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滅夏計劃」是如何失敗的?

動感超人


縱觀兩宋皇帝,宋太祖起於行武,抓住五代政權更替頻繁的機會上位,建立宋朝,並通過“揚文抑武”的政策,確保了宋朝百年不衰,可謂有開創之功。宋太宗雖為武將,但非常重視文化,將華夏文化推向了興盛。宋仁宗雖為皇帝,但不攬權,有仁德,重視人才,啟用人才,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文人學者。

而宋神宗繼位於北宋由盛至衰的關鍵節點,對內憂外患洞若觀火,憑一腔年輕氣盛的勇氣,以及睿智的眼光和遠見,重用改革家王安石,針對國庫空虛、生產落後、軍備弱小等一系列問題,啟動了“熙寧變法”,出臺和推行了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裁兵法、均輸法、保甲法等措施,對政治、經濟、科舉、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深入改革。

改革從1069年開始,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時廢除,推行了16年時間。這16年間,雖然有些改革措施屢屢受挫,或半途而廢,但大多數舉措還是順利實施了,並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軍力增強,財政收入增加。單就國家財政來說,據有關統計,通過改革獲得的國庫收入,可以保證20年的國家開支,其改革成效之大,可見一斑。

國家有錢了,軍事強大了,自然就會想到要擺脫外交的困局,自然就會要打仗。當時,宋朝的外敵,一為北方的遼國,一為西北的夏國。宋朝與遼國的關係,自宋真宗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一直處於相安無事的和平狀態,而西夏卻時時騷擾,成為北宋的心腹之患。

1081年,宋神宗利用西夏內亂之機,命令35萬宋朝軍隊,分成五路進攻西夏,打算一舉滅掉西夏,這就是宋朝攻打西夏最著名的“五路會戰”。會戰之初,名將種諤首破西夏8萬騎兵,佔領米脂,李憲拿下了蘭州,劉昌祚打敗西夏主力,火燒西夏天都山皇宮。但是,另外兩路,高遵裕害怕劉昌祚取得頭功,強令他待命於原地,結果貽誤戰機,造成後勁乏力,西夏軍隊乘機割斷了宋軍的糧道,又在冬天扒開冰凍的黃河,以水淹過河的宋軍,最後,35萬宋朝軍隊打得只剩下17萬左右,大敗而歸。

這次戰役的失敗,不是宋神宗的戰略問題,而是出在將領之間不能好好配合的戰術問題,此役一敗,宋神宗經過變法積累起來的財富和軍事優勢,終於灰飛煙滅,這也是最後導致後來很多人反對變法、並咒罵王安石的原因。變法本身沒錯,錯誤的是宋神宗將變法成果用錯了地方。


帝國的臉譜


宋朝這個國家命不好,立國初年和遼國死磕,好不容易緩過勁西夏又蹦躂出來,打了個兩敗俱傷,金國把北宋連鍋端。好不容易建立南宋,和金國打了幾十年,最後被元朝徹底滅了。可以說宋朝的一生就是和遊牧民族征戰的一生。可以說北宋的五路伐夏以後,宋朝對遊牧民族基本上沒有主動出擊過。


北宋五路伐夏發生在宋神宗時期,宋神宗繼位,支持王安石推行變法,北宋國力得以增強。此時西夏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將皇帝囚禁,西夏國內打亂,宋神宗趁機40萬大軍五路征伐西夏,期圖一舉殲滅西夏。

大戰初期宋軍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宋軍環慶路劉昌祚部五萬宋軍將十萬西夏軍,一口氣追殺二十里,斬殺西夏宰相,直抵西夏國都靈州城下!眼看西夏即將亡國,意外發生了。



劉昌祚的上司叫高遵裕,正宗皇親,宋神宗老孃高太后是他侄女,這人打仗不行,坑人是一把好手,因嫉妒原因直接將劉昌祚解職,將戰功全部歸功自己,上報朝廷。這老高打仗還真不是一把好手,猛攻靈州城80天愣是沒攻下來。


緩過勁的西夏瞅準機會終於出大招了。夏軍硬是掘開了黃河大壩,水淹宋軍,西夏軍全線反撲,若非病中的劉昌祚浴血奮戰,環慶軍就全軍覆沒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宋軍全線潰敗,伐夏失敗。

宋神宗得知戰敗,朝堂上哇哇大哭,事後闖了大禍的高遵裕,被輕輕責罰,勞苦功高的劉昌祚背了黑鍋,被扣上了全部罪責貶官而去。經此打擊宋神宗抑鬱而終,英年早逝。(豐鎬遺子-張新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