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開發與配置——產出與交換——財富創造與經濟成長

資源開發與配置——產出與交換——財富創造與經濟成長

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在於,因為不論是正義、自由甚至快樂都必須依賴於經濟成長,所以可說經濟成長就是至善(或至少十分接近)。如果你找來一個資本主義者,問他該如何為津巴布韋或阿富汗這些地方帶來正義和政治自由,他很可能就會滔滔不絕地告訴你,想要有穩定的民主制度,就必須要有蓬勃的經濟、健全的中產階級,所以重點就是該讓當地人有自由企業、勤儉節約、自立自強這些價值概念。

——《人類簡史》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人們追求財富推動起來的國家,政府很多時候只是營造一個還可以的支持人們去配置資源來創造財富的環境。

舉個例子——土地。

對於剛建國的美國而言,最大資源就是土地,土地充足,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但是缺少人把這些土地開發起來創造財富。

比如改成田,種植莊家,那麼就會有糧食等等。

第二個就是需要人去會開發創造財富,知道怎麼賺錢等等,就算是給你土地,土地上有很多物產,但是你不知道怎麼開發也是問題,不知道怎麼開荒種田,有各種毛皮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可能有礦產你也可能不知道等等。

種植出來的糧食、打獵的毛皮等等都需要能夠賣出去,交換物品,這樣才能讓財富流通起來,糧食賣不出去,堆幾年也就沒用。

賣錢之後,收入就有了一個可以量化的工具,而且可以買各種新的工具,擴大生產,或者減少勞動強度,自己也可以不用太累。

能夠造船,土地上面的木材就變成了財富可以開發,當然木材也用來建房屋和用作燃料。

我們這裡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財富,就是可以換成錢的東西,貨幣這種東西出現之後,能夠量化財富。

弗裡德曼《自由選擇》寫下:

通過自願交易進行合作

有一個有趣兒的故事,名叫“小鉛筆的家譜” ,非常形象地說明了自願的交易怎樣使千百萬人能夠互相合作。裡德先生用“鉛筆——即所有能讀書會寫字的大人小孩都熟悉的普通木杆鉛筆”的口氣,異想天開地這樣開始講他的故事:“沒有一個人……知道我是怎麼造出來的。”然後他就講述製造鉛筆的前前後後。首先,木頭來自一棵樹,“一棵長在北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的筆直的雪松。”把它砍倒,運到站臺需要“鋸、卡車、繩子……和無數其他工具”。這些工具的製造過程涉及許多人和各種各樣的技能:“先採礦、鍊鋼,然後才能製造出鋸子、斧子和發動機;先得有人種麻,然後經過各道工序的加工,才製造出了又粗又結實的繩索;伐木場裡要有床鋪和食堂,……伐木工人喝的每一杯咖啡裡面,就不知包含有多少人的勞動。”

接著,木料被運進木材加工廠,在那裡圓木被製成板條,然後把板條從加利福尼亞州運到威爾克斯巴勒,在那裡做成這支講這個故事的特定的鉛筆。但這還只是鉛筆的外皮,那個鉛心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鉛。它最初是從錫蘭開採出來的石墨,經過許多複雜的加工,最後才製成鉛筆的鉛心。

鉛筆頭上的那一圈金屬是黃銅。他說:“請想想看所有那些開採鋅礦和銅礦的人吧,想想看所有那些運用自己的技術把這些自然的產物做成閃亮的銅片的人吧。”

那個我們叫做擦子的東西在鉛筆製造業上叫“疙瘩”。一般以為那是橡皮的。但是裡德先生告訴我們說,橡皮只用於結合的目的。起擦除作用的實際上是“硫化油膏”,這東西看起來象橡皮,其實是用荷屬東印度群島(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產的菜子油和硫氯化物反應制成的。

講了這一大通之後,鉛筆說:“有哪個願意出來反駁我上面說過的那句話:地球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製造我?”

成千上萬參與制造鉛筆的人,沒有一個是因為自己需要鉛筆去幹那一行的。他們中間有的人從未見過鉛筆,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每一個人都把他的工作看作是取得他所需要的貨物和勞務的方法———而這些貨物和勞務則是我們為了得到我們所要的鉛筆而生產的。每次我們到商店裡去買一支鉛筆,就是在用我們的一點點勞務去交換那製造鉛筆的成千上萬人的一小點勞務。

令人驚奇的是,沒有誰坐在中央辦公大樓裡,號令那成千上萬的人,沒有憲兵隊來強制人們執行不曾發佈過的命令,但竟然製造出了鉛筆。這些人居住在許多地方,講不同的語言,信不同的教,還可能互相仇視——但是這些區別全都不妨礙他們合作生產鉛筆。

土地是這種開發成田的,土地裡面的各種礦產,形成鋼鐵、石化、水泥等等工業製造。

歐洲工業革命的各種創造發明,各種商品工具都在美國得以開花結果。

美國也建立起了一定的專利保護,美國人都是手上拿槍的,不用政府捍衛自己的財產,首先自己就會捍衛自己的財產利益。

紡織、印刷、鋼鐵、農業機械、槍械、造船業、航運海運、鐵路、建築(混領土)、肉業(美國中下部大草原上的大量的北美野牛大部分都是趕到芝加哥屠宰的)等等。

就算是產權不明晰,是財富,人們還是會去開發的,淘金熱。

我們古人有句話叫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用在財富上面也是可以的。

當然我們得說,美國大開發的歷史,呈現出的一個一個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狀態,這才是我們感興趣的美國曆史,美國當時的大環境一點都不好,存在著極其多的問題,但是那麼多的世界移民參與了美國大開發。

不公、奴役,壓榨、對決、爭奪、殺人可能都是家常便飯,美國當時秩序狀態好一點的也就是城市地區,城市不安定和動亂也多。

作為一個市場學者,在不同環境、理念、制度等等下面人們如何開放資源創造財富,市場如何擴展把人一個一個納入其中,城市又如何在這種狀態下飛速發展,社會和市場又如何迴歸秩序,之後也就一個貨幣、產業競爭。

美國後來就是規則和秩序的時代,沒什麼好說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非常多的震撼心靈的電影都是那個時代的。

《美國往事》、《紐約黑幫》、《教父》、《燃情歲月》、《血色將至》、《亂世佳人》、《與狼共舞》等等。

這種歷史感才會非常的厚重,社會複雜,人性才會顯示出那麼多的掙扎,我們中國現在就是平和的,唯一就是高科技的崛起完成偉大復興的道路。

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也顯示出如此厚重的歷史,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美國大開發的時代非常相似。

市場的生長,開始是最重要的,土壤建立,市場就成為人們開發資源創造財富的通州大道,比較歷史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商品經濟的繁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