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之後的中國聯通能否把握5G打場翻身仗?

混改之後的中國聯通能否把握5G打場翻身仗?

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最為人所熟知,但4G時代中國聯通由第二下滑到了第三,不過中國聯通痛定思痛,經歷2017年的混改之後業績改善明顯,主要表現在4G用戶數量劇增、利潤率上漲兩個方面。

4G入網用戶數量劇增。2017年中國聯通4G入網用戶增加7033萬,是聯通近年來成績最好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這7033萬用戶中有將近5000萬用戶均為互聯網卡用戶,由此可見混改確實給聯通帶了巨大的活力。

利潤率提升明顯。2018年3月中國聯通公佈了其2017年全年財報,其中通信服務收入249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淨利潤18.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2.5%。相比2016年中國聯通淨利潤僅為4.8億人民幣,同比下降96%的慘淡成績,2017年中國聯通的利潤率明顯提高,都歸功於2017年中國聯通混改的功勞。

雖然聯通利潤率近幾年來實現首次增長,但並未達到混改預期效果,不僅與中國移動15.4%的利潤率和1142.19億人民幣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與中國電信5.1%的利潤率和186.17億人民幣的淨利潤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未能達成混改預期效果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混改對之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沒能及時解決。

中國聯通混改成效雖有,問題猶存

中國聯通2017年的混改使中國聯通的4G用戶數量達到1.75億,趨近於中國電信的1.8億,且中國聯通利潤率有所提高。混改成效立竿見影,但是從其淨利率0.95%可以看出其混改仍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資本環節依舊薄弱。資金不足一直是困擾著中國聯通的第一大問題,也是導致中國聯通被其他兩家運營商遠遠拋在後面的根本原因。雖然中國聯通通過混改共引進750億資金 ,但是對於運營商建設的鉅額開支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尚不能夠解決中國聯通4G網絡建設的資金不足問題,更別說去建設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的5G基建。資本環節薄弱仍是阻礙中國聯通發展的最大問題。

一方面,資本環節的薄弱會降低中國聯通的競爭力,缺乏資金使得中國聯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且升級換代週期長,不僅降低用戶體驗,也使中國聯通在與其他兩家運營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資本環節薄弱將加重公司的發展負擔,最直觀的案例就是聯通精簡機構和裁員,機構從原來的27個減少到20個,減少超過兩成;人員編制從1787人減少到891人,減少幅度更是超過五成,其主要目的不僅是想提高公司的執行力,還是因為缺乏資金需要“節流”。

問題二: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戶體驗差。中國聯通給用戶最深的印象就是信號差,而造成聯通信號差導致用戶體驗降低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國聯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差。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在2016年聯合發佈的《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到要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再新建200萬個4G基站,而中國移動的4G基站在2017年低就已建設成187萬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 200萬的新建基站任務主要就落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身上。但由於中國聯通截止2017年年底也僅有85萬個4G基站,加之近兩年營業成績一片慘淡,根本無力承擔數量龐大的基站建設,直接導致了中國聯通基礎設施建設緩慢,也間接導致了用戶體驗不佳。

問題三:沒能把握住時代的發展趨勢。縱觀中國聯通近十年的發展,不難發現聯通有很多好的發展機會,但沒能抓住機會發展公司,究其原因是因為沒能把握住時代的發展趨勢。例如4G網絡開始普及時,中國聯通沒能充分考慮到市場、消費者和公司三者的關係,只依據公司自身情況制定公司運營計劃,居然逆4G時代之潮流,不顧市場變化而依據公司計劃繼續全力發展3G網絡。當中國聯通發現4G乃時代主流時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已經佔領大部分4G市場,中國聯通此時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最終在4G時代落後於人。

三支穿雲箭,劃破阻礙聯通發展之烏雲

中國聯通在2017年通過混改,不僅引入了BAT互聯網資金,還引入了垂直行業巨頭、國有基金等資金,雖為自己在4G“下半場”扳回一城,但想全面超越中國電信重回第二還需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積極引入更多資本,為5G做準備。

