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關係——吳大羽與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左:吳大羽

右: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關係——吳大羽與吳冠中

文 | 李大鈞

2017年5月28日,我應河西學院賈植芳講堂主持李輝先生的邀請,到河西學院做了一次《師生之間是道義關係——吳大羽與吳冠中》的講座,現整理出來,檢查一下講了些什麼。以下是講座的實錄。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今天看到這麼多年輕的面孔很高興。

走進河西學院,我有一種很崇敬的感覺。一百多年前,中國傑出的教育家,也是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說過一句話:“大學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蔡先生也說過“教育救國,美育救國”,蔡元培先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理念下,他和他同時期的一批傑出的中國的現代知識分子,開始了“教育救國,美育救國”的探索。

還有魯迅先生,他在提到美術的社會職能的時候,在1913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擬播布美術意見書》,對於美術的功能,他說了三句話,美術的價值,在於表見文化,在於輔翼道德,在於救援經濟。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新青年》雜誌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也是作為五四時期一個著名的理論,就是“美育代宗教”。當然蔡先生所提的宗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他重點指的是封建禮教,認為美育對於當時中華民族處在一個危難的情勢下,所起到的救亡啟蒙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正是在這樣的一個主張之下,蔡元培創辦了“北平藝專”,並且在1928年創辦了“杭州國立藝專”,當時叫“國立藝術院”,就是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蔡元培(1868-1940)

我今天講的這個,吳大羽就是杭州國立藝專著名的教師,吳冠中是最著名的學生,我今天就講講這兩個人的故事。

吳大羽是誰呢,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吳冠中曾經寫過,說問起吳大羽是誰?有人馬上說知道知道,是畫大公雞的。在中國有一個很著名的畫花鳥畫的畫家叫陳大羽,南京人,很有名,大家一提到大羽想到的是陳大羽,而不是吳大羽。因為在過去長時間的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在我們國家,在中國的美術史論著裡找不到這個人,他只是存在於他的一些學生,比如吳冠中等人的回憶中,所以吳大羽先生一直就像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即使他住在上海,上海的很多作家、美術家都不知道他,或者見不到他。包括你們知道的陳丹青先生,問他吳大羽,他說知道知道,在我們上海,但是見不到這個人。

那麼吳大羽先生他的人生經歷了什麼,怎麼消失了呢,我用盡量短的時間把吳大羽的生平給大家介紹一下。

吳大羽是1903年生於宜興,他15歲的時候到上海求學,他家是一個鄉紳,父兄都是讀書人,那個時代呢,有經濟條件的人才有可能在上海、北平這樣的地方去讀書,所以吳大羽1917年到上海,跟隨上海一個很有名的美術家叫張聿光學畫。這個人你們可以記一下,尤其學美術的同學,他是很有名的。他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學生叫張光宇,就是畫《大鬧天宮》動畫片的美術師,我們叫他中國現代主義大師、美猴王之父。我本人也是張光宇藝術基金會的理事長,我在北京也建了一個張光宇的紀念廳。張聿光是一個很神奇的人。他培養了兩個學生,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績,就是創辦了上海的美術專科學校,後來他的一個副校長比他有名,這個人叫劉海粟。大概你們聽說過劉海粟,劉海粟當年17歲,創校時是作為上海美專的資助人、協助人、副校長,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弔詭,在以後的美術史敘述中,張聿光被蒸發掉了。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好大的機括》

吳待(吳大羽)

