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不願意麻煩別人,什麼事情都想著自己獨立去解決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會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願意麻煩別人,什麼事情都想著自己獨立去解決。在社會心理學中,這有一個專門的名詞“旁觀者效應”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僅僅是其他人的存在抑制了我們在緊急情況下的幫助行為。

“我不想惹麻煩……”,“讓我們為你做任何更容易的事。”也許我覺得我的一生都在說這樣的話。我總是擔心別人的煩惱或不便。我一直認為這是缺乏自尊。當我看到他們比我更重要、更有經驗、更聰明、更富有或更忙時,我最關心的是不打擾他們。我是誰來打擾他們?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不給別人帶來不便?這是為了防止他們覺得我給他們帶來不便。我很害怕人們會認為我很煩人,我會不顧一切地去確保他們不會有這種感覺。

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也會很難說不。“沒問題!“這是他們經常說的話。“當然可以,我今晚可以工作到很晚。”“是的,你可以在我家過夜。”“我可以照看孩子,沒問題。”“當然,我可以借給你更多的錢。”

為什麼人們很難說“不”呢?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說他們沒有幫助。如果你總說“是”,他們就不能說你從不遲到,你不慷慨,你永遠不會照看孩子,等等。你被掩護了!

我們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就像作者向世界提供書籍一樣,但實際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時候你想要影響別人,你都需要別人尊重你。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只是為了展示你的資歷

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只是為了展示你的資歷。有些人似乎認為,如果他們試圖讓談話圍繞著他們,其他人就會認為他們很重要,值得尊重。這不是真的。如果,當別人說某件事時,你一貫的回答是“是的,這有點像我……”的某個版本,那麼你就不會建立你的可信度。

讓它不再是關於你的:

另一方面,過度自我貶低也不利於建立可信度。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團體,其中一個參與者看起來很聰明,很體貼,但是很安靜,並沒有真正地談論自己。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獨特或困難的事情,讓人們知道是好事。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指出你看不見的錯誤:

幾周前我剛剛看到有人這樣做。她在一群人面前陳述——這種情形顯然讓她感到不舒服——每次她沒有做她想做的事情,或者忘記了她想表達的觀點……她會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她對此事的感受。比如說,她說:“哦,天哪,我真不敢相信我忘了下一張幻燈片了。我正要走到下一個地點。記住,當你和一群人談話時,他們可能不知道你要說什麼或做什麼——如果你偏離了你計劃的路線,他們就不會知道。除非你告訴他們。向別人評論你所犯的所有小錯誤以及你對自己犯過的小錯誤感到不舒服,只會讓你看起來沒必要那麼有能力和能力。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如果有利益的朋友是你想做的事,那麼就去做吧

它可以是有趣的,無壓力的,可以包含你真正想要的關係的所有部分而不需要任何真正的承諾。然而,這種情況被認為是醜陋的,因為有人總是要去墜入愛河或其他什麼。如果有益處的朋友變成“很複雜”,那麼也許重新評估一下你希望從關係中得到什麼,然後和你的人交流。如果這不是他們想要的,也許可以繼續。或者至少考慮一下,因為這些東西很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