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5G,2019的變數

“失落的2018”之後,2019年經濟預期悲觀,已成基調。

經濟週期、泡沫出清、貿易摩擦……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國內,普遍不被看好。

寒冬之下,往往蘊藏生機。

如果說2019有什麼值得期待的轉機,5G應用應該算一個。

有業內人士說,2019年,5G將迎來配置黃金期。

量子躍遷,5G來襲

本月初,在全球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消費電子展會CES上,5G應用成為大熱門,相關論壇近20場。

依靠5G網絡才能大展拳腳的高科技產品扎堆亮相。

VR和AR等炫酷科技在增強體驗方面突破更多限制,例如,小派科技帶來了4K和8K分辨率的高清虛擬現實頭顯,光波導公司則展出了僅有85克重的增強現實眼鏡。

大尺寸電視備受矚目。包括三星、索尼、LG、TCL等廠商,都發布了自己88英寸以上的消費級8K電視。有數據顯示,長度為1分鐘的8K視頻,大小通常會超過100GB。這離不開5G的應用支持。

美國韋裡孫通信公司首席執行官衛翰思這樣總結,“5G的特點就是快、穩、密,與3G到4G的變化不同,5G更像是一種‘量子躍遷’。”

通俗來講,5G是指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模擬技術,僅能提供質量不怎麼高的語音通話;

第二代實現了數字化語音通信,可提供清晰的數字語音通話和極慢數據傳輸業務的網絡;

第三代是人們所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能同時提供語音和數據業務的通信系統;

第四代是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可在線流暢觀看1K高清視頻節目。

有業內人士指出,“5G,不僅僅是速度快。在5G時代,除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比上一代移動通信技術——4G技術能提供更大帶寬更高速率之外,還重點面向人與物、物與物的通信。”

其實,CES上的C位亮相只是5G眾多應用場景的“冰上一角”。

5G支持的設備遠不止是智能手機,它還支持智能家庭設備、智能交通、醫療設備等,將推動互聯網從“人人相聯”向“萬物互聯”邁進。

一秒下載一部1G容量的高清電影、汽車無人駕駛、無人機送貨成為日常、用臉直接刷卡、虛擬現實普及、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新科技深度融入生活……這些科技場景,隨著5G的到來,或將變為現實!

按照業界預期,2019年將是5G商用元年;到2020年,5G將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大規模應用。

1月16日,中國移動5G聯創中心開放實驗室正式落戶海南。而在這5天前,中國聯通在海口開通了首個具備成熟5G商用能力的基站。中國電信海南5G試點網於近日實現海南5G網絡首次應用展示。

三大運營商你追我趕壓注5G。

1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有利於支撐服務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同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近日,工信部宣佈年內可發放5G臨時牌照,下半年5G手機有望上市。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2020-2025年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達310萬個。

5G投資週期開啟

去年10月以來,不少5G相關上市公司已逆勢上漲,走出一波獨立行情。對於不少機構投資者而言,5G已成為今年權益投資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板塊。

但在5G板塊內選擇什麼樣的個股,卻一直困擾著一些基金經理。有基金經理表示,5G行業今年發展的確定性最高,但其中優質的個股卻不多。

有業內人士表示,5G最近出現了較大漲幅,波動較大,但是從5G的投資週期來看,上半年還處於5G的試驗期,受益公司的業績要等到下半年乃至明年才會陸續出現。

5G的投資週期是在6到8年左右,2019年、2020年是投資初期,這一階段設計企業會受益,隨後才對基站建設類的企業構成利好。

銀河證券分析,隨著5G進程的推進,5G對電子信息行業的影響將從基站建設拓展到5G生態,銀河證券預計5G基礎設施階段的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而聯網設備等5G生態投資額也將是萬億級別的。

5G的產業鏈較長,其中主要可劃分為主設備、運維優化、智能終端三大板塊。

其中,主設備包含CCL、PCB、光模塊、光纜光纖、基站天線、射頻器件等,運維優化方面則包含運維自治網絡方案、網絡構架優化方案,智能終端則包括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物聯網設備。

有投資經理表示,比較看好PCB領域內的投資機會。

國金證券分析,PCB的產業集中度較高,2011年全球前30家PCB板公司合計全球佔比為 49.8%,2017年提升至 60.5%,國金證券認為,PCB 產業未來市場空間大,2018年全球有630億美元規模,再加上產業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中國 PCB 龍頭公司市佔率提升明顯,未來行業內龍頭公司將持續獲益。

近期,機構多次調研了PCB企業滬電股份,公司表示,預期公司在高速通訊和計算領域的市場份額仍將會得到持續增長,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衝無線通信領域市場競爭激烈和需求不振的不利影響。此外,預期隨著5G正式開始建網,公司的企業通訊市場板業務將會受益。

此外,機構還調研了5G的發展對中嘉博創、英維克、萬馬股份等多家公司的影響。中嘉博創表示,預計從2019年開始未來5年,5G網絡超密集基站建設將是通信網絡基礎建設重點。預計國內5G網絡微小基站建設量將達到987萬套至1316萬套。面對5G時代的到來,公司佈局了站址資源等運營項目,將是未來5G增長確定的方向之一。此外,他們還表示,在近期公佈的可轉債項目中,他們計劃募集5個億投資基站站址項目,為5G時代做卡位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從調研公告看,英維克透露,5G開始規模建設後會對公司機櫃溫控節能產品的營收有所幫助。此外,萬馬股份透露,隨著5G技術逐步推廣應用,公司光纜等產品或因此受益。

5G實際上被誇大了?

