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平的四个层次:信息、经验、规律、思维

研究从低到高可分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经验、规律、思维。

信息层面:简单罗列信息,常见于百科式的报告,装模作样研究似是而非的问题。

经验层面:常被人称为专家。经验是一些偶发性的规律,是全部规律中的一部分,被偶然发现了。是局部的规律,利用这些经验进行的预测,在部分情形下可能会有效果,有时也无效,但预测的人会不知道为什么对,即使错了,预测者也不知道为什么错。

多数卖方尤其是策略报告,则停留在经验层面的多,比如拿过去的大盘、风格,跟当时的政治、国际形势来关联,得到一些推测,这是典型的经验。行业研究员则拿上一轮景气周期,来论证这一轮周期如何如何,这也是经验。

规律层面:规律是基于逻辑分析,试图找出所有的规律,或者规律在所有状态下的情形。找出的规律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跟经验层面相比,规律层面的特点全局性、整体性、必然性,经验层面的特点是局部性、片面性、偶发性。

思维层面:是基于方法论层面,有了这些方法论,就能不断找到新的规律,相比第三个规律层面的区别是,规律层面的规律是静态的,而思维层面是动态的,是一种不断找出更多规律、理论的能力,是识别规律对错的能力。如存量、增量思维,边际思维、总量思维等。

信息与经验层面的研究,拼的是勤奋,但逻辑和思维层面,拼的就不是勤奋了,是方法论。 如果不把研究从信息、经验层面,升级到逻辑与思维层面,以后自己做投资,就没法跟人拼了,靠拼体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水平的提高,不是对不同板块的覆盖度扩展可以实现的,不是所谓的研究过消费、周期、科技就对A股全懂了。不是研究过汽车,就好象以后就肯定能赚到汽车股的钱,大多数汽车研究员,仍旧停留在信息与经验层面,相信这些人日后想在汽车股上赚钱是很难的,绝对不是研究过几年汽车就是所谓的专家,就懂了,这种懂,只是片面的,静态的。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擅长于把小事说大,大事说成划时代的,一是记者,二是股民。共同犯的错误就是停留在信息层面,表现出来的就是过多的结论,啥都敢下结论,典型的是过去的股评家,现在一般转型为大V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