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医养结合让“夕阳”更温暖


“养老机构不好,在里面很凄凉的。”一年前,梁姨的朋友听闻她要入住南海福利中心时,纷纷这样劝阻她。

“最初也有顾虑,但现在我想告诉他们,这里很温暖,有家的感觉,有社工和护士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我们会一起度过幸福晚年。”梁姨笑着说。

梁姨最初的顾虑在老年人群体中不少见,但在入住后打消顾虑的不只有她。目前,南海区共有养老机构22家,提供养老床位数5293张。

随着南海加大对机构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加之《南海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定规范》等系列养老机构的质量标准出台,还有医养深度结合的“零换乘”服务模式,以及各具特色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南海老年人走进老有所养的“春天里”,让他们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

养老机构

“怎么服务”有标准可依

“饭热菜香环境美,红桃柳绿百花鲜。孩童白发同游乐,老人幸福渡晚年。”入住大沥敬老院第一年,吴耀华吴伯在院里与其他伙伴共度新年,有感而发的他写下了这首诗。

“以前在家住,儿孙在外工作或读书,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非常孤独。”实际上,吴耀华的生活是许多南海老人的真实写照。

截至目前,南海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5万人,至2020年预计攀升至30万人,其中空巢、独居等老人日益增多,于是,部分老人或是老人家属将目光转向养老机构。

近年来,南海不断加大对机构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社会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2018年养老服务体系(敬老院)资金投入800多万元。目前,南海区共有养老机构22家,可提供养老床位数5293张。

将自己最亲的亲人送给陌生人照顾,家属必然希望老人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但是该如何界定一家养老机构的服务资质、服务质量?为了消除这些疑惑,南海给出了“标准答案”。

2016年,在南海区民政局和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以及相关部门指导下,南海区养老服务业协会对外发布养老服务三份联盟标准:《南海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定规范》《南海养老机构个人生活照料服务规范》《南海养老机构行政管理规范》。

其中,《南海养老机构个人生活照料服务规范》中对养老机构需提供哪些服务有具体说明,还有图文结合的个人生活照料服务操作规范指南,洗脸、洗手、穿衣、修饰、饮食照料等都有标准可依。《南海养老机构行政管理规范》则对养老机构领导班子、入住比例等作出要求。

标准的出台明确了养老机构的质量标准,这无疑是对“机构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对于大部分人群都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百花齐放

养老服务按需“点单”

早上8点,南海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周玮健已经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的活动室忙活起来,她要在音乐课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是我们院的恒常活动之一,能让老人保持心情愉悦。”

桂城长者颐乐中心是佛山市首个引入社工服务的福利机构。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办公室主任邵晓彤表示,每一位新入住的老人都有适应性服务,由社工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其融入大家庭。还根据院内老人的需求,组织开展长者学堂、枕边服务、松柏义工探访服务、健智训练、唱歌、跳舞等系列活动。“我们还有一支跨专业团队为生命将近的老人制定个人照顾计划,开展生命关怀服务。”

实际上,桂城长者颐乐中心打造“物质+精神型”的服务特色只是南海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缩影。

如今,南海许多养老机构都已形成了各自的办院特色,吸引不同老人按需“点单”挑选,其中,南海社会福利中心探索“医养结合”全天候提供服务,大沥敬老院则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帮助本地弱势老人以优惠价格同享优质机构养老服务。

此外,2017年7月启动的南海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将养老机构运作信息实时纳入养老平台,推动资料数据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简单化模式的建立,使养老机构的接待管理、能力评估、照护管理、入住、日托、上门服务、餐饮管理、活动管理、社会管理等均能纳入系统中,接受政府的监管,政府部门可通过平台对南海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等情况实时监管。

目前,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南海区丹灶敬老院、南海区狮山镇罗村敬老院、南海区大沥敬老院、南海区黄岐梁泳钊颐养院等22家养老机构,正陆续进入养老平台,开启“智慧养老服务”。

