任。無疑,這起事件中,乘客是無辜的,他們就是別人衝動魔鬼的陪葬品,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讓掌握方向盤的人不失控,如何讓司機免於這種干擾,如何在法律上保護司機也不受侵犯。——這是關鍵,這是應長的記性。其餘的延伸、推理、臆測、妄斷,把弱相關和不相關的大道理拿出來搶10萬+站位,就算了。

天使和雞賊們,放過那些無辜陪葬乘客的靈魂吧,讓他們安息,讓他們悲痛欲絕的家屬不要受干擾,不要受二次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