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中国十分有名的两院退休院士秦伯益秦老,他的退休可谓是生活丰富多彩,令人羡慕。他说过晚年生活是一个人一生的积累在最后阶段的表现。无论何时,人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与追求,无论大与小。“否则心如死灰,就会日薄西山。”

更有价值的是秦老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总结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即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

他一生中从未进过医院。问他的秘密是什么?他说,没有秘诀,他觉得最主要的是顺其自,该吃饭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说,不要详细各种伪科学养生,也不要相信各种以保健品为载体行坑蒙拐骗之事的产品。

下面秦伯益院士用自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总结出5句话,送给的每一个老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来自普通企业工薪阶层,不是老年学家,也没有对老年问题做过任何研究。我只是偶尔和一些老同事谈谈老年人的问题,渐渐觉得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这种差异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处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当龄就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经过这个阶段,应该调整心态,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们很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年龄不工作,总是觉得,浪费时间结果,年龄但爱不是回去后,空遗憾的野心。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提倡一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而言,我必须回顾一生说:30,而立;40不惑,;50我知天命,60顺耳,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

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是为名利,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独家:独家:杭州“西子大姑娘”惊艳出街 积极生活态度铸造美丽人生

退休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朱子格言》中有两句话:“家庭和睦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饔餮”指早饭和晚饭,“国课”指向国家纳税。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境界。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很好,却在退休后生活的不愉快,也有一个很普通家庭的人,经济条件一般,但生活非常快乐。这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山东文登:重阳节来临 小学生慰问老人

自苦太过不必要

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我们这一代人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很宝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人们也不用太苦了。

我们常说:“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外国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息。”中国传统的想法是为了孩子省钱和节俭。外国人的想法是赚钱就是花钱。孩子们18岁以后就独立了。每一天都安然无恙。看来,我们的一些想法应该调整。儿女和孙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祝福。别太担心他们。

我的大部分收入现在花在旅行和书籍上。一些储蓄,也做一些社会力量。我在江南古镇给孩子们留下了一对熟悉的对联:“世界是几百年的家园,一切都是美德;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学会说“我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

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忽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俄顷又来一枣贩,乙僧等又起立观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

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都没有想在修炼时吃桃或枣等什物,它们来了,我并没有觉得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我在这些份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好一个“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对于老年人,我们仍应提倡不崇虚荣,不互相比较利益的得失,充分发挥我们的特性“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一位退休两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话

中国日落时分,两位老人在沙滩上练习太极拳

物是人非不奇怪

有些老人经常怀念过去“困难,叹息和遗憾,只是心中。我看大可不必。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干时全力以赴,废寝忘食,义无反顾;不当干时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飘然而去。不要当干时懒散拖沓,不当干时又百般留恋。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过去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叹惜现在门庭冷落,寂寞空灵,“人一走,茶就凉”。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亲睦家 “中国全域医养产业运营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