率先探路

“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而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自2002年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目前,中心内不仅拥有一间二级专科康复医院,还与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甲医院强强联合,形成小病不出门,大病及时“绿色转诊”的机制;并通过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努力实现从传统看护型向现代康复型养老模式的转变。

“我们的重心就是想把“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然后逐步将这种模式推向各个社区和同行,让他们可以服务更多的老人。”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说。

面对医养结合的新形势,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南海福利中心颐养院服务将走向康复型“医养结合”,推行动态养老服务模式,考虑长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运动锻炼,将游戏、音乐融入康复锻炼中提高长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长者的愉悦感。

据统计,南海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5%以上,达到24.5万人,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南海区已构建以区福利中心为核心,将资源辐射到各镇街的敬老院,对整个养老产业进一步发掘和提升。

南海区民政局局长周剑雄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引入一些社会的资金,去进行我们养老体系的完善构建。我们政府兜底的职能和社会一些高中端养老的服务,都需要有一个空间提供给他们,让社会资金为我们南海老龄化事业做出贡献,让夕阳更加温暖。

案例扫描

桂城长者颐乐中心:

九旬老人在“新家”住了30年

上午9点不到,八旬老人刘兴女刘婆婆已经坐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的活动室内,等待着义工老师的到来。音乐课开始后,刘婆婆认真地学习着,遇到自己会唱的歌,还会“亮嗓子”,笑容很灿烂。

但在3年前初入院时,她还是满脸愁容,“最开始不是很愿意进养老院,那时因为手受伤了,心态本就不是很好。”刘婆婆抚摸着手腕曾受伤的部位,陷入了回忆。

“现在想想很搞笑,住养老院其实很好,环境清幽,同伴很多也很好相处,这里就是我的‘新家’。”刘婆婆说,社工进驻后,院里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社工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贴心照顾自己,让她感觉很温暖。

“从原平洲敬老院到现在,我住了30年,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这里就是我的家。”已经92岁高龄的苏婆婆则更早住进了“新家”。她表示,由于丈夫早逝,她独自将两个女儿拉扯大,并早已决心要在养老院度过余生,在小女儿出嫁后,她便提出要入住养老院,虽然孝顺的女儿不同意,但自己还是毅然将“家”搬到了原平洲敬老院。

从合并前的原平洲敬老院,到如今的颐乐中心,苏婆婆说,自己朋友越来越多,享受的服务越来越好。“我还和刘婆婆一同加入松柏义工队,尽我们所能为院里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大沥敬老院:

政府补贴为老人撑起“保护伞”

81岁的伍伯与妻子膝下无子,仅靠微薄的退休金和低保金艰难度日,几年前,伍伯更因中风卧病在床,年迈的妻子已难以将他照顾周全。

2016年,大沥敬老院对申请入住敬老院的年龄和收费标准作出调整,伍伯也因符合低保老人条件顺利入住,每月仅需缴费1000元。若按照原标准,他每月需缴费3500元。如今,在该院工作人员和社工的悉心照料下,伍伯已经可以借助助行器短暂行走,减负的妻子也精神了许多。

66岁的李婆婆也是享受政府补贴的老人,7年前,她以孤寡老人的身份入住大沥敬老院,并享受政府补贴,在社工的介入开解下,曾经沉默寡言的她成为院老人歌唱队的“台柱子”,她曾多次感慨:“是这一政策才使我能安享晚年。”

实际上,为“养不起老”的老人撑起“保护伞”在大沥镇早有先例。大沥敬老院院长高碧珍回忆说,30年前,大沥敬老院就已开始接收本地的五保、三无人员,以及本地孤寡和特殊困难老人,那时大沥镇就开始探索由政府予以补贴,帮助孤寡和特殊困难老人解决养老问题。

2016年2月,大沥镇再次调整标准,意在加大对低保、困难孤寡、特殊困难老人的帮扶力度,让更多有需要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享受到优质的机构养老服务。例如,低保老人申请入住敬老院,收取一次性生活设施费1000元/人;此类老人每人每月只收取1000元,费用已包含了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珠江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