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棕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推学校教育变革

四川省成都棕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推学校教育变革

内容导图

四川省成都棕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推学校教育变革

成都市棕北小学是中国未来学校联盟成员学校。2010年伊始,棕北小学开展了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学生如何使用“知识论坛”进行建构性的知识学习和评价,两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而且数学和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受此启发,2012年开始,棕北小学提出信息化推进学校教育变革,籍此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从学习空间、学习平台、课程建设、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学科融和,启迪未来

棕北小学自未来课程建设以来,就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学校在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美术和综合实践等学科上进行了平板教学的探索和研讨,在全市走到了前列。就拿语文教学来说,信息组和语文组联合开发的“iPad全景课堂”的平板课程,在语文教学上效果明显,深受师生喜爱,在省、市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备注:“iPad全景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应用程序。在校园无线网络和优秀的移动终端支撑下创建的一种智能的全媒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六年级一班班主任李芳燕是“iPad全景课堂”研发者之一。用她的话说,现在看“iPad全景课堂”挺受欢迎,但能形成现在的成熟体系,还真是语文组的老师们不停地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信息组的老师们不断钻研的成果。平板教学刚提出时,不光老师们疑问,家长们反对声音也不少,都集中在小学生们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给家长徒增压力,或者像其他学校一样流于形式。当初家委会疑虑是比较大的。“这样会增加家长工作量吗?孩子会不会依赖上电脑?平板教学真的适合小学生吗?”

其实,“iPad全景课堂”的上线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家长们发现,原来这个系统还真是为小学生设计的。六年级一班的朱垚樾就反映这套系统同学们都喜欢,“老师每天会让预习新课文,我想出的问题又特别多,爸爸妈妈有时候也回答不上来。现在利用系统的‘问答功能’,我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分享给全班同学。‘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何况是全班几十个人在帮我想呢。当然,也有大家回答不上来的,这个时候,李老师的‘百度链接’、‘微课录屏’,以及‘家长讲台’就开始显神通了”。不光如此,平板系统还有“评价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评价功能”,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我评价权,教师把主动学习交给学生,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增加。

“ipad全景课堂”不拘时间、地点。李芳燕老师介绍,她的学生随时都会在网上发布问题,自己随时随地可以在资源包里搜索,其他同学也会跟进回答,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资源信息,全面而深刻地分析问题。同时将课堂引向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不管是周末、还是放假,我都能随时提问,资源包里有老师们查出的答案,也会有热心的同学和老师的回答。”朱垚樾说。

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既让教师从“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向“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转变,又促使教师从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变。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就像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陪伴者,为学生指明一条学习路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就像一个个探险家,他们要组建团队,相互协作,甚至经历磨难,才能分享实践体验。李芳燕老师表示,现在教学真有点离不开“iPad全景课堂”了。

2

全天候综合实践 拓展学科课程外延

在未来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上,棕北小学还将探索之路伸向了在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棕北小学的老师们发现,由于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综合实践课程大多是在老师的精心排演下,学生进行表演,孩子们的收获就是“一笑而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但是,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李双君老师和魏莉老师将班级与北京草桥小学连线,与对方学校的孩子一起开始综合实践课程“家乡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实践活动中,学生以4—5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美食”、“旅游-建筑”、“文化”、“历史”和“动植物”等方面去探究, 班级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后,组与组之间相互分享和讨论,共同建构“家乡之美”。

两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形成了共同探究“家乡美”的学习社区;他们又分别把在学习社区中获得的知识和得到的方法及要探讨的问题等其它的学习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人群也就参与到探究“家乡美”的主题中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学习社区。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而不是由老师设定的,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真是千奇百怪,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老师们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但是有些问题反倒是小伙伴们在学习社区中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解决的。”李双君老师说到自己的学生,都是一脸自豪。

李老师班上的钟小菲同学,就是一个很主动的孩子,为了让北京的小伙伴了解武侯祠历史,周末跑到图书馆查资料,去武侯祠录制视频,自己还当讲解员,做了多媒体资料传到网上,让北京的同学们一目了然。“线上互相提问和作答,孩子们一起体验了分享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实现了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团体协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和提升了认知和能力。”李双君老师认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跨时空优势,通过网络视频连线课堂,由于接触到了不同背景的人,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变得自信和主动了。

在棕北小学,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的有机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丰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了。

3

信息技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美

“万众创新”是国家倡导的战略,“创客”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个体。小学作为基础教育最前沿,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这个期间打好基础,为此,棕北小学开设了3D创客课程!

