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2018年,对于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而言,注定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知识产权审判庭接连获评了两项“全国先进”——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二十余年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缩影,凝结着浦法知产人勤于精进的钻劲、勇于担当的拼劲、敢于探索的闯劲。

“源自浦东的宝贵经验”


2月2日,在中南海举行的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座谈会上,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徐俊的心里是紧张而激动的。他作为5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先进代表之一发言,介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浦东模式”,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组长汪洋的肯定。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汪洋副总理专门提到,‘这是源自浦东的宝贵经验’。”看似简单的一句评语,可徐俊每每提起,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2018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表彰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的公告,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被评为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这是2010年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举行的首次评选表彰,上海获此项表彰的集体仅3家,全国法院系统也仅3家。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这份“源自浦东的宝贵经验”,指的是1996年浦东法院在全国率先尝试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而这第一次“吃螃蟹”的尝试,源于一起假冒名牌的侵权案件。

1995年,涉及假冒中美合资上海吉列刀片公司“飞鹰”商标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分别起诉到浦东法院。为了保证案件审判质量,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与行政庭、刑庭配合,审结了这三起案件。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当时,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正处于关键时期。这种全方位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浦东法院知产庭首任庭长徐亚丽介绍说。

尽管案件审判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审理过程中所反映出一些在知识产权审判方面的问题,引起了浦东法院的思考。

虽然三起案件审查认定的基本事实相同,但对同一事实由不同审判庭分别审理,这既造成了审判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容易导致裁判标准的不统一。

发现问题,就要寻找解决之道。于是,浦东法院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建立由知识产权庭统一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三合一”审判机制,即将原本分散在不同业务庭的民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统一由知识产权庭审理,借以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更好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1996年6月,经上海高院批准,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在浦东率先尝试。后来,这一机制被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称为“浦东模式”。

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三合一”改革作为国家司法改革的重点项目,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意见,要求全国法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从1996年探索尝试到2016年全面铺开,前后20年,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从浦东的创新探索,逐渐走向全国,实现了重大变革。

“打造自贸区知产司法保护新高地”

7月9日,第四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上,徐俊接过了“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这块沉甸甸的奖牌。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依托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打造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

早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浦东法院就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与知识产权审判庭合署办公,并设立了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显然,浦东法院再一次担当起了探索创新“先行者”的角色。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调研联系点成立后,我们每年都举办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座谈会和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十一家自贸区所在地法院和全国知名学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讨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

徐俊介绍道。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发布《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涉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典型案件报告》,发行交流刊物《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动态与研究》,调研《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知识产权纠纷情况及对策研究》,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打造自贸区知产司法保护新高地的路上,不断摸索尝试。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浦东法院面对辖区内,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大幅上升的新态势,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审判质效,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积极深化审判改革创新,实现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这是陶凯元副院长对浦东法院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的充分肯定。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在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上批示:

浦东新区法院在上海高院党组和浦东新区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不断加强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努力推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自贸区营商环境,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

知产案件起诉的“优选法院”

2017年,浦东法院全年受理涉知识产权案件5403件,同比上升30.98%,审结涉知识产权案件5378件,同比上升35.16%,2018年1至9月,受理和审结涉知识产权案件已经达到了5224件和5255件。

一串串数字,体现出浦东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成绩。事实上,浦东法院的先行先试,早已引发各界关注。不少涉知识产权案件的原告,在可以选择不同地方法院的时候,经常将浦东法院作为首选。

2016年6月审理的迪士尼《赛车总动员》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起案件中,国产动画电影《汽车人总动员》因与美国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在动画形象上的高度相似,被迪士尼企业公司以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向其制作方厦门蓝火焰影视公司等提出索赔。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这是一起被告涉嫌抄袭迪士尼动画形象的侵权纠纷。原告是来自美国的全球知名企业,在多家法院都有司法管辖权的情况下,原告特意选择了到浦东法院来诉讼。

该案件的主审法官邵勋回忆道。

当时,迪士尼公司的高知名度,再加上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没多久,让这起案件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高度关注。对于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而言,原告方的信任,也变成了对司法能力的一种考验。

