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彩,我是河南网警 张湛:从刑侦“尖兵”到网安 “技术达人”

我出彩,我是河南网警 张湛:从刑侦“尖兵”到网安 “技术达人”

张湛,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三级警督警衔,2000年入警,2015年援疆三个月,2016年杭州阿里巴巴驻站半年,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先进个人三次,现任郑州市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民警。

我出彩,我是河南网警

今年以来,郑州警方按照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省公安厅部署要求,积极发挥扫黑除恶排头兵、主力军作用,针对不同领域和区域的犯罪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了“铁拳”、“亮剑”、“飓风”专项行动,迅速形成对黑恶犯罪的进攻态势,一个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确保了省会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艰辛付出和拼搏奉献,更离不开广大参战民警的锲而不舍和勇于担当。

作为一名奋战网安战线的民警,同样作为扫黑除恶专案组的一员,张湛在专项行动中,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坚守奉献,在“幕后”为侦破案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的信息线索在他的梳理甄别下,成为打开案件突破口的关键。截止目前,张湛参与办理了“铁拳行动”中破获的二十余个团伙案件,“亮剑行动”中破获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十余起,“飓风行动”中侦破的违法犯罪团伙5个,协助侦控、抓获嫌疑人400余名,梳理分析数据万余条。

从刑侦“尖兵”到网安“技术达人”

一个人往返奔波于四个专案组

累出眼疾仍坚守岗位

2000年入警的张湛干了8年刑侦工作,这段经历使他在内心至今还有深深的刑侦情结。离开刑侦8年了,以前那些同事们还记着他,常常聊起他。

“湛哥当年可是金水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厉害人物,每次专项行动,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无论是抓人数或者是办案质量,都让大家服气!”曾经的同事、如今的金水路分局案侦大队副大队长唐涛对张湛的印象是三个最:人缘最好,干活最踏实,处事最低调,工作上是大家公认的刑侦尖兵,生活中是十足的暖心大哥。

2010年张湛从刑侦转入网安部门,从事打击网络犯罪、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等工作。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奋勇争先的决心,他潜心对自己承担的业务琢磨研究,积极参加操作人员培训,从而很快掌握了网安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利用两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了网安工作的 “技术达人”。

在今年全市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因为案件相对复杂,线索众多且涉及面广,因此每个专案组都离不开网安民警的协助。

作为网安部门的技术民警,张湛自然成为各个专案组点名争抢的“香饽饽”,由于自身的刑侦经历和情结,张湛也非常喜欢和刑侦战线的弟兄们并肩战斗。

于是,他一个人参加四个专案组,没多久四个专案组里的民警都知道这个长相淳朴、技术过硬的“老张”了。这也让他成了大忙人,不停奔波于各个专案组间,家人都说“你怎么比干刑侦时还忙啊!”

扫黑除恶专案组一般都设在郊区偏僻之地,远离市区,往返提供相关材料非常麻烦辛苦。为了让专案组的同事少跑路,张湛只能不辞辛苦地往返于各个专案组之间,一次少说几十公里。

“为了确保案件质量,路途再远,我也会尽量争取当面交流。”张湛觉得,只凭传输的数据材料有些信息略有片面,只有当面交流才能掌握更多细节信息,有助于案情的分析研判。

因同时承担三个办案基地,四个专案组的工作,尤其是在抓捕任务繁重、分析数据量巨大的情况下,张湛干脆住在单位,24小时在后台提供技术支援,为专案抓捕提供了强力保障。

谈及工作,张湛笑称,自己干的工作很琐碎,像个“机器人”。但一些重大线索往往就是在这些稍纵即逝的细节中得到突破的,张湛已经在这些“琐碎”的工作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

涉黑恶案件的线索繁杂、范围广、数量多,对于准确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了能给专案组提供突破口、为了能让同事们在抓捕行动中占得先机,张湛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

因为用眼过度他患上了眼疾,医生诊断说他的眼睛现在已经出现视力下降的趋势,如果继续疲劳用眼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那也没办法啊,有时候案件的线索就卡到我这一关了,不能因为我而让整个案件陷入僵局啊,我必须接上这一环,眼睛的毛病随后再说吧,瞎不了。”

说起自己的眼疾,张湛每次都这样说。

工作中练就“火眼金睛”

