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酃县志》记载,酃县有许多的美景胜迹,著名的被归纳为酃县八景,分别是醽醁泉香、梅山朝旭、桃花春涨、湘刹夹流、秋山远霭、青台霁岚、天半晓钟、白云灵谷。

这八景到底指哪里,有一些记载得并不明确。

一景:醽醁泉香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这是炎陵人都知道的龙王井,位于炎陵县城内。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次山洪暴发,到处是一片汪洋,县南九十余里的龙潭,有九条龙乘着山洪水势向北游来,其中一条小龙,因迷恋县城一带的风光,在这里逗留了一些时光。当它寻找同伴打算离开的时候,又被峻峭的笔架峰挡住了去路。山洪慢慢退去,小龙无法藏身,它只得施展神力,穿地而入,到衡阳的酃湖而出,再游入湘江找到它的伙伴同归东海。从此,小龙的入地之处就成了一口泉眼,被称为酃泉或醽醁泉,俗称"龙王井"。

酃泉之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用泉水酿出来的酒醇香纯和,回味绵长,被称为"醽醁",曾被当成贡品朝奉宫廷。

二景:梅山朝旭

一般认为是现在的炎陵一中范围内,以前的梅岗书院 。

梅岗书院位于炎陵县城东门外桃花园(今炎陵一中内)。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于建成,因院南有梅峰,故命名梅岗书院,专供酃县客家子弟读书。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三景:桃花春涨

不详,待考证。

但是今天的炎陵县,春天的桃花已经远近闻名了,中村平乐村、下村坳头村、十都瓜寮村、垄溪仙坪村都是赏花的好地方,处处都可看桃花春涨了。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四景:湘刹夹流

应为湘山古塔的美景。

湘山与古塔有"神话第一山"的传说,也包含着湘山西塔与湘山的由来。相传湘山原是洞庭湖龙王太子的身驱变成的,山上有一寺庙,每到月圆之夜,这座山便载上湘山寺的和尚顺流而下到湘潭看戏,天亮又回到这里,后来老百姓发现了这个秘密,担心这块风水宝地走失,于是修了这座塔来镇住这块宝山。经考证,此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成后,和尚们对神游湘潭看戏还十分留恋,就取名"永怀塔",又因此山曾与湘潭有缘,故后人用湘潭的湘字给此山取名湘山,塔也就称为湘山宝塔,寺院称为湘山寺。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五景:秋山远霭

到底是指的夹石坳还是金紫仙,县志未明确写明。但这两处的风景都是相当不错的,每年吸引了不少人来摄影采风。

金紫仙又名云秋山,位于炎陵县与安仁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1383m,山势挺拔峻秀,植物种类丰富,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高山草甸。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可以看见炎陵、安仁、茶陵、资兴等七县市的部分区域。每当山雨过后,立于炎帝陵前,面对挺拔高峻的金紫仙,便可看到晚霞映照江水,远山云雾缭绕,又称为"云秋雨霁"。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夹石坳一直以来被摄影人士钟爱,观景台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处。在这里拍云海如同仙境,拍清晨的乡村美景更是一副水墨山水画。这里的云海波奇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静与奇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美到骨子里的地方,美到骨子里的风景。这里的云海平均一年当中出现的次数多达200多天。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六景:青台霁岚

很可能位于笔架峰的青苔仙。

位于笔架峰通往茶陵湖口村古道的路上。沿着笔架峰电视转播台后的水管往茶陵方向行走,可探寻到青苔仙遗址。在青苔仙转角处有块平地,可远观茶陵境内的风景,快到青苔仙的地方是一片竹林,青翠笔直的竹林幽幽静静。青苔仙的残垣断壁布满了青苔,遗址依山体巨石而建,巨石洞内有清泉。入口是一道圆形拱门的断墙,拱形的门柱和石头堆砌建成的残余石墙在岁月风雨之中被侵蚀着,门口几颗斑驳虫蛀的古树也略显苍凉。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七景:天半晓钟

天河仙旧址位于县城城西县府路出发约3公里,有一条古石板路通往。天河仙始建于清朝中叶,是旧时通往茶陵方向山路的必经之路,也是过去观赏酃县城全城美景的最佳之处。

旧址可探寻到一规模较大的古建筑遗址,目前仍保存有部分古代断壁残墙和阶梯。遗址内可寻找到三块古石碑。岩边石头有“古仙”二字,其中历史最久的一块为雍正元年的“天河仙公田碑”,距今已有288年。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旧址上原建有真武寺(祠),当时山中真武寺(祠)"清夜钟鸣,响彻云际,若从天半飞来",如天籁之音,故称"天半晓钟"。同治年间有一长老名普济于此讲经,盛极一时。

八景:白云灵谷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还无从考证。

炎陵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云海缭绕,处处都是美景。现在湖南第一峰、云上大院、梨树洲都是游客户外活动的主要景点。

酃县八景今何在,炎陵人还知道么

好就分享吧,让更多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