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041)

四、广释境,又为二:一、释诸境,二、论诸境同异。

释境为六:一、十如境。二、因缘境。三、四谛境。四、二谛境。五、三谛境。六、一谛境。

然众经赴缘,明境甚众,岂可具载?略举六种。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六种次第者,十如是,此经所说,故在初。

次十二因缘,三世轮回,本来具有。

如来出世,分别巧示,四谛名兴。

从广至略,次辨二谛。

二谛语通,别显中道,次明三谛。

三谛犹带方便,直显真实,次明一谛。

一谛犹有名相,次明无谛。

始从无明,终至实际,略用六种足。

一、明十如境,已如前说(云云)。

二、释因缘境。又为四:一、正释。二、判麁妙。三、开麁显妙。四、观心。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正释,又为四:

一、明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二、明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

三、明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四、明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

思议两种因缘,为利、钝两缘,辨界内法论也。

《中》(论云):“为钝根弟子说十二因缘生灭相。”

此简异外道;外道邪谓诸法从自在天生,或言世性,或言微尘,或言父母,或言无因,种种邪推,不当道理。

此正因缘不同邪计,唯是过去无明颠倒心中造作诸行,能出今世六道苦果,好恶不同。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正法念》云:“画人分布五彩,图一切形,端正丑陋,不可称计。”原其根本,从画手出,六道差别,非自在等作,悉从一念无明心出。

无明与上品恶行业合,即起地狱因缘,如画出黑色。无明与中品恶行业合,起畜生道因缘,如画出赤色。无明与下品恶行合,起鬼道因缘,如画青色。无明与下品善行合,即起修罗因缘,如画黄色。无明与中品善行合,即起人因缘,如画白色。无明与上品善行合,即起天因缘,如画上上白色。

当知无明与诸行合故,即有六道,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等,随上中下,差别不同。

人天诸趣,苦乐万品,以生归死,死已还生,三世盘回,车轮旋火。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故《经》言:“有河洄澓没众生,无明所盲不能出。”经又称为十二牵连更相拘带,亦名十二重城,亦名十二棘园。

此十二因缘,新新生灭,念念不住,故名生灭十二因缘也。

料简者,《缨珞》第四云:“无明缘行,生十二,乃至生缘老死,亦生十二,是则一百二十因缘。初是痴,乃至老死亦是痴。不觉故痴,初亦不觉,至老死亦不觉;痴故生,痴故死。若能觉因缘,因缘即不行,痴不行故,则将来生死尽,名为黠,黠即随道。”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又十二缘起、十二缘生,为同为异?

此同是一切有为法,故无异。

亦有差别,因是缘起,果是缘生,则二缘起,五缘生,三缘起,二缘生。

又无明是缘起,行是缘生,乃至生是缘起,老死是缘生。

又四句:

• 缘起非缘生,未来二支法是也。

• 缘生非缘起,过去二支,现在阿罗汉最后死阴是也。

• 缘起缘生者,除过去、现在罗汉死五阴,诸余过去、现在法是也。

• 非缘起非缘生者,无为法是也。

《法身经》说:“诸无明决定生行,不相离、常相随逐,是名缘起,非缘生。若无明不决定生行,或时相离不相随,是名缘生,非缘起。乃至老死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因是缘起、从因生法是缘生;和合是缘起,从和合生是缘生。”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十二因缘支,二是过去则止常,二是未来则止断,现在则显中道。推现三因,则说未来二果;推现在五果,则说过去二因。三世皆有十二支,为推因果,故作如是说。

十二时者,

• “无明”是过去诸结时。

• “行”是过去诸行时。

• “识”者,相续心及眷属时。

• “名、色”者,已受生相续,未生四种色根,六入未具。一、歌逻罗,二、阿浮陀,三、卑尸,四、伽那,五、波罗奢诃。如是等时,名“名色”。

• “六入”,已生四种色根,具足六入。此诸根未能为触作所依,是时名“六入”。

• 此诸根已能为触作所依,未别苦、乐,不能避危害,捉火触毒,把刃不净,是时名“触”。

• 能分别苦、乐,避危害等,能生贪爱,不起婬欲,于一切物不生染着,是时名“受”。

• 具上三受,是时名“爱”。

• 以贪境故,四方追求,是时名“取”。

• 追求之时,起身、口、意,是时名“有”。

• 如现在识在于未来,是时名“生”。

• 如现在名色、六入、触、受,于未来,是时名“老死”。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一刹那十二缘者,

• 若以贪心杀生,彼相应愚是“无明”。

• 相应思是“行”。

• 相应心是“识”。

• 起有作业,必有“名色”。

• 起有作业,必有“六入”。

• 彼相应触是“触”。

• 彼相应受是“受”。

• 贪即是“爱”。

• 彼相应缠是“取”。

• 彼身口作业是“有”。

• 如此诸法生是“生”。

• 此诸法变是“老”。

• 此诸法坏是“死”。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问:何不说病为支?

答:一切时、一切处尽有者,立支。自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况余病!是故不立。

问:忧悲是支不?

答:非也,以终显始耳,如老死必忧悲。

问:无明有因不?老死有果不?若有,应是支。若无,则堕无因无果法。

答:有而非支。无明有因,谓不正思惟;老死有果,谓忧悲。又无明有因,谓老死;老死有果,谓无明。现在爱、取,是过去无明;现在名色、六入、触、受,此四若在未来,名老死。如说受缘爱,当知说老死缘无明也。犹如车轮,更互相因也。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欲界胎生者,具十二支。色界者十一,无名色也。无色界有十,除名色、六入。又言具有。色界初生,诸根未猛利时,是名“名色”。无色界虽无色而有名,当知悉具十二支也。

问:无明、行与取、有何异?

答:过、现、新故,已与果、未与果等异。

二、思议不生不灭十二者,此以巧破拙。

《中论》云:“为利根弟子说十二不生不灭。”

痴如虚空,乃至老死如虚空:无明如幻化,不可得故,乃至老死如幻化,不可得。

《金光明》云:“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有。”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如幻师在四衢道,幻作种种象、马、缨珞、人物等,痴谓真实、智知非真。无明幻出六道依正,当知本自不有,无明所为。

如知藤本非蛇,则怖心不生,不生故不灭。

是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相也。


法华玄义|(041)广释诸境,十如因缘


文章 | 智者大师

图片 | 玉泉禅寺数据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