明察秋毫发现线索

大海捞针寻得真凶

一张看似毫无干系的照片、数个不相衔接的线索、几百次反复的比对……这是一场与犯罪嫌疑人的“无声”较量,也一场磨砺意志的比赛。

在案件侦破中,张湛的任务就是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可用的信息、捕捉到嫌疑人的蛛丝马迹,让事实真相浮出水面,让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

因为长期参与案件侦破,再加上8年的刑侦磨练,张湛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让他的目光更加犀利、判断更加准确,许多别人看来无用的信息经过他的洞察分析后,变成了突破和转机。

近日,在协助嵩山路分局侦办的涉黑案件中,主要嫌疑人在得知同伙落网之后如同惊弓之鸟,藏匿外逃,给案件进展带来极大阻碍。

作为网安技术民警,张湛通过对一名到案嫌疑人手机的勘验,从中发现一张模糊的照片,该照片只是一个连锁房屋租赁公司门头,放大再放大之后,才从照片中门头上分析出隐约的部分固话区号。

职业敏感让张湛怀疑该照片很可能和他要找的主要嫌疑人有关,随即他对该照片进行详细解读,经在互联网上查询,这家公司在该地区有将近百余家店面,但他没有气馁,运用360全景数据对百余家店面进行人工逐一比对,最终比中和该照片一致的店面。

从照片拍摄角度分析,照片应是在房屋租赁公司对面一家大型商超中拍摄,基于嫌疑人曾经有过干保安的从业经历,张湛大胆假设嫌疑人很可能就在这个大型商超中从事保安工作,他立刻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回专案组,最终专案组将嫌疑人在该位置精确锁定并抓获归案。

“老张真不简单啊,别看他天天坐在电脑边,可一个人干的活顶上我们一拨人干的活!必须赞一个!”专案组战友们对火眼金睛的张湛佩服的五体投地。

从警18年的“暖心”大哥

一句关怀、一碗泡面

让战友情、兄弟情升温加固

“爸爸,国庆节你能休息吗“

“这段时间专案组有几个案件正在集中抓捕阶段,案件进展分秒必争,我这边正好有对口任务,过一段我调休了陪你玩啊,宝贝!”

这是张湛在手机微信里和女儿的对话,他说完之后,女儿发了一个委屈的表情,然后便不再说话。“我早已习惯,她也习惯了,其实警察的孩子都能理解的。”张湛的话有些酸楚,但作为一名从警18年的老警察,他是会自我调整心态的。他的调整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用成绩来回报对家人的亏欠。

张湛的父亲、姐姐都是警察,可能因不同警种了解不多,姐姐曾问他“看着你没那么突出,为啥总是立功受奖啊”,姐姐的话有玩笑成分,但熟悉张湛的人都知道他为人低调、干活踏实,从不声张,工作中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陷入多么复杂的局面,他都一定要将工作“做好、做实、做牢”,再加上他这种憨厚性格,让张湛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标准的“老黄牛”式民警。

爱人说,平时只要他一到家就是无精打采,沾着沙发就想睡觉,唯一让他兴奋的就是搞案件了。虽然现在是网监民警,但骨子里的刑侦经历,让张湛总会在案件分析会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意见。

网安的同事问他“这岁数了,咋还这么拼?”他回答说:“我干过刑侦,知道刑侦兄弟们的辛苦,我这边抓点紧,多做一些就可以缩短刑侦兄弟们的办案周期,希望他们可以早归家!”

而他却因加班经常不能回家,有时孩子无人照看,就把孩子带到身边,让孩子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独自玩耍,而他只是看上几眼后便无暇顾及,忙着去分析数据。

即便这样,孩子也非常满足,常常对小朋友们讲:“我爸爸是个优秀的人民警察,他的奖状一大堆呢!”

在同事眼里,张湛在工作中是业务精英、技术达人,在生活里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哥”。他是网安这支年轻化的队伍里经验丰富的老警员,工作上他带着年轻人迎难而上,破解难题;生活上,他时常在开饭时提醒身边的同事按时吃饭注意身体,深夜加班时他又贴心地为同事们冲泡面。

“有时候加班到深夜,当你看到湛哥递过来热腾腾的泡面时,会感动的落泪,这份情谊比亲人还要亲、还要暖!”张湛带过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触。

这就是从警18年

依旧初心不改的网安民警张湛

依然朴实无华,依然默默奉献

依然为肩负的使命奋斗拼搏

岁月静好,必定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张湛,便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