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又到考研季,幾個朋友為自己小孩的前途來諮詢考研讀博問題,我的回答都是:如果你的小孩不是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也許真沒有意義。可是在科舉文化影響下的朋友卻覺得:小孩能取得更高學位,意味著他在知識,素養都會比別人高一籌。

事實上,西方近代教育的設計和傳統的科舉文化完全不一樣。近代教育的高學位的獲取,並不代表你在進社會比別人更睿智,僅僅是你選擇了走做學術道路而已。而做學術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道路,可以說是一條認知苦旅。因為走這條路,需要你擺脫世俗的很多欲求,全身心投入資料分析整理,求證探索,才能有認知上的進步。所以,近代西方做學術研究者,需要有苦行僧一樣的信念,才能獲取收穫的。

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朋友們對我的解釋並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考研讀博以後當大學教授是孩子們最好的人生道路。他們覺得:在大學當教授做所謂的學術研究,即有社會地位,又掌握了公共資源,還能從國家以及各種基金會套取各種科研費用滿足私慾。對他們的想法,我只能一笑置之。

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現在大學中也許有少許打著學術研究幌子,套取各種資金,利用公共權利,謀取私利的學閥,學官,學霸,我看到的真正做學術研究的教授,都基本上是清貧律己的,而大學中朋友羨慕的那些所謂“教授”其實也並不多。

自清末辦新教育,接受西方教育觀念到今天,我們已經歷了百年近代教育洗禮,但傳統的科舉文化卻依舊深深影響著我們,總覺得接受學校教育越多,道德水準,認知水平就越高。於是有了大學生本科,碩士,博士的年年擴招。最後形成了現在所謂的“博士滿地走,碩士不如狗”的境況。大學現在是越辦越多,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毫無意義的所謂”知識”教育中。學校讓同學強行記憶大量垃圾,而學生踏入社會才發現學校教育並沒有育成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身對客觀自然世界對社會構成、人際關係的認知能力。如果一個人花費大量校園學習,而感到毫無收穫時,新的讀書無用論以及新一輪的崇洋媚外思想正在形成。這是國民對國內教育濫發文憑有所警醒,轉而迷信國外文憑和國外的教育。

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西方發達國家中,都知道近代教育核心是需要有學術研究支撐社會的發展,但學術研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的,也不是官僚動員機制下,靠著人多勢眾,搞土法上馬,大躍進完成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積累。必須要有很多人甘於清貧和自我慾望的犧牲,才能有認知的提升。

走學術研究的道路,不是每個人都合適。因為在這條道路上有無數默默無聞的的人都只充當墊腳石的角色。和偉大的藝術家一樣,做學術的思想家在生前很難出人頭地,取得為大家所認同的機會。以我現在的智慧,真還無法看出朋友的小孩有無學術的天賦,也無法預測N年後中國學術道路的光輝前景。

記得自己在早大求學時候,研究室導師面對中國大量申請留學的學生有點不解。他詢問我:是不是中國真有那麼多為追求學術真理,願意多學一門語言,以做學問為終身選擇的學子?我解釋說,在中國,如果有國外名校文憑,就能高薪就業。至於以後做不做研究,那應該是另一回事。我至今不能忘記導師詫異的眼神。當時我覺得導師的問題很幼稚,現在看來應該是當時的我很幼稚而已。

盧丁:不酷愛學術研究,讀研考博真沒有意義!

“如果不走學術道路,我的小孩今後該做啥?”朋友們問。

我無言以對,我覺得孩子們的事情應該讓孩子們做主。再說,小孩今後即使在國內拿到一個學位,能走上學術道路嗎?

我真的無法想象國內文憑濫發的三年,六年後,國內所謂大學,研究機構人員的文憑要求。近十多年來,每當我遇見一個個行政官僚拿出自己碩士,博士的名片時,我就知道,所謂碩士,博士在中國已經變質。最可笑的是國內把博士後也當成一種學歷時候,我不由得想笑了。明明國外把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廉價安置到大學科研機構待崗的名稱轉換到科舉文化的中國,居然被裝扮成最高學歷。近十多年來,遇見很多自豪介紹自己博士後的人時,我只能“呵呵”了。


作者:盧丁,四川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文學博士,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所、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本文經作者授權四川美術網發佈,如需轉載請聯繫本網——四川美術網(www.sichuanart.com)。

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