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如何避免「一帶一路」投資「泡沫化」?絲路基金董事長一言說中本質

观察丨如何避免“一带一路”投资“泡沫化”?丝路基金董事长一言说中本质

單位: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11月2日,首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簡稱中新金融峰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金琦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金琦指出,開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不能偏離供給和需求再平衡這一本質要求,以供需再平衡為目標開展金融合作,既能夠切實防範金融合作“脫實向虛”的風險,避免投資“泡沫化”,也有利於避免加重所在國債務負擔。

以下為發言實錄:

金琦:我很高興應邀參加今天的論壇,與在座的中外嘉賓共同探討“一帶一路”的金融合作問題。我想結合絲路基金近年來的投資實踐談一談“一帶一路”的金融合作。

首先,絲路基金是“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踐行者。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成立絲路基金就是要通過開展投融資合作支持“一帶一路”建設。2014年底,中國出資設立絲路基金,定位於

以股權投資為主的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過去四年是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開展金融合作的探索過程。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在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實現互聯互通過程中面臨一系列融資瓶頸: 一是財政投入不足,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滯後;二是長期資金供需不匹配,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以及保險公司等具有較強社會性的長期資金來源,對資金安全的要求較高,在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側重投資於流動性較好、透明度較高的二級市場產品。

這些因素導致相關國家在提升基礎設施、支持發展方面的職能與市場化融資出現脫節,從而一方面積累了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欠賬,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長期資金沒有匹配相應投資機會

因此,在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大型產業發展等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基礎性作用的項目融資難題方面,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不僅需要市場參與者以創新思維來推動市場機制的完善和金融產品的豐富;而且需要各國政府以改革思維來促進營商環境的改善、治理水平的提升;更需要以開放思維加強金融合作,撬動各類資金,包括私人部門的資金、特別是中長期資金來共同參與投資和融資。

观察丨如何避免“一带一路”投资“泡沫化”?丝路基金董事长一言说中本质

2015年4月,絲路基金“首單”投向巴基斯坦卡羅特水電項目。該項目2016年底開工建設,今年9月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預計2020年完工。

絲路基金秉承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原則和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投資參與基礎設施、產能合作、資源開發等領域的項目,積極運用中長期股權投資的項目增信和貸款撬動作用,並且注重與境內外投資者合作,助力各類資金形成合力,為基礎性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融資,幫助提升投資所在國的發展潛力。

截至2018年8月底,絲路基金已簽約投資項目25個,承諾投資金額超過82億美元和26億元人民幣,實際出資金額超過68億美元(其中包含64億美元,26億人民幣)。此外,絲路基金還單獨出資20億美元設立中哈產能合作基金。公司目前投資項目已覆蓋中東歐、南亞、中亞、西亞北非等“一帶一路”主要區域,涉及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產能合作、金融合作等多個投資領域。在簽約承諾投資總額中,

股權類投資佔比約70%,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油氣開發、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佔全部承諾投資額的近70%,為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二,開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不能偏離供給和需求再平衡這一本質要求。

2016年,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就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開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也必須抓住這一本質要求,必須將發揮融資媒介作用、對接投資所在國實體經濟短板、形成有效供給和需求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作為對外投資的切入點。

具體來說,成功的投資,首先要實現供給的有效性,滿足消費者現有的或者催生其潛在的需求。其次要形成供給需求關係的可持續性,表現為投資的經濟增加值和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最後要促進供給需求關係的可擴展性,也就是初始產能的供給和需求能否激發新的、不斷增強的供給和需求關係,保持區域經濟增長和投資潛力。

此外,以供需再平衡為目標開展金融合作,既能夠切實防範金融合作“脫實向虛”的風險,避免投資“泡沫化”,也有利於避免加重所在國債務負擔

IMF一直對各國政府債務率進行監測,對一些政府債務率上升較快的國家及時提出預警。偏離供給和需求再平衡這一本質要求,不僅難以保證項目自身的財務平衡,難以實現項目的經濟增加值,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貢獻價值,還可能會影響所在國及其他參與方的債務可持續性。

第三,開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應當積極發揮多元化優勢。

“‘一帶一路’不是獨角戲,是大合唱”,“一帶一路”倡議自誕生起就具有多元化屬性。發展中國家面臨政府財力不足、長期資金供求不匹配等現實瓶頸,決定了“一帶一路”金融合作需要眾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和支持。這其中既包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方參與,也包括政府和企業以及多邊開發機構共同搭建PPP合作框架,還包括股權投資、債權融資以及其他金融產品的多元投融資組合。

“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實踐,可以藉助各種多元化優勢,特別是通過合理的投融資架構設計吸引多方共同參與,發揮各方優勢,克服融資瓶頸,管控項目風險,實現各方權益和責任的匹配,幫助所在國提高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絲路基金在自身實踐中,充分借力各種多元化優勢開展金融合作。一方面通過以股權融資為主、債權融資為輔的產品設計和搭配,為所投資項目注入更多資金;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以PPP模式開展相關項目建設,緩解項目所在國政府債務壓力,提高項目建設和運營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

絲路基金投資的迪拜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是充分發揮多元化投融資合作優勢的典型案例。

观察丨如何避免“一带一路”投资“泡沫化”?丝路基金董事长一言说中本质

哈斯彥4×600MW 清潔燃煤電站項目

哈斯彥燃煤電站項目是PPP模式的綠地開發項目,採用國際水準的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是迪拜第一個清潔燃煤電站建設項目。這一項目開啟了阿聯酋等海灣石油國家能源多元化的進程,並將逐步改變當地能源結構單一的現狀。哈斯彥項目由哈爾濱電氣國際工程公司(哈電)與通用電氣(GE)共同承擔EPC總承包工程,採取“建造-擁有-運行(BOO)”的商業運行模式。哈斯彥項目為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提供了在中東地區首次落地實踐的機會,項目建成後將為當地提供清潔電力供應,推進和落實能源多元化的國家戰略。2018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對阿聯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在阿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也提到絲路基金在中東首單投資的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

哈斯彥項目的交易架構設計充分體現了 “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和多元化合作優勢。絲路基金作為財務投資人,與代表當地政府的迪拜水電局(DEWA)、中東地區有影響力的電力運營企業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以及哈電共同提供股權融資,同時絲路基金加入由中國國有銀行以及中東銀行組成的銀團,為項目提供貸款融資,解決了項目建設和運營的長期資金來源問題。項目運營後將產生穩定現金流,實現投資者合理的財務回報。

未來“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化,需要更多第三方力量共同參與。幾天前,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中日企業將在兩國之外的第三方市場共同拓展一系列投資合作。這表明,在世界經濟面臨挑戰的今天,“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倡的多元化合作和互利共贏理念,帶動了各國政府進一步重視通過提供發展融資,實現經濟共同發展和社會共同進步,為實現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各國繁榮共同努力。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幾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希望藉助此次峰會機會,與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這一“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開展合作,共同探討在第三方市場開展投資合作的機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謝謝大家!

观察丨如何避免“一带一路”投资“泡沫化”?丝路基金董事长一言说中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