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一直以來,關於藝術品投資的觀點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藝術品已經成為最佳的投資選擇,另一種觀點認為,把藝術品投資推向大眾,實際是在給他們風險。下面小編對兩種不同觀點進行簡單摘錄,供大家品評,也歡迎您留言發表您的觀點。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藝術品已成最佳投資選擇

收藏利潤有上千萬倍


黃賓虹鉅製《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創其個人作品最高成交價,買家是山東雷丁新能源汽車集團。1952年的時候,黃賓虹的畫才賣1塊錢一幅,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好多幅。黃賓虹的畫從1元漲到3億元,價格暴漲了3億倍。

當年45塊錢,現在拍賣會上至少180萬,當年60到90買的山水,現在至少拍500到1000萬,收畫的利潤有上千萬倍,有上萬倍。就拿齊白石講,二零零幾年的時候才兩萬塊錢一尺。現在賣多少錢了?翻了幾萬倍,什麼房地產,什麼都不成。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樓市股市降溫,熱錢蜂擁而至


隨著春拍的進行,一個個數字不斷刷新書畫市場的記錄,1.5893億、1.86875億、3.45億...

國家也出臺各種新政,打壓房產 限制資產轉移,多重措施或導致投資及投機資金流出樓市。哪個金融資產收益率穩定流動係數較高,資金會湧入哪裡。價值投資規律告訴我們,資金會湧入有增值潛力的資產,價值投資或引領資金流向。種種跡象也表明,大量熱錢湧入書畫收藏市場,書畫投資已經成為繼股市和樓市後的第三大金融投資。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更多企業選擇藝術品投資


《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起拍,最終殺至3億元落槌,花落山東雷丁新能源汽車集團,又是一企業級收藏,又是一企業收藏的新面孔。

藝術品的價值在中國具有綜合性的特徵,從過去比較單純的喜歡、欣賞型已經轉變為財富管理,兼顧了增值保值、資產質押,金融工具、企業宣傳等功能。藝術品是資產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消費的終極。

當市場出現更多的劉益謙、王健林、王中軍時,這種趨勢就是向上的。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藝術品投資不適合推向大眾

收藏級藝術品鳳毛麟角


從唐宋以來,真正傳下來的作品一共有多少,大浪淘沙,每個朝代都會生產就如現在一樣以億為計量單位的所謂的藝術品,可是傳下來的,民國以前,就那麼幾十萬張。可以肯定地說,每一個時代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只是九牛一毛,絕大部分,將會被歷史所淘汰。

所以,想找到收藏級的藝術品,真正能傳下去的,應該比中彩票頭獎都難。

有些媒體和有些業界的專家,用盡所能,大力忽悠,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不惜讓大眾跳進風險的火坑。無非一個目的,讓大眾為他們炒作起來的高價藝術品買單!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多數人在投機,少數人在投資


在書畫市場,往往是多數人在投機,少數人在投資。以一個較短時間週期來看,往往投機的比投資的不僅賺得快,而且賺得多。

中國人無論做什麼,特點都是“炒”!近些年,在書畫市場,不少炒“頭銜”、炒“名家”的比搞藝術投資的賺得多。

在書畫市場 ,許多人簡單地拿獲利多少來判斷投資水平 。事實上,同樣的收益,由於其所承擔的風險不同,無法簡單地進行比較。

如果一個書畫投資人忽略了藝術價值,無法經受住市場的考驗,之前賺得再多,最終都是一場空。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天價拍品背後隱藏著“秘密”


短短几年之間,拍賣市場製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拍賣神話。而這些神話的製造者往往是一些企業級藏家,其實大多數富豪購買書畫的第一目的,並非因為藝術本身,而是為了抵禦市場的風險,包括通脹在內的許許多多可預測與不可預測的風險。

一幅一億的書畫,不論是放在個人的收藏室裡,還是放在企業的博物館裡, 都從流動資產變成了固定資產,年年都會折舊,現行的稅法並無藝術品的規定,更多時候,計算在“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工具”中,折舊年限5年,五年後,1億的資產“合法”消失不見。天價拍品的背後是在“隱藏資產”!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寫在最後


總結以上各方觀點,其實雙方對於藝術品投資均抱有樂觀態度,只不過一方對於市場過於樂觀,而一方又過於悲觀,其實,藝術品市場不應被無限誇大,更不該被盲目唱衰。

當書畫市場高潮到來的時候,不誇大、不跟風、不攀附。市場進入平淡期時,要平穩、要總結、要淡定。

讓藝術品收藏迴歸理性,“藝術消費”與“藝術投資”不被混淆,把藝術品當成消費品,藝術作品的春天才真的到來!

藝術品投資:是機會還是風險


徵集信息


門類:中國書畫、瓷器、玉器、傢俱、國石篆刻、古董珍玩、古籍善本、人書札、郵票錢幣、簽名收藏、金銀器物

電話 (+86) 13924773834

聯繫人:馬經理

敬請預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