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信号》,我才是演员!

《心动的信号》,我才是演员!

《我就是演员》这部去年的爆款综艺,不出意外是要逐步步入“圈层”了。很奇怪的是,自从工业化模式开启以来,综艺节目几乎难逃“一季爆款,二季圈层”的魔咒,甚至现在有“开头爆款,中段圈层,尾部扑街”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一是由于同质化竞争太多,观众关注力有限,如果没有持续的引爆点和创新,难以牢牢吸睛。

另一方面,套路太多就显得雷同。就拿《我就是演员》来说,一期三场,基本是老中青搭着来,年轻演员基本都有尬点,而老戏骨总是德艺双馨。不同的是这一季对于演技层面的探讨有了一些深入辨析和派系的意味,也许是想在上一季基础上凸显专业性。

相比较而言,目前渐渐火热的另一个素人恋爱综艺《心动的信号》倒是有逐渐成为爆款的趋势。虽说是素人出演,但就节目效果而言,镜头感和表现能力比起《我就是演员》中的年轻演员要好上太多。

虽说是真人秀,扮演的就是自己,本没有演技一说。但一来这类节目也是有编剧和剧本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影视剧本,但剧情和人设都会有),二来,我相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长大的一代,在镜头下的表现会比“非网络原住民”要自然很多。

同时,这个节目的剧情走向和心理驱动,呈现出一个“多层复合结构”,我们来一一辨析一下。

这个节目的第一层结构,自然是八位青年男女,在信号小屋中一个月的时间内的恋爱追逐游戏。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也并不新鲜,以前并非没有类似的恋爱养成节目。

而第二层,就是以明星嘉宾组成的推理猜评团。由于以非现场的“伪上帝视角”品评剧情,使得嘉宾有了更多回味和思考的时间,所呈现的内容丰富性和深广度就相较单一真人秀有了更大的提升。

第三层的主体是观众本身。素人作为演员,明星作为第一批观众观看真人秀并表达观点、立场、情感、态度,而观众又以另一重“上帝视角”在观察嘉宾和素人的表演,这让人想起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具体表述: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

。来源百度)

第四层,就是编剧、制作团队营造的这么一个多向输入-输出,互动-反馈的体验空间了。《心动的信号》这个节目真是洞穴隐喻最好的诠释。尽管第二层的明星嘉宾们大多都有演艺经历,能通过经验和阅历去分析节目中的一些看不见的蛛丝马迹,但实际上他们看到的也是制作者想让他们看到的,而第三层的观众反应也同样在制作者的“算计”之中。某种意义上,这已经具备了我在之前的娱乐3.0理论中阐述的,节目本身输出到观众和圈层以外,观众的反馈再回馈到节目当中,实质上现实与“梦幻”的边界已经模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当下这个随时可以点开屏幕“造梦”的时代,有没有剧本,什么是真相已经没有截然分明的答案了。

而这个节目真正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它触及了第五层,即整个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形态的深层结构。

贾平凹在《废都》的卷首曾经题过一首“打油诗”:“情节全然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唯有心灵真实,任人笑骂评说。”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上也学到过一句话,叫做戏剧是矛盾冲突。基本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多数戏剧,其理论奠基都来源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以及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而国内的戏剧理论,无论表演还是剧作本身,也有近几百年来的传统戏曲的经验总结以及前苏联的演剧体系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我就是演员》上看到的大多数内容,事实上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就奠定了基本结构。这也造成了演员的表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走心”,因为他们演的确实不是他们的生活体验。而《心动的信号》的特别性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脱胎于“当下”。即便编剧和制作者试图通过“剧本”去控制他们的反应和情绪走向,也依然要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和社会文化的具体背景去设置,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那么当下的大背景是什么呢?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平衡不充分”才是“戏眼”所在。

从《心动的信号》中可以看出,虽然节目里是“素人”,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的社会角色,在周围人看来已经接近于“明星”了。这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能够让一部分人可以拥有更大发挥能力、施展个性的舞台;所呈现的内容,也比《我就是演员》上那个逼仄的小舞台要丰富的多。

但即便如此,其中还是有着差别和“不平衡性”存在的。如果单纯以过去的戏剧规律和惯性去处理剧情,就会丧失其中真正有价值和“看点”的部分。比如几个男女素人之间的相互追逐、较劲的微妙心理过程,不是放大了看很容易被忽略。好在这个节目有现成的模板,它的来源:韩版《Heart signal》两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程。

人们之所以喜欢看戏,是因为从戏中能看到人的内心。而《我就是演员》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无论编的人还是演的人,都在以

上一个时代的思维和方法去表达戏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个节目,而是整个行业、从业者与观众分离的大问题

我在之前的分析表演的文章中,已经提出了时代精神对表演的加成作用。真正包含了当下的时代精神的戏剧,必须面对两个问题:1.什么是“美好生活”?2.不平衡不充分如何解决?所有回避这两个问题的,都只具备单纯的娱乐功能。而试图去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才是真正具备时代精神的作品(答案是否令人满意是另外一回事)。

任何一个先进的文明体系,都会非常关注戏剧的内容和表达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就不是一句虚话或口号。也许,戏剧体系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型升级”,而这也是我们与时代同步的机会。

请帮助多多转发和置顶本公众号:粽眼观天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