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析,选择困难症混专业申请小结

本科:上外 商科

GPA: 3.91/4.0

TOEFL: 109

GRE: 162+170+3.5

Internship: UNDP, 国开行,券商IBD,纽约NGO

一学期美国交换经历

部分录取结果:

Columbia SIPA MPA, Columbia QMSS, JHU SAIS MIEF, Duke Econ, CMU MSPPM(奖), Georgetown Applied Econ

想说的话

大一便做好了出国读研的决定,但是作为选择困难症重度患者却一直对于专业的选择举棋不定,甚至夸张到在申请中期12月份还出现了换专业的情况,让整个申请节奏变得更加急促匆忙。所以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GGU)遇到的女神们,陪伴我走过这一段路程,感谢亲爱的GGU的培训师发着高烧还坚持帮我检查一个个网申,早晨五点就给我凌晨才发送的PS改稿提修改意见;谢谢远在纽约还帮了我那么多多的小明姐姐;谢谢耐心细致的网申老师;谢谢mentor女神。

关于专业

对于专业的纠结来自于对今后职业规划的考虑也来自于对学校与专业兴趣的平衡,但是太过纠结就会影响整个申请规划,包括经历的铺垫,包括文书的结构等等。所以,我还是建议学弟学妹们能够尽早确定专业的大方向,以便对于相应实习、科研、课程的经历补充做及早规划。

关于GT

我对GRE的准备启动的比较早,但是最终还是拖到了大四上9月份才确定要提交的成绩。一是高估自己以为交换学期后V分数会有飞跃(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呢),二是把战线拉得过长。因此建议大家将备考时间压缩至8-9个月以内,尽量在大三暑假前完成终刷。关于语言成绩,强烈建议尝试雅思托福搭配申请,因为每一个学校对于托福/雅思的最低线要求差异会比较大,且雅思托福考试模式相差无几,准备两个语言成绩既不会增加太多成本也能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关于文书

对于MPA类,PS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项申请材料,而且MPA类项目的文书要求类型繁多,内容字数方面的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专门订制,还需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国际视野,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过一旦能够找出一条支持申请理由的逻辑主线就会顺利很多。

对于经济类和统计类的文书,其故事性就没有MPA类那么重要。个人认为科研和实习的相关性以及实习内容要大于big name的重要性,且最后根据教授、研究中心等因素考虑的why school why program也需要做较详细的阐述。另外,建议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上传writing sample即使要求仅仅是optional,因为这体现了申请者的态度。

关于世毕盟(GGU)

大二下第一次和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见面,大三在出国交换之前便加入了世毕盟(GGU)。当时我在相关经历背景上存在短板,和Mentor以及培训师再次沟通过后,便制定了相应的提升计划:在高效利用交换学期的同时补充实习经历等。正式申请季开始后,两位姐姐根据我的经历反复深挖合并,最终确定一条文书主线,再反复进行润色修改。我申请专业种类很多,加之几乎每个项目都有额外的essay要求,培训师姐依然会帮我在修改完每篇文书之后,再每一篇都交给GGU Native Speaker定稿,并在恰当的时间点提醒我勿要拖延,化解了各种ddl危机。

最后我想说我坚信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和自己缘分很深的program或是学校,哪怕最终是一个意外也会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努力、放手去尝试,相信大家在明年的申请季末定会收获美好与圆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