漫畫

載1922年5月20日《申報》

吳大羽跟了張聿光學習了兩年之後,1919年進入了上海的《申報》,《申報》是上海最大的報紙,他在那裡畫了幾年的漫畫,我們今天可以看到他精彩的漫畫作品,他是上海當時漫畫家群體中的一員。到了1922年,吳大羽留學法國,當時他的兄長賣了一部分田地,得了三千大洋,支持吳大羽到了巴黎留學。他在巴黎留學五年,這五年期間,先是進入了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之後因為在巴黎現代藝術興起了,傳統的古典美術已經衰弱了,他就開始自學。當時巴黎畫壇的明星是馬蒂斯、畢加索等人,到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級美術大師的一些人,吳大羽在巴黎畫壇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他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朋友林風眠,還有林文錚等人,在巴黎創辦了一個學會,叫霍普斯學會。他們是藝術至上者,把藝術當作是太陽一樣來看待的。他們結成了朋友以後,幸運地遇到了到歐洲考察的蔡元培先生。蔡元培發現了這樣一批有理想、有水平的年輕人,很快,就把林風眠安排到北京藝專當校長,當時的林風眠25歲當了北平藝專的校長,這在今天看來是不可能的,就比我們的同學大一兩歲,當校長了。到了1928年,又有一批學生畢業回到上海,其中就包括吳大羽。蔡元培進一步用這些人創辦了國立藝術院,後來改名叫杭州國立藝專,杭州國立藝專開校的校長就是28歲的林風眠。它有一個最重要的美術系叫西畫系,西畫系的主任就是25歲的吳大羽。所以吳大羽作為協助林風眠創辦杭州藝專的奠基人之一,一度就是杭州國立藝專的旗幟,他的學生形容他是杭州國立藝專火炬一樣的人。吳大羽的威信建立在幾個方面,一個是他被稱為中國色彩派的代表,他有一支大畫筆,能夠揮灑自如地畫三四米的大油畫,重要的作品一經出來,很快會刊登到上海的流行的報刊《時代畫報》、《良友畫報》上,成為年輕人追逐的對象。吳大羽還有一個威信建立在他的教育上,他是一個傑出的教育家,所以在吳大羽身邊凝聚了優秀的愛好美術的學生,其中就有我們知道的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比如說趙無極當時14歲,是吳大羽入室弟子,像孩子一樣呵護著他。趙無極是1921年出生,他是前兩年去世的,他在佳士得拍賣創造了一個很高的紀錄,他的一張油畫,賣出了一億五千二百萬港幣,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吳大羽的另一個學生叫朱德群,也是留學法國,也是世界級藝術大師,現在他的最貴的作品八千多萬一張。當然還有一個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吳冠中。吳大羽的學生還包括我們今天知道的艾青、羅工柳、祝大年等等,他作為一個傑出的教育家,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然後呢,歷史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後排中間)留學法國時照片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林風眠(左一)、林文錚(中)、吳大羽在浙江杭州合影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1929年,藝術運動社社員留影

前排蹲坐者由左而右,分別是校長林風眠夫婦和女兒蒂娜、國畫系主任教授潘天壽、西畫系主任教授吳大羽、西畫教授蔡威廉、教務長林文錚;中排蹲坐者左起為西畫助教劉開渠、圖書館館長李樸園;後排站立左起為作家郁達夫、校長秘書侯慕彝、西畫教授葉雲、俄籍圖案教授杜勞、法籍油畫教授克羅多、西畫教授方幹民。部分社員未參加此次郊遊。

到了1937年,發生了什麼?日本人來了,日本侵華戰爭打響,杭州藝專南遷,吳大羽在這個期間離開了學校,進入了一個動盪的時局。吳大羽在抗戰期間隱居在上海,他從1940年到1947年一直在上海。等杭州國立藝專1946年從重慶遷回到杭州,吳大羽用三年的時間短暫地回到了學校,又帶出了一批很優秀的學生。當然他當時因為家庭原因,兩邊跑,一部分時間在上海,一部分時間在杭州,這樣就處在一種相對比較寬鬆的一個環境。然後吳大羽的更大的人生轉折出現了,這就是到了1949年。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後,杭州藝專進行了新的改造。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在國立藝專的工作證

吳大羽是一個藝術至上主義者。我要強調,吳大羽從1940年開始,就開始了一個更新的藝術探索。什麼呢?抽象繪畫的探索。在當時被稱為“形式主義”繪畫的探索。所以當學校開始教學整頓的時候,給了吳大羽先生一個很長的結論:“教員吳大羽,藝術表現趨向形式主義,作風特異,不合學校新教學方針的之要求,亦未排課;吳且經常留居上海,不返校參加教職員學習生活,絕無求取進步之意願。”於是把他解聘了。所以吳大羽是新中國高校幾乎是第一個被解聘的教授,從此回到上海,開始了長達十年失業的生活。所以從1950年到1960年吳大羽是沒有工作的。他和夫人壽懿琳靠子女的工資維持生計。然後進入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這是失業十年後。在1965年進入了上海雕塑院工作。然後到了1966年,什麼來了呢?文化大**。

