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家鄉的味道

就我有限的所知,南京市中心一帶賣韭菜盒子的,大概只有三處,一處在三牌樓大街的中部,一處在大方巷裡,還有一處位於寧海路與漢口路的交叉路口,這裡是南京大學與南京師範大學之間的那個充滿濃厚的知識味道的地方。這三家,其實我親眼見到的,只是兩家,三牌樓那家,只是聽說的,頭些時候,我按照人家說的位置,去尋找時,已經蕩然無存了。至於消失的原因,不明;大方巷的這家,主要是做的蘇北大餅,偶爾才做一些韭菜盒子,這是一個泗陽人的攤位,卻打著”徐州大餅”的招牌來糊弄人,我只買過一回,厚厚的皮子鹹鹹的韭菜,很不地道,更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味道。我還是主要說一下南師大附近的哪一家吧。在我看來,那家做的,比較正宗,說句心裡話,就是有點家鄉的味道、徐州的味道。

說穿了,這就是一個路邊店,其實,路邊店也談不上,就是一個佔道經營的小攤位,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一個小案板、一個小爐子,一對老夫妻。這家韭菜盒子的做法,與徐州人的做法十分類似:在被擀成大約直徑20公分的麵皮上,攤上用韭菜和粉絲合成的餡子,然後折成半圓形,放在平底鍋上稍微烤一會,就可以吃了。韭菜盒子的味道是否鮮美,那就要看配料的製作了,配料要講究精細,譬如在裡邊再加上一點雞蛋碎、加上一點捻碎的花椒末、加上一點麻油、或者再加上一點辣椒末,那一定很提味,這樣加工出來的韭菜盒子篤定正宗、很有徐州味。我對這二位老夫妻的產品情有獨鍾,十多年以前就多次吃過,那時是一塊錢一個,不貴、味道好、而且還能吃出一些家鄉的味道,真可謂是三全其美的一件樂事。去年吧,我在偶然間又遇到了這對老夫婦的小攤位,不是在大路邊的那個老地方,而是在附近路邊的一個小巷子的角落裡,我很欣喜地又買上了幾個回去品嚐。兩塊五一個了,價格貴了點,但誰都明白,成本都上漲了,就覺得還不算貴。我發覺,這對老夫妻顯然比十年前老了許多。老頭說,如今這年頭市場管理嚴了,城管經常攆,再加上這一帶搞拆遷建設,出攤子就很難了,沒辦法,只好躲在這個犄角旮旯裡賣,每天好孬還能弄幾個零花錢。說話間,來了幾個洋妞,唧唧咋咋地說著洋腔洋調,一下子就買了10個,嘻嘻哈哈地吃著走了。我知道,這是個留學生聚集的地方,外國人一定也和我一樣,對韭菜盒子喜愛有加。不過,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美食,而我卻只是吃出了家鄉的味道。


尋找家鄉的味道​​

我私下裡想,這對老夫妻,說話不是南京當地口音,韭菜盒子又做得那麼正宗地道,興許他們是早年間謀生或者其它的什麼原因從徐州來到南京的呢。那也說不定啊。

隨著歲月的流逝,今後再吃到正宗的韭菜盒子,恐怕越來越難了。想到這裡,我的心裡就莫名地生出了些許惆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