中國聯通在4G時代之所以遠遠落後與其他兩家通訊企業發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把握住4G的機遇,而沒把握住4G機遇的主要原因是資金有限,對4G的投入較少,故應積極引進更大資本,備戰5G搶奪5G先機。中國聯通可通過三種途徑引入資金。

第一種:引進更多民營企業資本。混改的成效已經十分明顯,共為中國聯通引進780億人民幣,780億的資本流入讓中國聯通的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的62.6%下降至46.5%,從而進一步完善了4G基礎設施建設,但這些資金還遠遠不夠支撐中國聯通完善整個4G網絡的構建,也不能為5G的發展提供更多資金,所以還需要引進更多民營企業資本為中國聯通的高速發展提供保障。

第二種:降低准入門檻,引進民間中小企業資本投資。雖然中國聯通藉助混改引進了大集團企業的入股投資,但是畢竟大集團企業是少數,而廣大中小企業的力量合起來則無限大。中國聯通應改降低准入門檻,鼓勵民間中小企業資本的流入,涓涓細流亦能匯聚成江海。

第三種:放開員工股,讓更多員工持股。中國聯通截止2015年員工數超過23萬人,如果讓更多員工持股不僅為中國聯通帶來了大量資金,有能力準備5G,還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實際收入,乃一舉兩得。

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用戶體驗。

中國聯通雖然目前在“軟實力”方面做了一系列調整,與其他兩家的“軟實力”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中國聯通用戶的體驗還不是很好,由於中國聯通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硬實力”不足造成了中國聯通用戶體驗不佳的問題,那麼中國聯通該如何加強自身的“硬實力”以促進“軟實力”提升以此改善用戶體驗不佳的問題呢?

其一: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聯通在4G時代被遠遠甩在後面是因為4G基站建設不僅數量少,而且信號也比不上其他兩家運營商,極大影響了用戶的體驗。這也是2015和2016兩年聯通一直逆增長的原因。如今正處於4G向5G時代過度的真空期,中國聯通不僅僅需要建設好4G基站,還需要著手準備5G基站的大規模建設,避免重蹈4G時代的覆轍。

其二:進一步降低套餐資費,平衡用戶體驗。中國聯通既然在網絡信號和基站建設上已經輸給其他兩家運營商,那麼要提高競爭力就得從其他方面彌補中國聯通自身的不足。雖然目前中國聯通的資費標準在三家中是最實惠的,但是與其他兩家並未有多大差距,如要具備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同臺競爭的實力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進一步降低套餐資費,讓用戶內心感到真正的實惠以此來彌補產品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從而進一步改善用戶的體驗。

最後,洞察時代發展趨勢,並制定配套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中國聯通有了資金和“軟硬”實力還遠遠不夠,就好比一個人有了健康的身體和極高的智商,但是沒有去開發大腦和協調身體也是無事一成的。所以中國聯通還需擁有敏銳的嗅覺,時刻洞察時代發展趨勢,才能旗開得勝。

洞察時代的發展趨勢能讓一個公司走上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而制定其相應配套計劃則能讓公司發展事半功倍。小米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手機市場陷入紅海時,小米手機洞察到手機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差異化,並迅速制定了產品戰略,在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讓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站穩腳跟。而中國聯通在當年4G即將來臨時,完全沒有洞察到時代的發展趨勢,沉迷在3G帶來的美夢中,最終導致在4G時代的全面慘敗。如今5G將是時代發展的新趨勢,也是中國聯通絕地反擊的最佳時機,此時的中國聯通更應時刻保持警惕,洞察5G發展的趨勢,並制定其相應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小結

總的來說,聯通雖然在4G“上半場”由於決策和服務上的一些問題導致被中國電信彎道超車,但是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中國聯通在4G“下半場”通過混改等措施慢慢追上電信,且有隱隱超越之像,但聯通要超越中國電信甚至超過中國移動的路還有很長,需要把握接下來的5G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方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