他作為“新畫派的祖師爺和反動學術權威”又遭遇了十年的批判。他的很多重要的作品,他的很多創作,就在這十年期間,當然也包括抗戰期間被毀掉了,很可惜。很多文獻手稿被抄家抄走。但是很幸運的是,吳大羽熬過了十年的苦難,迎來了粉碎“四人幫”,有一部分手稿被返還了。他有幸又從文*之後活到了1988年的元旦,因為得了肺源性心臟病離世。吳大羽去世之後在上海搞了一個小規模的追悼會,他的作品,他的影響就隨著他的離世像一本書似的合上了,世人不知吳大羽。

我現在放一點資料給大家留一點印象,看看吳大羽長得什麼樣?畫的是什麼?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青年吳大羽

大家看到的這個小頭像就是吳大羽年輕時候的照片。這三首詩,也是吳大羽的書法作品,很有代表性。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手札

他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還有一句叫“自落低微”,第三句叫“蠢話已說盡,所餘止一言,此後慎緘口,默默送流年。”我說這是他思想的三段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原話是誰說的呢?大家知道嗎?孟子。自落低微是一個很有力量的話。從很高的位置降落到很低的位置。自落低微這一句是在特殊的年代裡給自己的自勵自語;蠢話已說盡,說的是什麼呢?此後,慎緘口默默送流年,不說了。那麼吳大羽,他不說了,他是怎麼做的呢?我們看看他的作品。大家看到了,這就是吳大羽的油畫。這是水彩畫,這是他的油畫。

你們以前見過這樣的畫嗎?我保證,很多同學沒有見到過。大家可以再欣賞。

我跟大家說,這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的、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抽象油畫。這是他的蠟彩畫,做成衣服做成絲巾穿到你們身上一定很漂亮。你們看看這幅小畫,現在我是放大的,這幅作品的原畫有多大呢?就是這張紙折起來這麼大,甚至比它還要小,高度只有14釐米。這幅作品叫《飛羽》,前年在嘉德拍賣上,這幅作品的成交價是600多萬人民幣。吳大羽的藍色調可以稱為吳大羽藍,是一種深邃的高貴的不可思議的色彩。在西方,藍色是一個最高貴的色彩。這幅油畫要是現在拿出來拍賣得賣3000萬。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飛羽》

吳大羽

布面油彩

45.6cmx33cm

約1980年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瓶花》

吳大羽

布面油彩

60.3×50.3cm

約1950年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無題I-476》

吳大羽

紙本蠟彩

14.7×10.2cm

約1980年

我們來接著認識他的學生——吳冠中。

吳冠中是誰?同學們肯定知道。剛才我說你們知道吳大羽嗎?我想來想去不好讓大家舉手,我估計沒有幾個舉手的。我要問你們知道吳冠中嗎?我相信全場都會舉手。那也是吳大羽的驕傲,是吧。那我們就快一點說一下吳冠中,因為他太有名了,我就不用對他做太多的介紹。吳冠中是吳大羽的同鄉,1919年生人,他的出身和吳大羽不一樣。他出身貧農,應該說家裡很貧困,吳冠中親口跟我說過:“我是窮人家雞窩裡飛出的鳳凰”。吳先生所有的能力,他的本事,是考試。就像你們一樣,他是考試的勝利者。因為他沒有家學,沒有財產,所以他當時所有的武器就是學習和考試,所以他在那個偏僻的小鄉村先是考上了無錫的中學,然後又通過無錫的中學考上了浙江工業機電學校,後來併入了浙江大學。他在這個學校1935年入學,那是工科學校,因為當時的學生一般都要學工科,學工科有用嘛。

他在軍訓期間遇到了他的一個同學叫朱德群。就是我剛才說的大畫家朱德群先生。當時也有軍訓,軍訓估計幾個學校在一起集合。朱德群個子最高是隊長。吳冠中個頭最小,是排在隊尾。朱德群一般整完隊形跟教官彙報完就要排在隊尾。兩人就因為這樣的機緣成了朋友。朱德群帶吳冠中到當時的杭州藝專參觀,吳冠中進入畫室一看,這人一下子就瘋掉了,“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我要當畫家。”吳冠中發現了,原來繪畫才是他一生當中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就跟家裡談判改科,父親說不能當畫家,當個畫家要餓死的,是沒有前途的。吳冠中說:我寧可餓死,也要畫畫。

所以吳冠中完全是一個理工男轉到一個藝術生的過程。吳冠中於1936年進入了杭州藝專,他也幸運地成了吳大羽的學生。他的同學比他早一屆的,當時有朱德群,再早一屆的,比如趙無極,還有他的一些很著名的同學,比如後來很有名的畫家羅工柳,還有閔希文。當時的學生不多,一個班也就二三十個同學。

