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歡迎關注我們,用最科學的心理學知識,呵護一個最好的自己!


一談到名言,我們就奉為圭臬,就像基督教徒手捧《聖經》,沒有絲毫懷疑地將它們當成人生的導航。殊不知,有些名言不是言語有多深刻,僅僅是人有多出名,當順著我們的“名言導航”走到山窮水盡時,驀然回首,才發現,一直深信不疑的名言已經浪費了自己的一生,回頭成了無能為力的哀嘆。

有些“至理名言”無異於毒品,一邊吞噬著我們的生命,一邊又為我們創造了一場樂在其中的虛幻夢境。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0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是出自詩人陸游的詩句,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後來就被拔高為成功勵志的至理名言。課本上一遍遍地灌輸,讓我們相信,成功一定是經過千錘百煉,忍受各種痛苦而來的。

於是,我們很自然地把痛苦等同於成功,如果你想要成功,那麼必須忍受痛苦,如果你選擇安逸,那就註定失敗。看起來合情合理,天衣無縫。

然而,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梅花之所以不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開放、傳遞幽香,僅僅是因為它不是喜歡溫暖和煦、而是喜歡寒風和冰雪。就像大多數花沐浴在陽光中才輕鬆自在一樣,梅花在寒風中格外的瀟灑愜意。不是寒風錘鍊出梅花的幽香,而是梅花充分享受了自己喜歡的冰天雪地後自然就芳香撲鼻。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因為大多數的花都喜歡陽光明媚,所以我們把春天當成天堂,把冰天雪地額的冬天當成苦難,卻不知道,梅花的天堂是寒風呼嘯,如果把它移植到春天,無疑是將它從天堂搬到地獄。

我們往往把大多數人喜歡的當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把大多數人討厭的當成所有人都討厭的。白領同情黑領的潦倒,卻不知道他們在享受輕鬆;已婚的感嘆未婚的悽苦,卻不知道他們正在享受單身的自由;成熟的討厭幼稚的不知天高地厚,卻不知道他們正在享受著無憂無慮……很多事情,你認為是痛苦不堪的,但有些人卻認為是快樂無窮的。

當馬雲揹著揹包四處推銷處處碰壁時,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他的苦難,如今,馬雲已經成功創立自己的阿里王朝,我們就想當然地認為,馬雲的成功是之前的無數苦難磨礪而來的。這讓我們更加信奉這句“至理名言”。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事實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討厭的、並一致認為是苦難的揹著揹包四處推銷,在馬雲看來是無限樂趣的由來,他喜歡當時的生活方式,也喜歡當時的自己。因為喜歡,所以成功就水到渠成。

不只是馬雲,可以說我們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來自喜歡,和苦難沒有絲毫關係。你相信成功是從苦難中長出來的,只不過是你想當然地認為你所謂的痛苦就是所有人的痛苦罷了。

冰天雪地不是磨礪梅花的苦難,而是梅花喜歡的生長環境,因為喜歡,所以幽香。成功的前提是喜歡,因為喜歡,所以成功不請自來。

保劍鋒因喜磨礪,梅花香為愛苦寒!

0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句看似合情合理的名言,不知荼毒了多少人的心靈。

心理學上有一個“吸引力法則”,就是說你喜歡什麼,吸引過來的就是什麼,最後你就會變成什麼。

一直被“抑鬱症”折磨的現代人,不正是這一名言荼毒的鮮活案例嗎?

每天都憂慮,面對任何人和任何事時總是憂心忡忡,一件很普通的事你總是表現出來難以理解的過分擔憂,時間長了,你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開心的理由,輕者鬱鬱寡歡,重者鬱鬱而終。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早上醒來,擔心會不會停水讓自己無法洗漱;出門後,擔心會不會碰上“馬路殺手”,糊里糊塗地被車撞了;來到公交站,擔心路上是不是堵車,公交能不能準時到站;上了公交,擔心車上是不是有歹徒;下了車,擔心上司心情會不會不好,自己是不是會被無緣無故地訓斥;剛開始工作,擔心孩子上學路上是否安全……可以想象,憂患把你折磨成了什麼樣。

憂患,本身就是一種負面情緒,表面上看是未雨綢繆,實際上卻是扼殺精神世界,你以為是有備無患,實際上卻是主動把陰霾引進你的生活。

在我看來,這句名言調換過來更加的合情合理。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

03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當學校、社會、家庭不斷地灌輸著這句話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救救孩子!”。

在家裡,自己吃不吃好不要緊,我們先得保證家人吃好,我們稱讚這種行為為“孔融讓梨”;在學校,自己的感受是無關緊要的,凡事都要聽老師的話,我們稱讚這種行為為“尊師重教”;在社會,個人利益是恥於考慮的,我們稱讚這種行為為“以大局為重”。這就是我們一生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我們把它當成正統,並以此為榮。

綠色植物給人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氧氣,但要源源不斷地輸送氧氣,必須顧及到植物自身的成長,保證植物枝繁葉茂。如果單單強調提供氧氣,隔斷植物的營養供給,最後的結果是植物慢慢枯黃,最終夭折。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人也一樣,只有學會考慮自己,才能讓自己汲取足夠的物質營養和精神營養,保證自己健康成長,進而才有能力給予他人幫助。否則,就是竭澤而漁,最後消耗了自己,同時也幫助不了他人。

比植物更糟糕的是,當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我們就會壓抑自己,而壓抑的需要不會就此消失,總會在脆弱的時候跳出來,做出反噬社會的舉動。很多孩子總是被教育要考慮他人、要服從,因而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理解和支持。長大後,如果這種需要一直被壓抑住,就很容易形成膽小、懦弱、自卑、甚至自閉等性格,如果不慎沒有壓抑住,就會表現得叛逆,進而誤入歧途,甚至危害社會。

這些該千刀萬剮的“至理名言”,再不改過來,浪費的就是整個生命

考慮自己並不會讓你變自私。有的人可能會擔憂,如果考慮自己,關注自己,豈不是縱容自己的自私嗎?其實不然,心理學家們在嬰兒身上做過實驗,驚奇地發現,即使是不諳世事的嬰兒,他們也出乎意料地親近合作者,遠離阻礙者。通過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們一致認為,合作是人類的本能。

所以,當保證了人類自身足夠的物質營養和精神營養後,我們就會本能地想到他人。

要幫助別人的前提是考慮自己、關注自己、幫助自己,如果一味的強調考慮他人,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好好活著。

總結:很多我們一直深信不疑的至理名言,就像一步步摧毀我們的劇毒。因此,我們要儘快地從這些信條中掙脫出來,才能踏上人生的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