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空了怎么办
民国时期和满洲国时期的东北与现如今的东北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东北蕴含着我们很难以想象的能量,在东北最繁荣的时候,它一度成为了亚洲工业经济的领头羊、超过了日本本土的发展。
民国工业经济的繁荣主要与两层因素有关,其中东北早期的繁荣是张氏父子凭借着他们的经营铸就下来的,而东北后期的繁荣则是由于日本重心的转移打造出来的。
张作霖早期对东北的发展
第一个使东北进入繁荣时期的人物非张作霖莫属,他这个人是江湖的草莽出身,身边的大多数跟随者都是从草莽时期就一直追随在他左右的兄弟们。
最开始只任用这些草莽兄弟的张作霖相比于民国其他军阀还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
但是随着他起用杨宇霆等有着非凡经营能力的人物之后,他的东北开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杨宇霆等人给东北注射入新鲜的血液,深深地改变着当时的东北。
而那时东北的繁荣其实也与日本人脱不了多少关系,张作霖和杨宇霆是非常懂得借势的人。
他们在一边利用着俄国人、苏联人与日本人周旋使得日本人不敢轻易对东北动手的同时,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利用起了日本人先进的技术以及工业能量,发展起了早期的东北。
日本人因为怨恨炸死了张作霖
东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张作霖和日本人进行利益交换发展起来的,当然在这双方的利益交易中,张作霖还是很有原则的。
交易过程中,张作霖极力地守住东北的利益,使得日本人常常像偷腥的老鼠一样很难以在他的手中揩到一丝油水。
正因为张作霖所做的这些事情,为他后来被日本人炸死埋下了伏笔。
从我们的角度上来看,张作霖确实是一个很能守得住地方利益原则的人。
但是对日本的人来说,他却是一个很难缠的交易对手以及经常会反悔的可恨之人。
因此在各种怨恨的增长下,日本人最终再也沉不住气了,所以他们就选择了皇姑屯这个地方为设伏点,在这里埋下了大量的炸药,在张作霖从北京回到东北的过程中,把张作霖和他所乘坐的那节火车都给炸翻了在地。张学良时期对东北的发展
张作霖死在日本人手下后,东北的大权转换,张学良成为了东北的新主人。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后,他先是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和苏联人打了一仗。
那一仗张学良败得很惨,而也正因为这一仗,使得张学良对列强产生了极度的恐惧。
因此在和苏联人打完一仗三年后,在日本人突然爆发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他才会因为恐惧于日本人的实力而把自己的所有军队都撤出了东北。
不过张学良主政东北后,虽然他在两次面对外国列强时都表现得极为一般,但是在发展经济和工业方面他还是有着不错手段的
主政东北后的他继续延续了自己父亲时期的发展,我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就是在张学良时期生产出来的,还有其他各方面的成就也是不言而喻的。日本人主政东北后的第二春
不过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张学良主政三年后,东北就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日本是一个国土很狭小、资源非常贫瘠的工业国家,虽然他们有着很强的工业水平,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他们却始终没有积攒出他们强大的力量。
这个时候得到东北的他们就如同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一般,被他们极为看重了起来。
他们除了向这里派遣上百万武装开垦团的农民之外,还通过自己国内的力量,在这里建设了很多的工厂,在以前东北的基础上建造了各种张作霖时期所没有的设施。
在东北发展的最巅峰,东北的工业经济甚至一度超过了日本的本土,成为了当时亚洲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东北在当时就是一块蓬勃发展的新生土地,而日本则因为他们输出战争力量太过于超压的原因,所以是有点类似于一块快要被压榨干所有水分的海绵,这才是东北当时会超过日本本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洗劫下东北工业经济的崩塌
不过这样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二战结束前,苏联人在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出动100多万大军向日本关东军开战了。
在他们强大的力量以及日本天皇后来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他们很快就击败了驻扎在东北的70万关东军,占领下了当时已经先后被张作霖、日本人经营多年的东北。
而苏联人在占领下东北后又做了什么呢?