“是不是太超前?是不是太作秀?”这些质疑更多来自于同行。但是,棕北小学再一次用实际成效回击了这些质疑。

魏秋月老师是棕北小学的美术老师,学校刚开始上3D设计课程时,她也有些茫然。诸多同行建议她一定要选一个适合小学生操作的软件,最后他们从众多3D软件中选择了一款,认为这个软件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理解,更像是使用胶泥那样,可以用电脑来“捏制”千变万化的造型。但这个软件只有英文版,没办法,魏老师自己用心地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

棕北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给各班排这门课。通过两年时间的教学实践,这门课又成了棕北小学的亮点。“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个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培养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老师讲授示范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想表现的方法,更加尊重学生的选择,使人人都能获得有成果的喜悦。”说起教学经验,魏老师已经是滔滔不绝。

魏老师教的班级有两个学生上课总是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全班上课,老师们也很头疼。可是这俩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手机游戏,自从开设了3D设计课,他俩特别兴奋,看到游戏中的形象能用电脑3D软件设计出来,他们啧啧称奇:“原来游戏里面的人和怪兽是这样设计出来的啊!”魏老师趁势问他们是否也想设计自己心里的游戏形象,两人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不过我也和他们约法三章,必须要认真听课,学好设计基础才能进行艺术创作。”从此他俩特别认真,进步很大,得到了班上同学们的认可。在一次次的3D设计的研究展示课中,这两位同学成了电脑设计的骨干力量,不论画画还是手工,他都能用心完成作品了。“后来从班主任那打听到,这俩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找到了自信,得到了被尊重,很多行为习惯都在改好,成绩也上去了,这真是我们的意外收获啊!”魏老师感叹着说。

正是有着魏老师这样的教师群体,不断探索以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创客课程向深度发展,棕北小学才在课程创新的正确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因此在2014年,棕北小学被评为全国未来学校创新示范校和成都市的未来学校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被评为“武侯区创客教育基地”。

1

让技术与体育来一次完美的融合

随着语数外学科的开花结果,体育“创课”实践研究也没落下。棕北小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三屏”(大屏、手机屏、平板)结合教学。

“以前,学生的运动量标准是让我比较头疼的问题。父母重视孩子体育锻炼,又担心运动过量。有时候我们体育老师很难办,现在有了这些技术,真是解决大问题了”。丁立强是棕北小学体育组的老师,谈起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融合,丁老师很是赞同。“孩子在学校运动情况如何?不光我们老师,学生家长手机也有APP,就能实时了解效果了。”

2016年成都市棕北小学开展大健康智能手环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并作为成都市试点学校。学校为每位学生佩戴了检测手环。学校在操场大屏上,将各学生的运动量情况随时进行滚动播放,老师和家长手机通过APP软件及时接收信息。

在“三屏”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时候,四年级有一个张同学,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也不积极,担心运动量大、身体吃不消。后来学校引进运动手环进入课堂,可以及时反映课上他身体状况和运动负荷。通过手环上传的数据,老师能掌握每个人的心率、是否运动过量。学校大屏也显示着这些数据、家长也实时掌握着信息,三管齐下地掌握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一开始,像有我这样类似想法的同学还不少,现在才发现,体育锻炼乐趣不少。关键是,我的体育成绩从上学期开始突飞猛进,彻底摆脱了恐惧体育锻炼的毛病。”说到这,张一抑制不住了脸上的笑容。

丁老师也晃动着手上的手机开始介绍,“我作为执教者,体育教学多年,这些新技术用在体育课堂上,效率确实是大大提高。有些技术动作示范、可以通过大屏代替老师反复滚动播放、从而老师可以巡视更正、更高效完成一节课教学内容。”

除了具备常规的教学、监测功能外,该系统还能提供“警报提醒”的功能。如果有学生做的运动过于激烈而每分钟心跳超过220次,该系统便会向老师发出 “警报”,这样老师就可以对该学生紧急“叫停”,以免学生的超强度运动对其身体产生损伤。

丁老师和他的团队们还对上了“三屏”系统课堂后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成绩做了跟踪统计,以2019届为例,通过一年的实施,丁立强等体育老师发现,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成绩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信息技术进入体育课,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优化,课堂评价也更科学、更高效。手机、大屏幕的运用,微信评价与微视频教学的完美契合,运动腕表的介入,让学生的技能学习更直观体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的运动强度更快捷地被教师知晓,进而调整教学强度,为课堂的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未来学校”信息化建设之路开始以来,无论语数外等基础学科,还是综合实践课程、体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都体现出了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便利性等特征,在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改善学生的认知方法上,都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学校下一步将实现平板教学的全员覆盖,管理的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关联更加智能化。以课堂为根本,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让信息化教学成为棕北小学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专家点评

四川省成都棕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推学校教育变革

成都棕北小学未来学校的建设之路已经开启,他们做的尝试也才刚开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教育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因此,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都要以预见未来的眼光主动思考学校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让今天的努力具有长远的意义。同时,希望在这条信息化推进学校发展建设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学校像成都棕北小学这样,有更多的尝试与创新,希望在其中能出现改变传统教与学中的弊端,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相整合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真正为学生持久的发展而努力。

原标题:《四川省成都棕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学生未来成长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