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欢迎关注我们,用最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呵护一个最好的自己!


一谈到名言,我们就奉为圭臬,就像基督教徒手捧《圣经》,没有丝毫怀疑地将它们当成人生的导航。殊不知,有些名言不是言语有多深刻,仅仅是人有多出名,当顺着我们的“名言导航”走到山穷水尽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一直深信不疑的名言已经浪费了自己的一生,回头成了无能为力的哀叹。

有些“至理名言”无异于毒品,一边吞噬着我们的生命,一边又为我们创造了一场乐在其中的虚幻梦境。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0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是出自诗人陆游的诗句,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后来就被拔高为成功励志的至理名言。课本上一遍遍地灌输,让我们相信,成功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忍受各种痛苦而来的。

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把痛苦等同于成功,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么必须忍受痛苦,如果你选择安逸,那就注定失败。看起来合情合理,天衣无缝。

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梅花之所以不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开放、传递幽香,仅仅是因为它不是喜欢温暖和煦、而是喜欢寒风和冰雪。就像大多数花沐浴在阳光中才轻松自在一样,梅花在寒风中格外的潇洒惬意。不是寒风锤炼出梅花的幽香,而是梅花充分享受了自己喜欢的冰天雪地后自然就芳香扑鼻。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因为大多数的花都喜欢阳光明媚,所以我们把春天当成天堂,把冰天雪地额的冬天当成苦难,却不知道,梅花的天堂是寒风呼啸,如果把它移植到春天,无疑是将它从天堂搬到地狱。

我们往往把大多数人喜欢的当成所有人都喜欢的,把大多数人讨厌的当成所有人都讨厌的。白领同情黑领的潦倒,却不知道他们在享受轻松;已婚的感叹未婚的凄苦,却不知道他们正在享受单身的自由;成熟的讨厌幼稚的不知天高地厚,却不知道他们正在享受着无忧无虑……很多事情,你认为是痛苦不堪的,但有些人却认为是快乐无穷的。

当马云背着背包四处推销处处碰壁时,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他的苦难,如今,马云已经成功创立自己的阿里王朝,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马云的成功是之前的无数苦难磨砺而来的。这让我们更加信奉这句“至理名言”。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讨厌的、并一致认为是苦难的背着背包四处推销,在马云看来是无限乐趣的由来,他喜欢当时的生活方式,也喜欢当时的自己。因为喜欢,所以成功就水到渠成。

不只是马云,可以说我们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来自喜欢,和苦难没有丝毫关系。你相信成功是从苦难中长出来的,只不过是你想当然地认为你所谓的痛苦就是所有人的痛苦罢了。

冰天雪地不是磨砺梅花的苦难,而是梅花喜欢的生长环境,因为喜欢,所以幽香。成功的前提是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成功不请自来。

保剑锋因喜磨砺,梅花香为爱苦寒!

0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看似合情合理的名言,不知荼毒了多少人的心灵。

心理学上有一个“吸引力法则”,就是说你喜欢什么,吸引过来的就是什么,最后你就会变成什么。

一直被“抑郁症”折磨的现代人,不正是这一名言荼毒的鲜活案例吗?

每天都忧虑,面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时总是忧心忡忡,一件很普通的事你总是表现出来难以理解的过分担忧,时间长了,你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开心的理由,轻者郁郁寡欢,重者郁郁而终。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早上醒来,担心会不会停水让自己无法洗漱;出门后,担心会不会碰上“马路杀手”,糊里糊涂地被车撞了;来到公交站,担心路上是不是堵车,公交能不能准时到站;上了公交,担心车上是不是有歹徒;下了车,担心上司心情会不会不好,自己是不是会被无缘无故地训斥;刚开始工作,担心孩子上学路上是否安全……可以想象,忧患把你折磨成了什么样。

忧患,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情绪,表面上看是未雨绸缪,实际上却是扼杀精神世界,你以为是有备无患,实际上却是主动把阴霾引进你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句名言调换过来更加的合情合理。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03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当学校、社会、家庭不断地灌输着这句话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救救孩子!”。

在家里,自己吃不吃好不要紧,我们先得保证家人吃好,我们称赞这种行为为“孔融让梨”;在学校,自己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凡事都要听老师的话,我们称赞这种行为为“尊师重教”;在社会,个人利益是耻于考虑的,我们称赞这种行为为“以大局为重”。这就是我们一生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我们把它当成正统,并以此为荣。

绿色植物给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氧气,但要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必须顾及到植物自身的成长,保证植物枝繁叶茂。如果单单强调提供氧气,隔断植物的营养供给,最后的结果是植物慢慢枯黄,最终夭折。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人也一样,只有学会考虑自己,才能让自己汲取足够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保证自己健康成长,进而才有能力给予他人帮助。否则,就是竭泽而渔,最后消耗了自己,同时也帮助不了他人。

比植物更糟糕的是,当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就会压抑自己,而压抑的需要不会就此消失,总会在脆弱的时候跳出来,做出反噬社会的举动。很多孩子总是被教育要考虑他人、要服从,因而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长大后,如果这种需要一直被压抑住,就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自卑、甚至自闭等性格,如果不慎没有压抑住,就会表现得叛逆,进而误入歧途,甚至危害社会。

这些该千刀万剐的“至理名言”,再不改过来,浪费的就是整个生命

考虑自己并不会让你变自私。有的人可能会担忧,如果考虑自己,关注自己,岂不是纵容自己的自私吗?其实不然,心理学家们在婴儿身上做过实验,惊奇地发现,即使是不谙世事的婴儿,他们也出乎意料地亲近合作者,远离阻碍者。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合作是人类的本能。

所以,当保证了人类自身足够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后,我们就会本能地想到他人。

要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考虑自己、关注自己、帮助自己,如果一味的强调考虑他人,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好好活着。

总结:很多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至理名言,就像一步步摧毁我们的剧毒。因此,我们要尽快地从这些信条中挣脱出来,才能踏上人生的正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