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半年淨利231億、負債率降半,恆大怎麼做到的?

昨天下午,中國恆大(HK.3333)在香港召開2017年中期業績發佈會,多項指標名列行業前列。其中,引人關注的上半年營業額為1879.8億,同比大增114.8%;淨利潤更是達到231.3億,同比大增224%。截至6月30日,公司總資產已達14930億。

史上最強!半年淨利231億、負債率降半,恆大怎麼做到的?

業績大增的同時,恆大向為人所詬病淨負債率,也大幅下降近一半,並將在明後兩年繼續下降。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今年初恆大提出的戰略轉型成效顯著。

半年淨利231億大增224%

昨天出現在發佈會現場的是公司副主席、總裁夏海鈞、首席財務官潘大榮和副總裁陳敏,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並未出席。

半年報顯示,除了淨利潤大幅上漲至231億,上半年恆大實現核心業務利潤273億,同比大增249.6%,歸屬股東利潤188.3億,同比大增832%,股東回報率51.8%,同比增43.6個百分點,各項利潤指標均創上市以來最高紀錄。

史上最強!半年淨利231億、負債率降半,恆大怎麼做到的?

據瞭解,恆大上半年實現利潤大增,一方面是由於銷售高增長帶動營業收入大增,另一方面恆大近兩年大力度打造精品產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此外,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了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上半年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同比大幅下降一半。

這些增效益、控成本舉措加上持續強勁的銷售,推動恆大利潤持續高增長。今年前七月,恆大銷售額2882.5億,同比大增56%,業內預計其全年銷售將突破5000億。恆大總裁夏海鈞在發佈會上表示,恆大現在追求效益第一,去年承諾的年度4500億元銷售沒有問題。展望下半年,他表示希望公司的銷售均價在1萬/平以上,毛利率維持在高水平。

有消息稱,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林美銀等國際投行也均看好恆大盈利能力提升。德意志銀行預計,未來三年恆大盈利年複合增長率可達63%。

三大措施降負債率

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高速增長的房企普遍採用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其邏輯在於房企要實現高增長必須儲備大量土地,從而沉澱大量資金推高負債。作為行業內的龍頭房企,恆大自2009年上市以來銷售額、總資產等核心經營指標實現12-23倍增長,負債率也因此處於較高水平。

2016年,恆大淨負債率一度上升至119.8%,對比去年的93.5%同比上升了26.3個百分點;總借款也較2015年大幅上漲80.2%,達到5350.7億。隨著恆大實施“規模+效益”發展戰略,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注重增長質量,降負債、去槓桿成了必然選擇。

事實上,今年年初恆大已開始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其核心就是大幅降低負債率。在今年3月份的恆大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夏海鈞就承諾今年會加強對負債的管控,大規模償還永續債,力爭今年還掉三分之二。

從結果看,恆大並未食言。今年上半年,恆大成功引入兩輪合共700億戰略投資,並在5、6月份兩個月內迅速還清1129億永續債,實現資產負債率下降至75.5%。

恆大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更在現場透露,今年年末恆大資產負債率將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史上最強!半年淨利231億、負債率降半,恆大怎麼做到的?

為實現降負債率目標,恆大將實施三大措施:一是計劃未來三年實施土地儲備負增長,即土地儲備每年下降5%-10%,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到2000萬平米土地儲備;二是恆大地產計劃進行第三次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入戰投資金300-500億;三是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盈利能力,增加淨資產。

業內人士表示,此番許家印大刀闊斧堅定實施戰略轉型,恆大由“規模型”發展戰略向“規模+效益型”發展戰略轉變,由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 “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增長質量,防範風險,實現更加持續穩健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