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爲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提起清朝,最先想到的四個字就是“康乾盛世”,這四個字概括了清王朝最鼎盛的時期。康熙乾隆都是難得的千古一帝,他們的功績在史書上記載了厚厚的一大疊,這二為皇帝分別佔據了史上在位時長第一第二的位子(一位61年,一位60年),可是反觀聖祖康熙爺的兒子,高宗乾隆的父親,清世宗雍正帝的在位時長不過區區13年,逝世之時也在處理政務。史學家評價雍正帝是最勤勉的皇帝,可是同樣的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康雍乾三位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呢?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先論政事。康熙帝八歲登基,清朝初期的朝局雖戰爭不斷,政務繁雜,但康熙帝有一位賢明的皇祖母孝莊太后輔佐,順治帝死前給他留下的四輔臣在初期也給了康熙很多幫助。乾隆皇帝也不必說,他即位時國泰民安,政事順遂自然不必操心太多。反觀雍正帝登基時,由於康熙後期實施仁政,傳到雍正帝手中的清政府已經是一個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的爛攤子,他要除積弊,強皇權,推新政,這些政務除了一個十三爺的協助外,都需要雍正帝親力親為,所以即使都是勤政的明君,可是雍正帝的政務工作量要遠遠多於康熙和乾隆。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再議躬親。雍正登基初期,任免補授地方官員特別是縣令的時候,他在一天之內將官員31人分成11批召見,決定任免補授,只因縣令是關係百姓生死的一方父母官,這種認真親為的精神就連聖祖康熙也是不及的。史料記載,雍正帝執政的十三年裡,他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堅持每天親自批閱每一張奏摺。奏摺制度源於康熙,但是雍正皇帝把這個制度全力推行開來。數量上,現存的雍正硃批漢文奏摺35000遇見,滿文奏摺6600餘件,以雍正在位時間推算,他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這和康熙帝留下的幾千份奏摺作比,足見雍正帝的工作力度。質量上,“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這句在網上當成段子流傳的話,實則就是雍正帝硃批奏摺留下來的句子,比起乾隆帝硃批奏摺上的“覽”“知道了”,雍正帝批覆奏摺上的文字加起來多達幾千萬字,平均下來每天近上萬字,有的奏摺上的批閱長達一千多字。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這位在位僅十三年的雍正皇帝,他沒有他皇阿瑪的天資聰穎,也沒有他兒子的順順遂遂,他死心眼,真性情,不會粉飾太平,他只會真抓實幹“以勤先天下”。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沒有他的起承轉合,清王朝應該傳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他是清朝皇帝中的一個另類,也是封建時代帝王中的另類,但是他卻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就是這樣的漢子,一個為民生勵精圖治嘔心瀝血,活活累死在朝政上的漢子。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