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十一假期过半,你还没有出去浪吗?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歪果仁的东渡记,这期我们来点儿异域风情,看看中国人是怎样“西游”的。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1.《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 著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作者带着一本雨果的《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里,咀嚼文化成果、品味艺术盛筵、倾听历史网声。这本书前部分侧重于巴黎的景观与人情,一如我们想象中的浪漫,后部分更侧重于法国的历史呈现,至此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彷徨而沉郁的过往。在野蛮的年代,从历史记录的角度,不会有人关注普通的生命。假如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书中去重读历史,会发现今天的历史学家依然热衷于剖析上层的路线斗争。我们目睹的主要历史场景在书中大块大块地消失,因为很少有学者愿意耗费自己宝贵的学术生命,去关注和记录那些无以计数的、被辗为尘土的最底层的个人生命。

2.《威尼斯日记》

阿城 著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十八日 下午开始刮风,圣马可广场那些接吻的人,风使他们像在诀别。游客在风里都显得很严肃……”对威尼斯的美好想象,来自阿城笔下的描绘、模拟、以及因着威尼斯的一景一物而开始发想并深思的人文涵养。东方遇上西方、古典遇上现代、集权遇上开放、严肃遇上浪漫,一如威尼斯的大运河与小窄巷、广场与拱桥、美术馆和音乐厅、居民与游客……各种不同形式的光芒透过阿城练达、智慧的笔触,呈现给我们从未看过的威尼斯风情。

3.《印度记》

于坚 著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这是一本关于印度、尼泊尔、不丹之行的随笔集。于坚以富于感性色彩的文字,细腻真实地描绘了旅行所到之地。字里行间洋溢着于坚对印度的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如电影场景般历历在目,令人身临其境,行文处处流溢出“反诸求己”的自觉意识,其中包含对印度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对故乡昆明的某种旧日情怀。于坚把他的镜头和心置于平凡之中——理发店、单车、河岸、集市、空露台、火车站、张望、沐浴的人群……从这些一闪而过的日常瞬间和平凡物事,提取出诗意,觉知感悟印度点滴。

4.《泛若不系之舟》

傅真 著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迷失于世俗标准,困惑于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傅真决定为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她与丈夫毛铭基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写成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最好金龟换酒》。在《泛若不系之舟》里,傅真与毛铭基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这本书的文字跟随他们颠沛流离,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信仰、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小人物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

5.《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黄永玉 著

十一荐书:中国人的西游记

一位67位岁的中国画家,支起画架,安顿好三脚凳,安然在巴黎塞纳河畔、翡冷翠(佛罗伦萨)的街头,优雅专心地画他的画。这是1991年的春天夏天的事情,画家黄永玉完成了他两次丰盛的艺术的旅程。黄永玉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写的散文等文学作品又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他在国外小住时所写的艺术游记散文集,每篇文章都配有黄永玉所作的油画、水彩等,总计数十幅。读这两辑游记,我们如同与画家一起,沿着塞纳河,踏着当年印象派画家的脚步,来到处处入画的梵高故乡;又与画家一起,崇敬地来到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生活的地方,呼吸着那仍然留下来的醉人空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