吳冠中很快就接受了吳大羽的教學主張,也成了吳大羽的追隨者。吳冠中一直把吳大羽,當作他的一個火把,像一個太陽,像一個導師一樣的人。我在2008年把吳大羽的子女接到北京去見吳冠中,當時吳冠中已經89歲的年齡了。他一說起吳大羽的那種激動讓我記憶猶新,他竟然一下子從沙發上站起來,然後呢,情不自禁的模仿吳大羽的走路。吳大羽的走路呢,我才知道是一顛一顛的。吳冠中說當時你不知道學校裡有一道風景,吳大羽在前面走,我們一群同學躲得遠遠的跟在他後邊,一顛一顛地學著他走路。就是那批學生呀,對這個老師的崇拜,熱愛,那種感情很難描述,積累了這麼深的情感。

吳冠中在杭州藝專1941年畢業,然後他在重慶大學謀到了一份職業:當助教。又經過幾年的學習,吳冠中迎來了一次機會。就是抗日戰爭結束,到了1946年,國民政府組織留學法國的公費生的考試。當時有多少人考試呢,有八萬人考試,只有兩個美術生有到法國留學的資格,十幾個有條件的省份競爭這兩個名額。

吳冠中當時的決心是考上一個就是我。果然,他考上了第一名。我後來發掘出吳冠中美術考試的一個試卷,寫過一篇文章叫《歷史的恩賜》。同學們可以在百度上或者微信上查到這篇文章《歷史的恩賜——吳冠中一九四六年公費留學法國考試試卷意外發現》。很長,我就不介紹了。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陳之佛先生抄寫的“三五年官費留學考試美術史最優試卷”,作答者為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冠中在法國留學時使用的學生證件

吳冠中1947年到法國留學,五零年回國,他在法國不到三年的時間,在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應該說,他學到了很多這個時期非常想學的東西,吳冠中是個勤奮生。到了五零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吳冠中坐不住了,他決定要回國。

他給吳大羽寫信,祖國正處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我要像魯迅當年棄醫從文一樣,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所以吳冠中成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個海歸美術生。

吳冠中回國以後,先到中央美院工作,後來又調到了清華大學,後來又歷經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工藝美院這樣一個過程。中央工藝美院今天併到了清華大學,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這是吳冠中的人生履歷。2010年吳冠中先生去世。吳冠中先生從一個熱血沸騰的文藝青年,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他去世的時候91歲,應該說是歷盡了艱辛。

我說一下他的作品數量。據我們的統計,有5000幅作品,200萬的文字。今天我們出版的,有這個叫《吳冠中文叢》的七卷本文集,有十卷本的《吳冠中全集》,可以說給社會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我簡單的放一下吳冠中先生的作品給大家看一下。

這位帥哥就是吳冠中。這張照片是他留學法國時候的,寄給吳大羽的照片。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在法國留學時的吳冠中

當然他太熱愛老師了,就寄給了他,後來我在吳大羽的信件中看到這張照片,把它拿給吳冠中看了,他特別激動,說這張照片他是沒有了。

這幅作品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知識分子的天職推翻成見”。這也是我今天講座的一個很主要的內容,這個是很反映吳冠中思想的。大概在2006年的時候,我們一起交流,提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價值和使命的時候,吳冠中突然說到知識分子的天職是推翻成見。我問他這句話是誰說的,他說好像是一個世界名人說的,我就在網上查,沒有查到,我說這句話是你說的,他哈哈哈笑。我說,為了證明,你給我寫下來吧!這個作品成為一個很珍貴的紀念,關鍵是有深刻的內涵。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2006年9月,吳冠中書寫“知識分子的天職推翻成見”

我放一放吳冠中的作品。這是他很有名的作品叫《大宅》,吳冠中標誌性的作品。這幅畫離你們不遠,《交河故城》,他的代表作。這幅作品被賣掉了,到目前為止這幅作品的市場價是4070萬。這已經是五六年前的價格了,因為收藏家已經不再拿出來了,這幅作品如果再拿出來銷售,有可能過一個億。上面是《紫藤》,這一幅叫《石榴》,這是一幅水墨,吳冠中畫他的江南水鄉。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交河故城》

