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索莫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是季米特罗沃村的村长,这里的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萨沙”。

季米特罗沃村,位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市以南约70公里。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老萨沙今年74岁。1992年,他来到季米特罗沃村定居,“那时候村里还有300多幢房子、100多口人,有学校、商店、药店,还有一个养猪场。”

但因为交通不畅、就业困难,村民陆续搬离,最坏的时候,整个村子只剩不到十户人家。“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

由于人口稀少,州政府撤销了村子的行政编号。从此,地图上再也找不到这个被遗弃的荒村。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2014年,随着中俄远东合作的开展,来自黑龙江绥芬河的应峻峰、应秀峰两兄弟来到这里,租下3000公顷荒地,干起大豆种植。

老萨沙说:

政府并没有把最好的地给他们,而是谁也不要的沼泽地,但他们干得很棒,四年里开垦了两千多公顷土地。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应峻峰等人初到时,村民对他们并不信任,没有人相信他们会一直待在这里,也没人相信他们能把沼泽变成良田。

但周围慢慢改变的一切:新的道路、新的路灯、新的公交站……令他们渐渐明白,这些中国人,是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他们当成了家人。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应峻峰还记得第一次来农场时的情景,进村的路是一条6公里长的“返浆道”,路面泥泞不堪,一般越野车都无法通行,村民进出村子只能淌水步行。

为了打通村子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应峻峰带人用农场挖掘机和推土机平整路面、排水填坑。6公里山路,反复修了4年。终于,路通了,村民们笑了,到农场串门的人也多了。

他们帮我们修了路,还修好了坏掉的电线和水渠,他们真的为这个村子做了很多。我们现在是很好的朋友。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里,这个村庄可能就已经消失了。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一得空老萨沙就会跟着应家兄弟俩一起下到豆田里看看。

你们把这块沼泽地救活了,这简直是个奇迹,还有我们村子,因为你们农场来了,我们的村子也有了生机。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现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农场务工,农场工资大概每人每天1000卢布(约合人民币106元),甚至高于比罗比詹市区的平均工资。周围村的村民也都想来农场工作。

老萨沙高兴地说:

现在大家手里有了钱,生活有了希望,村民们这两年开始重新装修房子,置办家电。去年农场还给每家每户安装了路灯,村里第一次晚上有了光亮,大家晚上出来再也不害怕了。

在村头交叉路口,崭新的公交车牌和蓝色铁皮候车棚在夕阳下格外引人注目。一度被取消的公交车又重回村里,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了。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应峻峰回忆道:

拆老车站的时候,村民还有戒心,以为我们搞破坏,把我们给围了。等到新车站建好了,村民们拿着自家打的鹿肉、野猪肉送到农场感谢我们,从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开始从心里接纳我们了。


中俄远东合作开发不是空话,只有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们才能真正扎下根。虽然力量微薄,但是我们愿意用我们的汗水和热情浇灌这片土地。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丰收的豆田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曾经濒临消失的荒村,又重新活了过来。

记者:张若玄、李东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