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维权,你“购”了吗?

互联网在我们现在生活中现在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网购活动,这不今日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就审理判决了一起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案由是今年7月8日,郑某浏览天猫超市时发现“某品牌婴儿纸尿裤”促销信息:单箱价格189元,7月10日0:00开始团购活动,前5分钟单箱39.9元,每人限购5箱。郑某遂将5箱纸尿裤加入“购物车”,并将商品链接发布到微信群,告知家人一起抢购。郑某及家人从9日晚熬夜到10日凌晨,却发现“购物车”里的商品不能支付,团购开始时间也变为10日10:00。但10日10:00郑某再次打开天猫客户端购买时,“前5分钟单箱39.9元,每人限购5箱”的优惠也没有了,最终只以189元的价格购买了一箱纸尿裤。之后郑某多次与客服沟通未果,遂诉至法院,诉请被告赔偿损失1元,并赔礼道歉。

最后法官通过审理宣判,双方未成立合同关系,专业电商天猫公司此类促销信息为不可撤销要约,损害了郑某的信赖利益,但未损害其自然人人格利益,故判决赔偿郑某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1元,赔礼道歉未予支持。


网络购物维权,你“购”了吗?



看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在为购物车里的东西进行担忧,毕竟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马上就要开始了。

“双11”又快到了,多家电商平台最近对外公布了今年的活动新玩法。记者看到,京东推出27天超长大促,阿里携带外卖团队一起备战,唯品会、苏宁等也给出一些优惠力度和新玩法。总体而言,津贴直减依旧是主流,团队作战成为新亮点。23日,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电商平台评级,有些平台被列为“谨慎下单”甚至“不建议下单”平台。

想必,此时不少心急的“剁手党”已准备开启“买买买”模式了。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买买买之前,要注意避坑,毕竟买的不如卖的精。纵观往年的“双11”,电商促销中的“黑坑”还真不少。比如去年“双11”,一些电商平台主打预售、定金、折上折等“烧脑”游戏,计算方法堪比奥数难度,令很多“剁手党”一不小心优惠没拿到,还跳进了商家先涨价后打折的陷阱……凡此种种,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网购时代的来临不仅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方式,也给网购一族带来了诸多便捷和实惠。但网络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技术领先法律,加之监管滞后,一些商家不顾商业诚信,一味逐利,导致假货泛滥成灾、刷单炒作虚假点评层出不穷、网络欺诈横行,让诸如“双11”这样的大型网购节充斥着或明或暗的雷区和陷阱,消费者防不胜防。这也是近年来在“双11”等网购节的消费井喷期过后,都会迎来消费侵权投诉井喷期的缘由所在。


网络购物维权,你“购”了吗?



历经多次电商促销,掉过无数陷阱之后,“多些创新,少些套路”无疑是消费者对今年“双11”促销的真切期待,各路电商切莫在“新玩法”中又暗藏“新套路”。为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及消费者协会等监管部门,应未雨绸缪主动召集电商打预防针,对平台商家可能涉及的霸王条款、违规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示。提前介入,提前干预,引导电商自律,维护好经营秩序,拿出真正的优惠方案,让消费者享受到切实的优惠。同时,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给消费者撑腰,为“双11”网购节保驾护航,不能再让“双11”网购节成为“集中侵权节”或者“集中投诉节”了。

此外,作为消费者,需理性消费,多留个心眼。比如,对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电商平台评级可以认真研读一下,绕开被列为“谨慎下单”“不建议下单”的平台,多一点理性,才能买得更放心、舒心。

由于诉讼会耗费很大精力,多数消费者都会接受电商给出的和解条件。一方面是因为网购带来的损失可能不大,另外一方面也在于维权确实会耗费不少的精力。这样的现象就造成电商平台支出的违法成本远远小于它的从中获利。对于每一名单独的消费者来说,电商平台和商家都处于强势地位。一旦在纠纷调解过程中出现电商平台或商家不够配合的情况,消费者的维权就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买了之,要加强保留证据的意识,筑牢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底线。


网络购物维权,你“购”了吗?


帮助:

进行订单页面的截图,以及收到货之后货的状态跟网上状态的差异性,都必须留存下来。假如能够证明这个货本身存在问题,有第三方的权威认证,对于法庭的判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