吳冠中

水墨設色

111×102cm

1981年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雙燕》

吳冠中

水墨設色

70×140cm

1981年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春在》

吳冠中

水墨設色

47×38.5cm

1997年

說起吳冠中的油畫,目前的學術界,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而言,如果有些人對吳冠中的水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他的水墨筆墨不好,有的說過於簡單等等,有不同的偏見之外,對吳冠中的油畫評議沒有人說不好。站在哪個角度上,吳冠中的油畫都是大師級的。這幅就是他的代表作叫《雙燕》,你看他畫了一個江南的白牆,前面有個水池,一棵樹,樹的邊上有兩隻燕子,目前收藏在香港藝術館。如果到香港旅遊,可以到香港藝術館看到這幅作品,目前是香港藝術館的鎮館之寶。這個就發生變化了,這幅作品叫《天馬行空》,是吳冠中先生晚年的作品。吳冠中也想畫抽象畫,這是他很抽象的作品,放著風箏,畫的是春天的景緻。它原來沒名,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春在》,是我收藏的。這幅作品叫《紅蓮》,這幅作品是他很精彩的油畫。這幅作品賣的很早,早年吳冠中先生賣給了香港的收藏家。後來這幅作品出現過一次,幾年前也賣到了4000萬,再過幾年也有可能會過一個億的。這是一個他的代表性作品《長城》。

介紹完兩位大師的簡歷、他們的作品,我想同學們對他們有了一定的印象。我花一點時間介紹一下我與他們的關係。講一點小故事,然後開始我今天的講座內容,看一看他們師生之間的精神與思想,還有給我們的啟發等等。

剛才李輝老師介紹,我是一個北師大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後呢,我留過學校,然後到了中國旅遊出版社,做了多年的編輯,吳冠中曾是我的作者。2001年我決定下海,實際上我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我當時已經下海幾年之後了,成立一個藝術公司,和吳冠中開始合作了。這幅作品是吳冠中有名的作品,他畫了一幅《長江萬里圖》,他在畫布上畫的油畫,切割成六段,在1974年創作完成,因為當時正值文*時期,本來他是給北京賓館畫的裝飾畫,因為批黑畫所以不能拿出來,吳冠中先生就把這幅畫放在了箱子底下忘記了。在2004年春節的時候,他的兒子突然翻出了一卷油畫,拿出來問吳冠中,吳冠中說30年的棄兒找到了。就給我打電話,我去看了,當然我也很激動。和他商量怎樣裝裱,怎樣起名。我記得當時他就叫《長江萬里圖》。我說這個不是太好,這是我提的建議,最後的定名叫《一九七四·長江》,這個名字可以準確記錄那個時代,這幅作品的特徵。這個照片的合影就是當天籤《一九七四·長江》這個畫名。我在當年做了這幅油畫的一個特展,在網上都可以查到的,這個展覽也很成功。成功的展出之後,吳先生通過我發出了一個心願,就是要為這張畫找一個好去處。所以在2006年的時候,由我牽線,把這幅作品捐給了故宮博物院。這是故宮博物院開啟了對當代藝術收藏的開始,報道也很多。我當時是這個活動的副秘書長,實際上我是操作人,也開啟了故宮當代藝術的一個收藏。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2004年春,吳冠中、李大鈞與《一九七四·長江》

我和吳冠中的合作,在他去世前,差不多十年。我給他辦了十幾個重要的展覽,出版了大概十本以上的畫冊,也做了很多服務工作。讓我覺得非常難得的是,其實吳先生到了2004年,已經是八十幾歲的老人了,一度得了癌症,查出來有肝癌的信號,但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可能還是因為他一種旺盛的創作慾望,那種渴望和時間和生命賽跑的力量,讓他又在晚年煥發了六、七年的青春。

所以從2005年到2009年,直到他去世前半年,他的展覽,他的社會活動是不斷的。那個期間吳冠中的畫價已經漲起來了。到了2006年的時候,他的一張作品在拍賣會上已經拍到了1870萬元,這在當時所謂創了天價。你可以想見一般的人,一般的藝術家,等於在自己生前看到了自己的榮光,這種被社會、被藝術市場認可的這種情形在世界範圍內是不多的。同學們應該知道,比如說凡高,凡高37年的人生,賣掉的唯一一張畫,有人說300法郎,有人說500法郎,還是誰買的呢?他的弟弟提奧,為了鼓勵他買的,所以他幾乎是在絕望中死去。那麼吳冠中先生經歷了社會這麼大的動盪,我覺得他幾乎沒有改掉作為一個畫家,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懷,他不停地創作,不停地寫作,為他人生的理想而奮戰。

