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過去的30年,在需求推動、政策引導及支持的情況下,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車企們也借這股風,獲得長足發展,都取得巨大成功。

但進入2018年汽車銷量迅速下滑,最近三個月連續負增長,大家都在疑惑,汽車行業的危機即將來臨嗎?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不管是危機來臨,還是短暫的調整,但後續的市場將是充滿白熱化競爭的市場,將經歷價格血拼直到淘汰部分企業,才會迴歸良性健康發展。

這個過程充滿太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不知道自主品牌的車企們準備好了嗎,現在自主品牌車企現狀如何呢?

不是唱衰自助汽車,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客觀談談實際現狀。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過去30年,大部分自主品牌車企極度浮躁。

不講做強,只講做大,一個勁在量上做文章,只求在營銷上創新。

現在汽車行業流行不斷推新車,瘋狂追逐銷量、追逐市場份額。往往一個新車型出來,依靠營銷手段,半年火,半年衰,第二年病歪歪。火爆一把,撈一把,之後功成身退,換馬甲又是新車一款,從頭再來。

營銷上到是下足功夫,無處不在的廣告、活動贊助、網絡營銷......做得風生水起,這方面不管在投入或水準上到是達到世界前列。但優秀的產品是靠市場長期口碑效應傳遞的,這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缺乏優秀產品支持的營銷行為,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多少車企在規劃和目標上,永遠都是銷售達到多少多少的量,發佈多少多少款新車型,添加了多少多少“無用”的功能,很少提到技術突破、產品創新、質量改善等問題。也可理解,本就軟肋的問題,不提也罷。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不在技術研發上突破,不在產品上精耕細作,只熱衷於照搬照抄。

逆向開發,被大家利用得淋漓盡致。逆向開發看上去很美,結果就是永遠在跟隨,永遠在模仿,很難形成自己的東西,很難讓自己擁有和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

在捷徑和利益的驅使下,90%以上國產汽車企業選擇了逆向開發。結果是幾十年過去了,汽車工業依然核心技術匱乏,被別人所“綁架”,淪為汽車組裝工廠。

照搬照抄之風盛行,更有甚者,外型也不放過。如此這般發展,如何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汽車市場,何時才能參與世界範圍內的競爭。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不在品質上下工夫,不完善售後問題,熱衷於銷售渠道建設

汽車企業熱衷於渠道的建設,今年發展多少家4S店,一、二級市場覆蓋率多少,三四級市場覆蓋率多少,鄉鎮覆蓋率多少。但汽車質量問題,售後服務問題,你推我,我推你,總是找不到人來處理。

再多的網點,再多的渠道有何用?僅僅為了短期的銷量?沒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沒妥善解決售後及質量問題,再多的網點市場也不認可,再多的渠道最後也會傾倒。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不求經濟效益,盲目擴張為那般

前幾個月在接盤FF後,恆大法拉第未來喊出了10年500萬輛的產能規劃。且不談現在許家印與賈躍亭之間的恩怨情仇,但這就是車企的真實寫照。

很多車企,明明年銷量只有二三十萬臺,規劃產能動不動就是100萬臺。如果是為宣傳,為營銷,喊一喊到沒什麼,但真有不少車企在這麼幹。有限的資源,被盲目擴張消耗殆盡,持續發展也就談不上了。

汽車銷量“好冷”,國產汽車堪憂,四要點看國產車企現狀

汽車行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汽車企業本就基礎薄弱,掌握的核心技術少,過於浮躁的追求銷量,追求規模,從而選擇走捷徑,未來恐生存都是問題。

要想長久成功,只有靜下心來,走自主研發之路,才有未來。

別讓之前的繁榮迷失了自我,砸錢造勢,重營銷輕研發非長期行為。

產品實力不夠,早晚原形畢露,勤練內功方能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