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宝典,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课常考拓展题

1.误区:虽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可以己所欲施于人

警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但要注意的是,“己所欲,施于人”也是错误的,自己喜欢的事,未必是别人喜欢的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也是对他人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期中考宝典,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课常考拓展题

2.小提示

尊重他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使别人比自己差,比自己弱,但并不等于是不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尊重代表着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关系,尊重他人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文明交往的第一要求。尊重体现在多个方面:要尊重他人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要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3.误区:人尊重我我就尊重人;人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人。

警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如果每个人都把他人尊重自己作为尊重别人的前提条件,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

期中考宝典,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课常考拓展题

4.请你列举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事例。

进入老师办公室时,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不说脏话,不相互起绰号;看到清洁工阿姨扫地时,向清洁工阿姨道声谢;等等。

5.社会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

遇到老师敬礼问好;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孩子让座;不随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旅游景点不乱涂乱画;与同学友好相处,不侮辱嘲讽同学;等等。

6.文明有礼的倡议书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为此,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做到:文明在手上、文明在口中、文明在脚下。

第一,文明在手上。不乱扔垃圾,当好文明礼貌的实践者。

第二,文明在口中。做好宣传工作 ,当好文明礼貌的传播者。

第三,文明在脚下。红灯停、绿灯行,当好文明礼貌的引领者。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一份责任!

期中考宝典,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课常考拓展题

7.误区:文明有礼是对外人对自己家人可以不用那么讲究。

警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在与家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也要做到文明有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