他们首先以他们对外的说法搬走了日本人留下的各种军工业机器,不过在搬走这些军工业机器以后,他们的贪婪还没有遏止。
他们继续以其它东北民间工厂也曾经为日本人服务过的借口,搬走了东北散落在各地的民间工厂机器。
在苏联人的洗劫下,东北曾经辉煌的工业时代开始远离历史而去,虽然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把所有地皮都给铲走,但是他们仅仅留下的一部分东西,却使得东北再也无法支撑起其曾经亚洲第一繁荣的称号了。
所以说这就是伪满洲国之所以能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的原因,不过这里面的辉煌只是曾经的辉煌,随着二战的结束、随着苏联人的洗劫,东北曾经的辉煌开始变成了如同黄花一般枯萎的过去。
孤客生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清末帝溥仪与日本军国主义者、清遗老遗少等联合成立了“满洲国”。“满洲国”的评价至始至终都被认定为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下的傀儡政权。这一时期的经济被认为是日本殖民侵略的大后方,完全服务于日本战争需要,经济发展并不被普通民众认可。然而,整个伪满洲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无论在金融、交通运输、钢铁、矿产开发、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甚至一度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
当然,伪满洲国经济发展是“日满经济协同下”有针对性的重点推进工程,它必不可少地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可以说是“殖民”与“建设”的双重奏。这种双重奏造就出伪满洲国经济体的强大,主要体现在顶层规划设计、重点行业遍地开花、科技教育的鼎力支持、基础建设的奠基。
一、顶层规划设计——统制经济(就是变相的计划经济,它不仅是伪满洲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制胜之道,也是战后日本吉田茂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推进日本经济腾飞)。1932年日本通过《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满洲经济统制根本方策案》、《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等法案强化“满洲国”工业发展与日本经济与军事需要的“协同发展”。伪满洲国政府在日人控制的国务院总务厅指导下,制定了《重要产业统制法》、《关于一般产业的声明》、《钢铁类统治法》、《价格等临时措置法》、《总动员法》、《粮谷管理法》、《特产物专管法》等具体法令,实现从工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分配、工业原料供给、工业成品价格保护等方面的全方位统制。1936年至1937年,日本改变日满经济统制的“一业一社”制,实行以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主导下的“康采恩”制。1937年10月《满洲重工业会社确立纲要》奠定了满业综合经营的“康采恩”制。
二、重点行业强劲发展(日本通过国家直接资本投入方式引导水泥、矿产开发、钢铁、铁路、银行等重点行业飞跃式发展)。伪满洲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是依据伪满经济统制政策而新设企业的核心,是具有垄断性质的特殊公社和准特殊会社,而这类企业即是满铁重点投资对象。截止1935年底,设立特殊会社16个,实收资本总额约为27 100万日元。1941年,满业直接投资达117,500万元,统制企业超过30个,基本确立了以满业为中心的企业体系。日产资本大举入侵东北,刺激了日本私人资本再次投资热。到1939年末,奉天工矿业公司共有197个,公称资本51197万日元,实缴34312,6万日元。
上述资本的重点投入极大加快伪满洲国水泥、交通、煤矿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水泥工业由1932年大厂1家,1944年增至14家;1932年水泥产量为10. 879 2万吨,1937年为86万吨,1944年更增至114万吨。从产量来看,各家工场水泥产量在1943年达到峰值,该年东北水泥总产量为150万吨。铁路方面主要是由满铁直接管理。1935年满铁掌握原来分属9个中国路局的18条铁路,总长2,939公里,以及葫芦岛港和营口河北码头。、后接办中东铁路干支线1 ,7 32.4公里,连同新建铁路在内,铁路总局管辖的国有铁路总长6,857.3公里。到1937年底,锦承、图佳、虎林、滨北、北黑、京白等各线完成,总长达3500公里。1938年9月,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设立,满铁即修筑鸭大等路线,从铁路开发上予以积极援助。钢铁方面主要集中在西安(辽源)、北票、阜新、鹤岗、昭和制钢所、本溪湖煤铁公司、满洲制铁会社等重点公司。