這是2007年,他已經88了,我還陪著他去杭州在飛機上。今天中午剛剛跟李輝老師說,不能陪著80歲以上的老人出差,不安全。可是在當時吳冠中為了他的畫展去杭州,而且不僅是辦展,還捐畫。所以吳冠中在他的晚年,向各大美術館,故宮,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香港美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捐出了超出五百件作品,把這些看似價值連城的作品捐掉,他說我的錢我的房子可以屬於孩子,畫不是我的也不是你們的,我要留給社會。而且他做出了一個出格的決定,就是把畫捐到香港,捐到新加坡。有些人甚至還攻擊他,說吳冠中不愛國。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吳冠中說我作為一箇中國畫家,我把中國人的藝術傳播到世界,放到世界的博物館,讓他們看到這是一箇中國畫家的作品,我不是愛國嗎,不是對這個國家藝術文化的宣傳嗎?而且藝術沒國界。他就是這樣的,堅持按他的主張做事情。最後這張照片是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他文學博士,旁邊站的就是我。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2006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在北京國際俱樂部授予吳冠中榮譽中文博士,李大鈞陪同

說完吳冠中,我再說說我與吳大羽的關係。其實吳大羽1988年元旦就去世了,我不可能見到他,我是和吳冠中合作之後,從他的嘴裡不停地聽到吳大羽的信息。因為吳大羽簡直就是他的神一樣。而且後來,我越來越感覺他說什麼話都是吳大羽說的。比如說吳冠中晚年他說我不畫畫了,吳大羽老師說詩才是偉大的藝術,我要寫詩;比如說他有時候看見雲彩,天上的雲,他會很激動的說“美在天上,有如雲朵,一經剪裁,落人心目,著根成藝”,詩一樣的語言,你們可以記住第一句,“美在天上”。張掖的天多美,你們要記著,這是吳大羽說的。吳大羽寫給他的信裡頭,就是這麼寫的,啟發他們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這是一個非常精煉的比喻。所以那年我辦完故宮的展覽,我跟吳先生說我要歇一歇,我說要不我去看看吳大羽的子女吧,他說好,你應該去。所以他給我寫了一封很熱情洋溢的推薦信,說的都是好話,說我辦事認真,什麼學校畢業,憑著這封信我找到了吳大羽的子女,從此我就和吳大羽結緣了。

吳大羽1988年去世。1995年的時候,有一個臺灣的大未來畫廊找到吳大羽的子女,從他們家裡帶走了一部分作品,這個臺灣的畫廊也做了很多推廣工作,帶走了吳大羽接近一百幅油畫作品和上千幅的紙上作品,在臺灣、香港都做了一定的宣傳,到2003年他們在上海做了一個吳大羽的展覽活動。然後到2006年我去吳家,中間又是幾年的時間,吳大羽在國內還是沒有多大影響,又沉寂了。大家不知道誰是吳大羽,就像被人間蒸發了一樣,偶爾出現一件作品,香港人、臺灣人知道他的價值,會賣一個高價,當時的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幸接觸了吳大羽,到現在轉眼又是十多年的時間,我收藏了吳大羽家裡剩下的所有作品,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當然這個過程很長,持續了好多年。當然我也從社會上收藏了很多他的作品。

今天我作為吳大羽藝術基金會的理事長,作為吳大羽文化遺產的保管人,傳承人,我在擔任這樣一個職責。我們吳大羽藝術基金會目前有吳大羽6000頁手稿,上千幅作品,和各種珍貴的美術文獻。我本人也出版了《吳大羽作品集》和《吳大羽紙上作品集》,這兩本作品集收集了吳大羽所有的作品,將近2500幅。這兩本作品集我稱過它的重量,十四斤一本。我也出版了吳大羽的兩本文集,一本叫《師道》,一本叫《羽詩》,我爭取在下一年完成吳大羽的第一本手稿集,有將30萬字。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剛才我把這兩本大書贈送給你們河西學院,我很慚愧也特別感恩,不知道文化工作賦予了我什麼。我也可以跟大家透漏,我擔負著很難完成的一項任務,吳大羽美術館的建設。我目前的機構叫“勢象空間”,還有我的收藏品牌叫“輔仁書苑”。目前除了吳冠中、吳大羽、張光宇先生,還收藏了很多藝術名家的作品,我有時感到任務太重了。