受理案件后,我们明白这是一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因此,我们查阅资料,梳理了每一个争议点。

邵勋说。

在听取了庭审过程中原、被告代理人的唇枪舌剑,又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浦东法院最终判决迪士尼公司胜诉,并得到了二审法院的维持。

案件判决结果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迪士尼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浦东法院对案件的判决,对保护迪士尼公司的合法权益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也专程拜访浦东法院,赞赏其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

在受理迪士尼公司这起案件后,我们就意识到,案件的裁判将成为外商判断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

徐俊说。

该起案件的判决,不仅回应了外方当事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关切,所形成的裁判规则也有力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发展。

其实,在服务保障 “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等国家战略或重点项目中,浦东法院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充分体现了知产保护及时、有效与专业的优势,展示了对于“度”的精准拿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使用外文企业名称。在原告江苏天容公司诉被告湖南昊华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一案中,被告擅自使用原告外文企业名称向印度市场出口农药被诉至浦东法院。法院认为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外文名称依法受保护。该案立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企业名称的立法本意,认定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实际使用的、与中文企业名称存在对应关系、已具有识别市场经营主体作用的外文名称,可以视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擅自在出口商品上使用他人外文企业名称,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判决被告赔偿332万余元。

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服判息诉并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该案入选2018年第10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易查网”小说频道侵犯著作权罪案是一起移动阅读网站不当使用转码技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案件。浦东法院在判决中对“转码”技术实施的特点以及必要限度进行了详细阐释,厘清了“转码”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以技术为挡箭牌,侵权情节严重,符合知识产权犯罪构成要件的涉案行为,依法给予刑事处罚。案件的裁判结果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处理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型犯罪行为的司法智慧和司法能力,彰显了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力度和决心。

该案已入选最高法院今年4月19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在全国首例涉电商平台诉前禁令案中,天猫和淘宝向浦东法院申请诉前禁令,理由是“帮5买”网站涉嫌以流量劫持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合议庭分析认为,被申请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且“双十一”即将到来,若不及时制止上述被控侵权行为,可能对申请人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法官及时裁定,两名被申请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在复议听证中维持了原裁定。在最终的判决中,进一步认定被告恶意破坏原告用户粘性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判决赔偿200万元。

阿里巴巴副总裁俞思瑛高度评价:

这样的裁判极大提升了司法救济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体现了浦东法院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改革创新的脚步永不止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下过去的成绩,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继续开启新的篇章。

继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以来,浦东法院从2015年开始着手打造“三合一”模式的“升级版”。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等刑事、行政案件也统一划归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进一步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审判优势。这一创新做法再一次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就在今年6月,上海高院决定将升级后的“三合一”模式在全市推广。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面对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聚焦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着力使知产审判进一步提质增效。

  • 速裁分流,激发潜力。成立“速裁组”,选派优秀法官助理在资深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诉前调解和简案速裁,有效化解批量案件和简单个案。2018年1至9月,通过速裁机制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超过全部知识产权案件的80%。
  • 多元化解,善用外力。与多家调解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构建人民调解、商事调解、专家调解等多层次的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2018年1至9月,委托调解知产案件216件,现已调解成功66件。
  • 网络审判,科技发力。根据知产案件外地当事人较多、涉网纠纷较多的实际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远程开展诉前调解、庭前会议和简易案件法庭审理等。2018年1至9月,我院采用互联网审判方式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64件。
  • 书状先行,形成合力。在复杂案件中,充分发挥诉讼代理人的专业作用,鼓励在正式庭审前以书面形式提交诉辩材料和举证、质证意见,从而在正式庭审前排除无关证据、确认无争议事实和归纳争议焦点,实现一次集中连续开庭完成庭审。在试点案件中,庭审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二。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浦东法院副院长金民珍表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加强制度创新,加强调研交流,加强审判延伸。我们的每一次尝试、创新,都是为了在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上,创造更多的‘浦东模式’,为上海自贸区以及整个浦东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字校对:黄心怡、杨泓艺

知产保护的浦东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