矿工业资本额从1931年的9 400万元,增到1935年的58 100万元,5年增加6倍多。从1932-1939年,仅满铁经营的抚顺、烟台、蛟河、老头沟、瓦房店等煤矿,就产煤共达5607. 6万吨。满炭在1934年一1937年产煤636.2万吨。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1935年至1937年.共生产钢1 092 226吨钢片,957 524吨、轨条163 934吨、薄板5 022吨。
三、科技教育的鼎力支持。(伪满洲国经济的发展与高等科研院所的前沿性科学实验密切相关,这些实验、发明成果也夯实了建国后东北工业基地在共和国中的“长子”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直接监督指导中央试验所,其科研也被纳入军备扩张的轨道。科研重点“转到液体燃料和轻金属方面。”
科研的主要项目有“继页岩油之后的以第二人造石油为目标的煤炭液化,用东北地区南部埋藏的大量矾土页岩,通过水冶法提炼铝,利用大石桥的菱苦土生产金属镁等。” 满铁中央试验所在煤炭液化、特殊钢冶炼和轻金属制造三项科研领域获得成功,其科研成果也实现了企业化。1934年,满铁设立煤炭液化委员会,加抉了研究的步伐,次年在抚顺煤矿开设液化工厂建设事务所按中央试验所方式建设。
1939年初第一期建设竣工投产,煤炭一次加氢液化油试产成功。1941年,一次液化轻油和二次加氢液化油生产工艺获得成功,生产出汽车和飞机燃料。194 3年6月,满铁合并吉林人造石油会社和满铁液化工厂,建立满洲人造石油会社。
四、基础建设的奠基。(伪满经济体的繁荣离不开整个国家内的基础建设,包括市政建设等)伪满洲国经济体的辉煌离不开国内基础建设的内需拉动,尤其是首都“新京”内大同公园、八大部、宫内府等当下长春市典型旅游胜地的建设,不仅直接拉动钢铁、水泥等供给产业的消费,而且吸引日本、朝鲜、台湾等不同地区的建筑师、工程师、技术师等人才投入工程建设当中,甚至将日本国内无法实施的前瞻性理念、设想都在伪满洲国内进行实践、推出了影响全球性行业的变革。例如,风靡世界的“亚细亚”号"特急"快车(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高铁)。全车为了抵御满洲地区的大陆性天气而采用密闭式双层车窗,全列车配备美国开利公司(Carrier Corporation)制造的空调装置,以及电动按钮控制的可调节自动式座椅。
1934年3月1日,亚细亚号首次运行,创造了以7个半小时跑完新京到大连全程701.4公里的纪录,途中停车只有大石桥、鞍山、奉天、四平4个车站。牵引亚细亚号的太平洋7型机车(当时也叫"パシナ"型)是当时世界上时速最高的蒸汽机车之一,车头外部呈流线型,动轮直径达两米,可装载37吨水和12吨煤炭,。机车的最高测试时速为130公里,远远领先于最高时速95公里的日本铁道省的机车。
参考文献 :
1、肖炳龙:《满铁与伪满经济研究的若干问题》,《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
2、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3、解学诗:《评伪满的经济“统制”和五年计划》,《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4、关心:《日伪经济统制与伪满洲中央银行的资金筹支》,《求索》,2016年,11期。
5、董长芝:《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工矿业的掠夺及其后果》,《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6、赵士见;《“满洲国”工业史料概论》,《东北史研究》,2018年,第1期。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朱言论史
这是因为东北918事变沦陷之前在张作霖的统治下就已经有了超过南方长江流域的经济规模,要知道长江流域从洋务运动开始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了。东北在张作霖手上已经建立了以钢铁煤炭机械制造为主的重工业,以及纺织和农产品加工主为的轻工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国内最先进和完整军工产业和体系。张作霖还有当时民国最强大的海军,拥有大小军舰26艘,甚至用商船改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舰——虽然只能起飞两架舰载机。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918前的东北还造了中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汽车!