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轮廓像人脸?而且是皇帝的脸?靠谱的说法是……

南京明代城墙全长33.676公里,被称为“天下第一城垣”,也绝对算得上南京的最大体量的文物。然而,与北京、西安等古城墙不同的是,南京城墙既不对称也不规整,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奇怪形状,在国内众多古城墙中很是独特,由此还衍生出“南京城究竟像什么”的种种说法。

南京城墙轮廓像人脸?而且是皇帝的脸?靠谱的说法是……

上世纪南京城墙旧影。

在民间,有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也有人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 “呈宫扇形”等。前些年,南京一些媒体争相报道,说是有人发现南京城墙外形像一张人脸,进而推断出,此人脸就是建造城墙的皇帝朱元璋的脸——玩笑越开越大了,而且还有鼻子有脸地一一对应朱元璋的五官。试问,哪朝哪代敢这样对开国皇帝大不敬吗?

南京城墙轮廓像人脸?而且是皇帝的脸?靠谱的说法是……

有人认为南京城墙像朱元璋的侧脸。

好在南京有多位研究明城墙的专家,他们经过研究,总算得出较为靠谱的说法:南京城墙的形状主要是仿效宇宙天象的投射,在平面上呈现“北斗星”和“南斗星”的聚合,同时兼顾丘陵、河湖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军事防御需要。专家们的观点基于以下几条证据:

1、明初道家思想盛行,而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2、在南京城墙东南角的通济门至西北角钟阜门与仪凤门之间作一划分,南为“南斗六星”,北为“北斗七星”。“南斗星”的六颗星座以聚宝门、三山门、清凉门、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隐喻;“北斗星”的七颗星座以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隐喻。

3、根据“南斗星”“北斗星”的划分,通济门(不含通济门本身)至三山门(水西门)为“南勺”居民商业区;通济门(含通济门)至太平门为“北勺”皇宫区。两“斗”的“柄”之间是军屯区。

北斗星的中心方位投射在南京城东南的皇家宫殿区域。明故宫里的内宫,对应紫微垣的“中宫”,是人间“天子”所居的宫殿,宫城因此被称为“紫禁城”;明皇宫内外的文武官署,则对应着“太微垣”。而南斗星的中心位置正好就是城南地区的居民集聚区,这片居民区至少从元末就已成形,时至今日仍然保留。

4、“南斗”与“北斗”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一个中心点和一条中轴线。其中心点就是如今市中心的鼓楼和钟楼(明初建造的钟楼位于鼓楼西南侧,是后来才迁至今天大钟亭的位置),中轴线就是从通济门到钟阜门与仪凤门一带的连线。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城市中的钟、鼓楼,绝大部分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方位基本是正的。然而,南京鼓楼是做西北面东南,方位上是斜的,与明代南京城市中轴线基本构成同一个方位。这也是南京城是南斗北斗聚合形的一个佐证。

南京城墙轮廓像人脸?而且是皇帝的脸?靠谱的说法是……

“南斗北斗聚合说”的南京城示意图

最后,如此精妙绝伦的设计出自何人之手?那就是明初重臣、大名鼎鼎的刘基。朱元璋在南京设太史监,专门观天象。而古时的观天象,与国家政治紧密关联,地位非常高。明太史监首任太史令,就是朱元璋身边著名的谋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基,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堪舆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