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能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净化水的方法。

【学习难点】

吸附、过滤、蒸馏的操作。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我们每天喝的水是怎样的?自然界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怎样将水净化?

2.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向学生出示目标。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课本P74~75“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观看课件图片】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二、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

2.吸附沉淀法:(1)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2)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3.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1)过滤可以分离溶于水不溶于水的混合物。

(2)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2个)、玻璃棒

(3)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4)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1.过程:取水→加明矾吸附→过滤

2.思考交流: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3)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来代替滤纸?

3.观察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水?取上面过滤过的液体滴在蒸发皿中,加热待蒸发后,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有白色物质产生。

结论: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自主阅读课本P76第二段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检验

(1)加肥皂水

【实验4—3】分别向两只同样装有清澈透明的水的试管中加入肥皂水,不断的振荡,观察它们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一只试管中产生的泡沫多,一只试管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结论: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蒸发法:硬水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软水蒸发皿底部无或很少固体。

阅读课本P76第三段,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3.硬水的软化

(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

(3)在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

4.蒸馏

(1)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

(2)通过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工业制氧气),也可以把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分离开来(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水的净化

知识模块二:过滤

知识模块三:硬水和软水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1.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 AD )

A.水和二氧化锰 B.铁粉和铜粉

C.酒精和水 D.泥沙和食盐水

2.能除去河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B )

A.沉淀 B.蒸馏 C.吸附 D.过滤

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B )

A.沉淀 B.消毒 C.过滤 D.蒸馏

4.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D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课后反思:

方法改进:

存在困惑: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现代城市废水处理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