而且这辆汽车的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高达70%。当时的东北因此也被称作“中国的鲁尔区”(德国的鲁尔区是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时沈阳和大连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可以说东北在918之前已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可惜张大帅苦心经营的这么大一份家业,被张学良没两年就败完了。而日本人之所以一定要吞并东北,最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看中了东北的工业基础,可以用来作为全面侵华的准备基地。
当时东北军除了海军外,还有拥有300架飞机空军,陆军拥有国内其它军阀所没有的60辆FT17雷诺坦克,这些基本在后来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同时一并落入日本之手的还有包括军用车辆在内的约5000辆各种车辆,约1500门的各种火炮和2000门迫击炮,4000挺各式机关枪,12万支各式步枪,还有不计其数的弹药。但在战争时期,再多的物资也很快会消耗完,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损失是东北的兵工厂全部落入日本人手里,这些兵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了大量日军和皇协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日本人把东北当作准备永久占领的领土和全面侵华的跳板来经营的,到1945年投降前夕从日本来到东北的拓殖者就超过百万。可以说日本正是利用东北的资源,人力,才得以在六年之后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以,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面对外侮,一寸土地都不能丢。
咸鱼学院
这里先做一个对比吧,在1932年的时候,东北三省已经开辟了空中航线1.5万公里,而1949年中华民国全国的空中航线才只有1.14万公里。1943年,东北三省也是当时的伪满洲国,公里总里程为6万公里,而1949年中华民国公路总里程为5.09万公里。
1945年,东北三省拥有铁路15479公里,而中华民国全国在1949年拥有的铁路不过22000公里,是否有人记得,大连机车厂在1940年就造出了运营速度达到130公里的SL-7客运列车,该车常年往返大连和长春之间,其速度与今日中国铁路线上的特快列车不相上下。
1927,沈阳就开通了直达欧洲和北美的通讯业务,当时,由北京和上海发出的国际电报都需要先抵达沈阳,在从沈阳发往欧美。
1928年,哈尔滨就已经开始出售前往欧洲各国的火车票和飞机票,当年,哈尔滨已有外国商业机构1809家,巴黎,纽约均开设与哈尔滨的直接商业往来,1932年,包括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美国银行等在内的34家外国金融企业在东北三省设立分支机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档案记载,1942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达到23.8%,比1990年中国城市化率高4.84个百分点。1931年,东北三省工业生产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3%,比2003年新中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1.8个百分点。
根据满洲国统计,到1943年秋季,东北三省依靠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中国93%的钢铁,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雄厚的家底,在苏联帮助满洲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时候,主要的工业设备被苏联当做老大哥带回苏联了。
我想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当时东北三省是多么的发达,也是当时亚洲的第一大经济体,日本也只是由于占领了东北三省,才有那么多的底气和实力去进行四处的侵略。
雯雯聊热剧
一个重工业发达,资源极其丰富的东北,现在被弄成这个样子!谁应当对其负责?你们对得起黑土地上纯朴的东北人吗? 大量的煤碳木材石油资源拼命往南方运,对东北的掠夺,反倒培养出了一大批喷东北的二货们
春之韵华之初