面對5G廣闊的前景,有業內人士表示了擔憂,5G 推進低於預期、技術商用低於預期、貿易摩擦加劇。

1月17日,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指出,“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一場“聯想投票門”,引起輿論的巨大關注,但也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比如把“編碼”炒得過熱,甚至把LDPC和Polar(5G編碼技術)等同於5G標準。

實際上,編碼只是5G關鍵技術之一,而且在提升傳輸效率上還稱不上最關鍵的技術。

5G的關鍵技術有調製、編碼、多址、組網、多天線等方面,很多是沿用老技術,而一些新技術不成熟、不可用,或者傳輸增益有限。

前段時間,有文章稱“今天全世界的5G技術都是TDD技術”,然而,5G的藍圖中,用的並不是時分雙工,而是全雙工。

4G時代,TDD-LTE採用時分雙工,FDD-LTE採用頻分雙工。全雙工簡單的說就是集成了時分雙工和頻分雙工的優點,實現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注:TDD指上下行傳輸採用同一個信道,主要優勢在於收發間不會產生干擾、上下行信道切換靈活等;FDD採用兩個獨立的信道可以同時進行數據傳輸,主要優勢在通信速度高、抗外部干擾性能更好等。】

只是,全雙工同樣停留在實驗室,無法商用。因此,仍然只能拿老技術——時分或頻分雙工湊合著用,而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

所以,在這些關鍵技術上,現在所謂的5G的技術升級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很多新技術增益有限、或尚不成熟難以實用,部分專利甚至在技術上有“開倒車”之嫌。

正是因此,有人將現在的5G稱之為商用概念,而不是技術迭代,將之稱為4.9G。我們當前與真正的“5G”,尚有距離。

通信領域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其用戶對技術應用的需求。

有種說法,聲稱5G主要不是給人用的,而是給“物”用的,也就是說5G將大大超出過去20年無線通信發展史中以大眾公共通信網絡為主業的範疇。

的確,目前全球宣傳5G的主線,即“萬物相連”或稱為“物物連接”。

不過這裡卻有一個問題,目前所謂物物連接的很多場景,要麼不需要5G,要麼不敢信賴公眾性的無線通信。

雖然很多媒體在報道中將物聯網和5G“捆綁”在一起。但其實物聯網並非必須配合5G應用。因為現有物聯網主要是追求長壽命,設置一個物聯網節點,肯定不希望1-2天內就去更換一次,且大量應用都是低速、小數據量的通信連接,用2G、3G、4G就行了。

以目前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案例——ofo自行車智能鎖為例。其使用的NB-IOT其實就是華為和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合作出的簡化版、刪減版4G,且只需要用很小的通信容量。

無獨有偶,不久前,國內運營商進行了物聯網芯片招標,中標斬獲大單的物聯網芯片用的就是2G。

所以,物聯網,至少當前的物聯網,和所謂萬物互聯,和5G沒有必然聯繫。

而另一個被熱捧的應用方向——無人駕駛,先不提無人駕駛技術本身是否成熟,即便是谷歌搞的無人車,也是“胖終端”的無人駕駛,接受信號而做出反應的過程是放在車上。

而把5G和無人駕駛聯繫在一起的則是“瘦終端”模式,做出決策是在“遙遠”的服務器,這種做法是存在極大隱患的。

現有條件下,用5G網絡來搞無人駕駛,可以說是自找麻煩,人為創造了黑客頃刻間把現代社會徹底打亂的空間,這後果看看《速度與激情8》可知一二。

目前,人流超高密度區的通信需求,是5G可行的潛在應用方向。

此前曾出現十一黃金週期間,由於遊客過於密集,直接導致杭州西湖附近的4G網絡癱瘓的狀況。

為了應對類似情況,中國移動開始力推4G基站密集組網。如果5G組網的性價比能夠優於4G基站密集組網(當然,現在5G在這方面控制成本的難度相當高),這有可能成為當下5G一個不錯的應用方向。

因此,目前5G的“殺手級”應用仍然在水面之下,需要交給時間去發掘。

來源: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整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中國基金報、海南日報、瞭望智庫、全景網、格隆匯

月朗鋒行

致力於區塊鏈、新零售、人工智能、共享經濟領域的探索和投資等。公眾號:鋒行鏈盟(ID:fengxinglianme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