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爲何如此受追捧?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球帽的設計初衷之一是為抵禦刺眼陽光,但在充滿個性的球員眼中,即便帶帽子的簡單操作也要玩出一番花樣。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索克、普伊、卡恰諾夫以及沙波瓦洛夫,仔細觀察這些球員時不難發現,反戴球帽已成為他們的一大標籤。

從多年前瑞典球員邁克爾·波恩弗斯受黑客啟發反戴球帽開始,到休伊特讓這個風格成為網球賽場的獨特風景,再到如今的年輕一代掀起追風潮浪潮,反戴球帽已經成為男子網球的常態。

然而,這樣的“花式操作”從來都不是一份合乎邏輯的選擇。球帽在網球中的用途莫過於保護雙眼免受陽光直射——上一週在澳網參賽的球員們就飽受橙色高溫和刺眼陽光的傷害。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能讓臉部遠離陽光的唯一方式:將帽簷保持在正確的方向。“反戴球帽起到的保護作用幾乎為零。”身兼ESPN解說嘉賓與職業球員教練的吉爾伯特這樣說道。

反戴球帽首次出現在木質球拍時代,在當時略顯標新立異,但隨後出現在休伊特身上時整體風格還算安全,本以為隨著澳洲人的退役這個現象會逐漸消失,然而在36歲時兩屆大滿貫冠軍依然沒有完全退出賽場。2016年在澳網宣佈退役後休伊特又在2018賽季隨好友山姆·格羅斯出征男雙比賽,陪伴同胞進行他的告別之戰。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多年之前,達倫·卡希爾在接到休伊特父母電話談論執教休伊特可能性時,就對當時12歲的休伊特反戴球帽的舉動感到驚訝。“和他第一次聊天時,我就問他,‘為什麼呢?’當時他說,‘我就是喜歡反著戴’,‘難道你不要正著戴來保護你的鼻子和眼睛免受太陽光傷害嗎?’休伊特的回覆是:‘不,我就是喜歡反著戴。’”

“所以我只能說‘好吧。’老實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反戴球帽,之後我再也沒問過他。我認為他差不多把那一頂帽子戴了三年。”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2001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休伊特就是用反戴球帽的“操作”贏得職業生涯第一個大滿貫冠軍,儘管隨後他更改過自己的風格,但澳洲人臉上的表情仍是他的獨有標籤。

成功人士反戴球帽,自然會引來年輕球員的效仿。“老實講,我開始反戴球帽時只是因為我覺得很酷。”澳洲男網現任一哥克耶高斯如是說。“反戴球帽雖然有點磨耳根,但休伊特已經讓這成為他的標籤。”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事實上除了網球,反戴球帽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歷史。在嘻哈音樂、棒球賽場這樣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甚至政壇中的奧巴馬也會在度假時追隨潮流,保羅·瑞安在健身房也會反戴球帽。

網球賽場反戴球帽只是一種習慣,或許這樣的操作無法讓眼睛遠離陽光直射,但它卻可以讓汗水不滴入眼睛。而一旦你養成這樣的習慣,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很難去打破。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我反戴球帽已經有5到6年了,”22歲的德國球員馬泰爾說。“我第一次這麼做是因為我當時有著一頭長髮,我想把它們固定住,現在我已經剪掉頭髮,雖然我現在並不需要再這麼做了,但這種習慣確實會給我帶來自信,所以我會一直保留著它。”

截至目前馬泰爾反戴球帽的習慣頗為奏效,雖然來到澳網前他在巡迴賽的戰績是0勝14負,但馬泰爾確實憑藉這個風格打進了澳網第三輪。

納達爾,因擺水瓶而為外界津津樂道,事實上西班牙人也有過反戴球帽的習慣,訓練期間世界第一仍會保持反戴球帽的做法。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同樣利用反戴球帽在本屆澳網走的較遠的球員還有曼納裡諾和加斯奎特,對加斯奎特而言反戴球帽並不常見,此前他曾力勸球員放棄這種習慣,因為在他看來這是無法成長的標誌。

“誰會害怕一個反戴球帽的球員以及他創造的孩童般的印象?”飛利浦在2007年的《隊報》中這樣寫道。“得了吧,夥計。”休伊特或許會給出這樣的回應。儘管如此,部分球員還是選擇堅持這樣的習慣。

事實上費德勒在他職業生涯的法網首秀中曾嘗試反戴球帽,當時瑞士人只有17歲,最終他還是首輪不敵澳洲球員拉夫特;試水失敗的他改變了自己的帶帽習慣從而採用髮帶(同他的老對手納達爾一樣)。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克耶高斯,儘管對休伊特有著極大的敬意,但澳洲一哥現在也放棄了球帽;穆雷曾在青少年時期也嘗試追溯潮流反戴球帽,但英國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拉奧尼奇之前也曾選擇過“標新立異”,但加拿大人在那種裝扮下從未贏過一場球。

男子網壇退役多年的名宿中也不乏反戴球帽者,倫德爾在與梅克爾的澳網決賽中就有過這般嘗試,不過隨後倫德爾就把帽簷扭到了正前方。

“當我還是個孩子,當我還有頭髮時,我就反戴球帽,”安納孔如是說。“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它很酷,而是因為我不喜歡髮帶,我不會把帽簷向前,除非陽光非常刺眼。”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其他選擇反戴球帽的球員還有:德國的格爾納、哈斯,巴西的費爾南德,早年間智利球員里奧斯,阿根廷的科里亞等。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女性球員加入過反戴球帽大軍:比如來自希臘的達尼麗都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的阿曼穆拉多娃,納芙拉蒂諾娃在她職業生涯後期也會偶爾反戴球帽,但是幾乎沒有女性球員會在球場上一直戴帽子,上週的澳網賽場上的大多數女球員更偏愛遮陽帽。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處於職業生涯上升期的卡薩金娜表示,反戴球帽對長髮女球員是一個困擾:如果帽簷向後就會把馬尾辮壓的很低;而捷克姑娘薩法洛娃認為,“佩戴遮陽帽會讓女球員更具女性化,而反戴球帽則相反。”

然而,品味和觀念總會隨著時間改變,隨著休伊特遠離賽場,索克和沙波瓦洛夫等人的傳承,下一位受到啟發的球員又會是誰呢?

作者:Christopher Clarey

編譯:阿呆

反戴球帽,這項被休伊特演繹到極致的風格為何如此受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