很多人说伪满洲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依靠的是日本人占领以后的建设,观点是错误的,日本人带给东北同胞的只有苦难,带给东北的只有灾难。东北能够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依靠的是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的种种措施,日本人无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是民国时期东北发展最快的时候,尤其是任命王永江主东北财政的时候,东北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了。当时东北的GDP占了全国的70%以上,日本的一半。
当然日本人对东北的发展自然也有帮助,可我们要意识到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展东北?日本受制于自己的国土面积,优先发展东北是为了更好的吸东北的血。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把日本本土居民大量迁往东北,数量高达百万之多,新干线的前身大连到沈阳的特快列车甚至日本国内当时都没有安装。
一树梅花一放翁
绿色中国3
真搞笑,我们今天的经济成就成了执政党自我吹嘘的资本,成了它们一贯正确的证据,满洲国经济发展得好算什么呢?算康德皇帝的政绩?算日本鬼子的功劳?所以说以经济发展的好坏来证明执政党的正确是完全扯淡的,执政党是不是又一定的正义性,就看他是不是人民投票选出来的,如果一个执政党是靠枪杆子、枪口对内来维持自己的统治,那就是暴政,是独裁者,要被人民和历史淘汰的,没有一个能例外,包括它们。
老财家的
问这问题就是瞎几把扯淡,当时东北才多少人口?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东北充其量也就是3000万人口,中国4亿多人,东北的人均产值是中国其他地方的10多倍?可能吗?日本一亿人口,所有的主要工业都在日本本岛,东北的经济总量比日本还高?那人均产值是日本的3倍多,比美国还高一倍?小便你说话能不能经过大脑?先不说当时东北有大量的贫困农村人口,在伪满洲中国人吃大米都是经济犯,而日本来东北的开拓团也就是100多万人,却创造了比日本本土1亿人还高的经济总量,小便你脑洞还能不能更大?
痕迹48703106
鼓吹伪满洲国的所谓经济成就,基本上是日本右翼学者爱干的事。例如,日本独协大学有一个名叫中村桀的人,就不遗余力地鼓吹15年间的“满洲国”得到的发展和繁荣,他甚至说今天“日本的企业在大连受到欢迎”就是因为“满洲曾经的繁荣”。
在日本右翼支持下,篡改历史所编成的《新历史教科书》中,也对伪满洲国的经济建设大加鼓吹和肯定,书中说“满洲国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取得了经济的成长,中国人口显著的流入。”
实际上,伪满洲国作为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其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是以服务其侵略战争为根本目的。现在真正理性的中日学者,在讨论伪满洲国不断攀升的经济指标时,都不能认同这是伪满洲国经济发展的体现,而认为这更多地是伪满洲国殖民化程度加剧的体现。
当时日本控制了伪满洲国的一切经济资源,银行、交通、邮电、矿山、海关等等重要资源全被日本人操控。同时,日本人从一开始就在伪满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所谓统制经济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基本上就是资本对产业的垄断,“满铁”、“日产”等财阀垄断着伪满的一切重要产业。
在推行“统制经济”的过程中,日本先后制定了《满洲经济统制方策》(1933年)、《重要产业统制法》(1937年)、《棉花统制法》(1937年)、《贸易统制法》(1937年)、《钢铁类统制法》(1938年)、《米谷管理法》(1938年)、《毛皮皮革类统制法》(1938年)、《物价及物资统制法》(1940年)等等政策,基本上牢牢管控着伪满的一切经济活动。
所以说,在这样的体制下,经济建设的所谓成果仅仅只有数字上的意义。伪满的经济指标越好看,就说明当时生活在伪满的中国人被压榨的越严重、伪满地区的资源被掠夺的越严重。
很显然,当时的伪满洲国只是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资源的来源,所谓的当时“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不过是日本人建设的最为成功的战争工厂。当然,伪满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当时亚洲中被日本人掠夺最彻底的地区。
日本史学家冈部牧夫就曾清醒地指出:“东北的资源和产品,大批地被日本所掠走。由于强行增产使产业设备老化,民众的劳动力被无止境地榨取”,“满洲国所留下的所谓‘近代经济的基础’,对新中国来说,只不过是往往起副作用的基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