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雙門Coupe、整備質量僅為1240kg……”這似乎預示了零跑S01在重新定義純電動車。

第一,正如基友在之前試駕時所說的:零跑並未盲從於SUV風潮,而選擇了放遠眼光——將首作零跑S01打造成類似豐田86、馬自達MX-5的入門級Sport Car。零跑自己的看法是:純電動力結合Coupe車型能給予年輕人更自在、暢快的體驗;作為更多元化的產品也讓自己從千篇一律的車型設定中跳脫出來。事實上,當“寒潮”席捲SUV市場之時,零跑也該慶幸當初作出了正確選擇,畢竟“高能耗”是世俗對SUV的偏見——燃油車、電動車都難以規避這種“主觀意識”。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第二點,零跑S01僅有1240kg的整備質量,甚至讓人難以相信它是一部純電動車——就算豐田86,其自動擋最低整備質量也達到了1266kg。常規認知中電動車的電機、電池組等部件重量較大,做到輕量化談何容易,以騰勢500為例,其整備質量高達2120kg,對車輛加速、操控、續航里程均造成了一定負擔。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為此,在優化與改善自重上,零跑S01作出了開創性嘗試。

首先,將驅動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結合為一,使得電驅總成的重量被控制在91kg,在有效降低自重的同時也優化了空間佔比。其次,作為建立車輛基礎硬件的關鍵要素——平臺及車身部件,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我們知道,零跑預設了3個整車平臺:S-Platform、T-Platform、C-Platform,零跑S01即基於S-Platform而來,而T-Platform和C-Platform的實裝車型則將分別於2020年和2021年面世。駕仕派從官方瞭解到,零跑S01的S-Platform為純粹的正向研發平臺,並非基於燃油車而來。因此,在開發之初工程師對車身佈局、尺寸都做了針對性優化——

比如為電池組預留了更充裕的容納空間,能夠支持更大的電池組,其與車身寬度佔比達到了80%,明顯超越了行業標準的60%;考慮到多變的市場環境,該平臺架構還可由目前的雙門轎跑擴展為四門轎車甚至SUV車型,可見其橫向延伸能力是不錯的,具有較高靈活性。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良好的車身條件是除三電技術外最重要的環節。重量控制上,零跑S01部分地方運用了輕量化材料,如機蓋、前後防撞梁均為鋁合金材質,車身、車門則為鋼製,與市面上多數20-30萬元區間的燃油車基本一致。至於為什麼不用全鋁結構?我想除成本高、加工難度大之外,最關鍵是受技術制約,在強度上還不一定有保證。事實上如今許多高端車型已逐步放棄了所謂的全鋁結構,例如全新奧迪A8改用了鋼、鋁混合,凱迪拉克CT6則在研發之初就採用了該形式。此外像寶馬i3的碳纖維車身雖耐受度高、重量輕,但製造工藝卻十分複雜,耗時耗力,成本也大幅超越了零跑的定價範圍,因此對零跑並無參考價值。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可見,如何在製造/維護成本和性能上達到平衡才是關鍵,好在零跑S01也找到了相對理想的答案——白車身自重215kg,整車重量佔比僅為17%。現場,廠方也作了實際展示:加上側圍等外覆蓋件後白車身總重量也僅為225kg,大大減輕了動力系統負擔。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合理的整備質量為零跑S01建立了有利的續航條件——實現460km最大續航里程。

要知道價格、品牌定位都更高的寶馬i3最大續航里程不到300km,對比後零跑S01還是很有賣點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實際續航里程會受客觀因素影響,比如平均時速、道路狀況、行車模式、駕駛方法以及不同的氣候,都會對續航能力產生影響,實際里程並不會與官方數據完全一致——這一點,電動車和傳統燃油車其實是類似的。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輕量化≠安全差。安全是衡量一部車的基本條件,可以認知到這也是零跑汽車十分注重的環節。零跑S01車身頂採用激光焊接工藝,該技術現已普遍運用於各大品牌上,零跑算是跟上了行業步伐。為了達到強化效果,在車身中,高強度鋼和熱成型鋼的運用比例超過了70%,同時運用輥壓技術,零跑S01下側圍部分的抗拉伸強度達到了1180Mpa。不僅如此,車輛A柱、B柱以及車門加強梁處均採用了熱成型工藝,造就了最大1300Mpa的抗拉強度,碰撞時能實現最大限度的保護。以上都說明在安全領域,作為純電動車的零跑S01與傳統燃油車並無區別對待。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從現場展示車看,零跑S01車身覆蓋件組裝工藝尚可,車門、翼子板、保險槓等部位接縫緊密,並無寬度不均勻、形狀不規整的現象,希望正式下線車也能保持。需要指出的是,現階段零跑S01的電器系統零部件、車身總成都在金華工廠生產,而總裝則採用了代工方式——該生產方式也被國內許多新造車勢力所採用,對它們而言算是時效與資源的合理整合吧。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駕仕總結:

汽車是複雜的多元體,涉及的領域與技術頗為龐雜,從傳統燃油車的技術層面來看,整體上自主車企與全球車企尚存較大差距。不過“時勢造英雄”,大環境的改變令新造車勢力有了迎頭追趕的契機,通過一系列技術整合,或許就能與“專業戶”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區別於某些更擅長紙上談兵的新勢力,零跑選擇規劃與行動同時展開,尤其對從未涉足過的車身技術上,零跑從“0”開始作正向研發,摒棄了“拿來主義”——若以燃油車平臺進行修,雖然改成本低、用時短,不過也限制了發展潛力;而正向研發雖然代價不菲,可一旦成熟,拓展方向自然更寬,到後期成本則會不增反降,合理分攤後更有利於長期發展。

國產電動“MX-5”確定叫零跑S01?

從“0”到“零”,看似簡單的公式下,卻蘊含了零跑對市場和自我能力的正確態度與認知。

目前,從領跑工廠狀態看,許多基礎設施仍有待完善,如車間內空位面積較大,對以後的擴展作了充分預留;外部的大型設施也在有序的建設中,看得出規模還是十分可觀的。其餘製造設施則與普通車廠無差別,以自動化為主。到明年的第一季度,量產後的零跑S01也將正式交付,我還是很期待它的實際表現。

文|托米

圖|托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