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步入尾聲,是時候爲《創業時代》「翻案」了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播出進入尾聲,《創業時代》漸入佳境。在剛剛結束的42集中,隨著中央首長前來魔晶對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科技創新進行調研,主人公郭鑫年創業遭遇的第二大危機事件終於轉危為安。

可以說,《創業時代》的劇情一直圍繞創業主線展開,而由商業競爭引發的商戰作為核心戲劇衝突一直貫穿始終。(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作為一部聚焦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電視劇,《創業時代》不僅題材稀缺,並且突破了國內都市劇“只呈現生活,不表現社會”的通病,十分難能可貴。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而隨著劇情進展,劇中那個創造了諸多奇蹟的App竟然出現到了現實中,不僅名字相同,軟件圖標也幾乎一模一樣,軟件介紹中,還直接打出了“創業時代”的標語。一時間,魔晶的下載量飆升,藝術和現實進行了良性互動。

《創業時代》的故事逐漸明晰,是時候對這部飽受爭議的國產劇進行一次公允的評判。

“創業三國”縱橫捭闔

三次危機推進商戰

《創業時代》劇情進展到20集,男女主人公才第一次真正上演對手戲,這部並沒有披著職場外衣談戀愛,專注於創業領域,卻被揪著情感關係“毀三觀”黑評不斷,實在有失公允。事實上,劇中出現的感情戲也是為了串聯幾位創業者之間的人物關係,都有著明確的戲劇功能,並非一般都市劇的狗血段落。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在本劇開篇,郭鑫年(黃軒飾)的魔晶、羅維(週一圍飾)的狐郵、金城(代旭飾)的捷訊,就已經呈現出了一副“創業三國”的競爭格局,三股勢力縱橫捭闔,讓本劇的商戰戲精彩紛呈。作為本劇的主人公,郭鑫年創立的魔晶先後經歷了兩次危機,第一次是盜版危機、第二次是牌照危機。

盜版危機同時出現在魔晶與狐郵、捷訊兩家競爭對手之間,但真正進行正面交鋒的其實是郭鑫年和羅維兩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當魔晶正式上線取得成功之後,狐郵已經出局,金城的捷訊又拉來國企進行抗爭,引發“牌照”危機。第二次危機表面是香港財團和草根創業之間的衝撞,戲劇內核用劇中的話來說,其實是“在互聯網技術革新的歷史進程中,如何處理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之間的關係。

隨著“牌照”危機解除,魔晶的第三次危機又逐漸浮出水面,那將會是傳統互聯網巨頭與移動互聯網新貴之間的交鋒。儘管麒麟內部對於是否參與移動互聯之爭意見不統一,但隨著李奔騰(王耀慶飾)將羅維秘密納入麾下進行新產品研發,魔晶與麒麟之間遲早會上演一番“蚯蚓與鱷魚”的戰爭,這也將會是《創業時代》接下來的劇情走向。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作為一部互聯網創業題材電視劇,《創業時代》以小見大,以創業來切入,資本、權力、階層、創新、夢想等話題都融入其中,展現了一個時代熱火朝天、蒸蒸日上的面貌,是貨真價實的現實主義作品。就企業家精神與時代感的表現而言,電影最好的是《中國合夥人》,電視劇目前來講當屬《創業時代》。

癲狂是創業者常態

青壯派+老戲骨展現時代群像

《創業時代》的演員班底搭配在同類劇集中十分少見,展現了一個時代創業者的集體群像。(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黃軒、週一圍這樣的青壯實力派演員已經將草根創業者“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氣質做了展現,當老戲骨王學圻、王耀慶、趙君、韓童生等人上線之後,商戰戲份更加激烈,他們在刻畫人物方面各有高招,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緊張有序的“創業時代”。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在《創業時代》中,郭鑫年和羅維近乎癲狂的形象引發不少吐槽。在劇中,郭鑫年有點兒軸、一根筋,他性格偏激,一言不合就拍桌子,即便面對好兄弟,也說罵就罵。而羅維則將慾望寫在臉上,野心勃勃,有時會因為情緒起伏而上躥下跳,盡皆過火盡皆癲狂。事實上,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都是激情澎湃的,這種癲狂狀態符合現實真實,更符合藝術真實。

正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劇中黃軒、週一圍飾演的角色在初創期所表現出的狂熱與激情,印證了“創業者都有瘋子的基因”的說法,正是這些“生而為變”的創業者,在急速地改變世界。喬布斯正是位集天使與魔鬼於一身的怪才,在講述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創業史的電影《硅谷海盜》中,喬布斯的人物狀態也極為癲狂。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除此之外,創業者家庭出身不同、創業階段不同,在外在表現上也會有不同的氣質,《創業時代》也對這種豐富性和複雜性做出了展現。金城作為一個富二代,囂張跋扈但缺乏商業實戰能力,不時抖出“當你們還在起跑線的時候,我已經在終點”這樣的金句,刺痛現實。老董作為金振邦安插在兒子身邊的眼線,具備了老城謀國、忠心護主的品性。

金振邦雖是一位香港財閥,但是明顯從搭乘改革開放便車從內地發家,與內地各方勢力保持良好關係。作為一名經歷了商海沉浮的企業家,金振邦具備了居高臨下的氣勢和殺伐果斷的凌厲,幾句臺詞透露出的“緬甸往事”,就把資本原始積累期的原罪勾勒出來。作為傳統互聯網行業的偶像級企業家,李奔騰審時度勢,目光如炬,有著極強的個人魅力,也有“革自己命”的勇氣與魄力。

以偏概全跟風踩

網絡暴力值得反思

《創業時代》不是第一部遭受網絡暴力的國產劇,但一定是網絡風評與本身品質相差最遠的國產劇之一。一直以來,行業劇都陷入掛著職場劇談戀愛的窠臼,而現實題材劇也因多方掣肘,步入只表現生活矛盾、淡化社會結構的怪圈。在創作方面,《創業時代》有著很強的自覺性,一方面走出“所有國產劇都會拍成言情劇”的陷阱,另一方面真真意義對社會問題、對時代變遷做出回應。

如果你看到《創業時代》最近幾場法庭仲裁戲,一定能夠感受到它想方設法做出突破的勇氣,某種程度而言,《創業時代》的現實主義表達不亞於《我不是藥神》。如果這樣苦心孤詣的作品都會被粗暴地和那些粗製濫造、玩套路的爛劇化為等號,這讓創作者何等寒心?觀眾還會有真正的好劇看嗎?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和美劇、韓劇不同,國產劇大多具備較長篇幅,這在一定程度上和國民的欣賞習慣是相適應的。而看了幾集就貿然對一部劇下評斷,顯然無異於盲人摸象。而因為對某位演員的偏見,導致對一部劇“跟風踩”也是不公平的,畢竟一部電視劇是集體勞動的成果。

《創業時代》並非完美無缺,但是評價一部中國電視劇一定要放在國產劇的範疇之內,找準參照系。(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儘管韓劇、美劇對年輕觀眾審美產生一定引導,然而中國人的生活狀態、職場環境、發展階段都與國外迥異,在文藝創作中自然要有文化自覺,同樣評價中國電視劇也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審美標尺。

播出步入尾声,是时候为《创业时代》“翻案”了

作為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進程的藝術呈現,《創業時代》無愧於時代,經得起時間檢驗。反倒是因為各種原因對這部劇造成傷害的網絡暴力值得深思,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於生產,良性評價才有利於國產劇的可持續再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