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出生於貧苦人家,十五歲便才華橫溢,可惜,仕途不順,終生不得志,因此,在性格上偏於多愁善感,詩的靈魂在於情,正是因這樣的性格,李商隱的成為了一位成功的抒情詩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詩是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名《無題》。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無題作者: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首聯用概括和比喻兩種方式點明詩人和愛者所處的環境. 相見分別也難,這說明兩人見面的不易,在中國古代,這顯然屬於一種不正當的戀愛關係,它不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因此得不到社會的保障,就像得不到東風吹拂而凋謝的暮春花朵一樣,那麼,詩人所愛的究競是怎樣一個女性呢?從後文充滿道家文化色彩的蓬山、青鳥等典故來看,我認為把她理解為一位女冠,應當是有道理的,而且,就青鳥作為王母使者這一特點出發,詩人的所愛在出家前可能地位還不低,一位有身份的女子出家做了道士,而詩人在某種契機下和他發生了愛情,其見面之不易自然是意料中的事了。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美麗的感情在現實中不能帶來美好的結局,兩人只能在無法會面的情況下兩地相思,其痛苦之情無疑是非常深重的,次聯用兩句比喻把雙方這種一般愁苦、兩處沉吟的深摯而痛苦的感情作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絲與思偕音,一方的相思如春蠶吐絲,致死方盡,一方的眼淚如蜻燭長流,成灰始幹,這兩個比喻可以說深切地概括人類有史以來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悲慘命運,因此它受到千百年來人們的甚愛,使那些有相同境遇的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鳴。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笫三聯用兩個小畫面進一步對第二聯所闡發的感佾進行了描 述.由於相思之苦,詩人徹夜不眠,連早晨起來照鏡都感到發愁,為什麼呢?因為詩人從鏡中看到自己如雲般的黑髮因相思都變白了,那麼對方又如何呢?詩人用一個“應”字對之進行了揣度,詩人想象她深夜正對著冷冷的月光在吟詩呢,吟的是什麼呢?如果不是詩人寫給她的作品,就一定是古來的愛情詩歌了。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正因為雙方都有著同樣真摯的感情,詩人對感情的結局仍懷有一線希望,一絲幻想,他相信兩人雖然不可能達到某種穩定的關係,但見面的機會總會有的,他要兩人之間的信使努力為他們創造機會,傳遞信息。然而,詩歌最後一聯的意旨並不僅僅止於此,因為,在客觀事實上,詩人渴望見面的幻想恐怕是無法達到的。所以,詩人這種憧憬只能是一種天真的夢幻,它所傳給讀者的只能是一種更沉痛的悲涼,對於弱小的痴情者來說,他除了做夢還能做些什麼呢?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倆句,就令人拍案叫絕!

因此,總括全首詩篇的意旨,我們可以說它是沒有愛情自由的年代中,渴望著愛情自由的人們對自身不幸命運的控訴.詩篇作者從個人那種只能通過無題形式來表現的生活經歷出發,提出 了一個貫穿整個封建時代的愛情主題,這個主題在李商隱生前死後都有人接觸過,但寫得如此沉痛而典型者則不多見,這也許正是此詩具有廣泛而持久之魅力的根板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