不說其他話題,我介紹了一下我和兩位藝術大師的機緣,我也重點來講一下,通過和他們當面的接觸,或者在和他們作品的接觸中,我能夠學到和感受到的東西。因為吳大羽和吳冠中作為世界級的文化名人,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大師之一,他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也有研究不完的課題,不可能是一場講座能講完的。所以當李輝先生邀我來講的時候,我真不知道講什麼,後來我想了一想,我的心願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告訴同學們兩個人名、幾個故事、一點兒思考,這是我能想到的。所以說更深入地展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希望通過我的引導,同學們能夠在求學的生涯中,在你們的腦海裡注入兩個新的老師的形象,就是吳大羽和吳冠中,尤其是吳大羽,因為他太重要了。

吳大羽有什麼樣的魔力呢?他對這批優秀的學生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被稱為旅法三劍客,其實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是最著名的三個人。他們三個都得到了法蘭西學院的院士。法蘭西學院有非常嚴格的評定院士的規則,它要等一個老的院士去世之後空出一個名額,才可以再評一個新的。它要有推薦人,要有過半數的人認可才可以評的上,尤其朱德群、趙無極作為留法的華人藝術家,他們入了法國籍,他們評上是不稀罕的,或者是正常的。但是吳冠中卻是法蘭西學院第一個中國院士。即使是這樣,朱德群先生寫回憶錄說,“我們幾位已經功成名就了,但我們是吳大羽的作品”。就是說吳大羽有那麼多作品,除了那麼多畫作和文字,他的學生說,我們是老師的作品。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1948年,吳大羽(左二)、壽懿琳(左三)夫婦與趙無極、謝景蘭夫婦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寫給吳冠中的書信

同學們,你們肯這麼說嗎?我們都是父母的作品,我們是不是老師的作品呢?這樣一種對師恩的認識,是非常聖潔的。

那麼,吳大羽留給了他們什麼呢?吳大羽怎麼有這樣的魅力呢?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待吳大羽的成就。

首先吳大羽是傑出的藝術家。吳大羽青年時期的創作毋庸置疑,是中國色彩派的代表。但是他從40年代開始,卻開始了對於抽象藝術的探索。很多同學對抽象藝術並不是很瞭解,抽象藝術是目前世界藝術的主要形式,是世界領域藝術範圍的主流的創作,或者叫藝術發展的最高形式。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世界藝術從古典主義,到寫實到印象派,這樣一個順序的發展之後,過去藝術靠畫得美、畫得準、畫得像這種服務的、說明性的功能已經轉變了。為什麼呢?科學的進步,尤其照相機的發明,你看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是攝影家。當照相術出現之後,過去畫家靠畫像來作為美術價值的這種功能,給取消掉了,畫得再像也畫不過照片。尤其當1905年,世界發生了科學大爆炸,當著名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出現之後,出現了這樣一種對傳統物理學、更深層次的現代科學的認知之後,人們發現,原來眼睛所看到的東西,也是不真實的。人們觀察世界、觀察自我、觀察宇宙,所有的東西都發生了變化,於是藝術超越傳統,藝術開始朝現代主義演進。不僅如此,科學、民主、自由、獨立的這些思想,也開始深入人心,藝術不再作為附庸,不再作為奴僕,而是作為一種獨立的存在形式開始呈現的時候,中國人怎麼來回應呢?所以,中國一批知識分子對藝術的變化,採取了幾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尊敬的齊白石先生,齊白石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一個藝術的探索者,齊白石說,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是一種畫論。還有一種徐悲鴻先生,他也是重要的藝術教育家,他採用了傳統的古典美術的這樣一種思想,認為藝術要寫實,要表現社會、人生。其實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徐悲鴻和劉海粟、徐志摩之間都有激烈的爭論,關於中國藝術發展的前途問題。你們學美術學、文學的應該知道這個故事,參加論戰者很多。所以我這裡要說明幾個事實,比如吳冠中先生有一個很著名的話得罪了很多人,他說徐悲鴻是美盲。因為吳冠中在學生時代經歷了徐悲鴻、徐志摩和劉海粟的爭論。當時西方現代主義已經傳入中國,畢加索、馬蒂斯等這樣的西方現代藝術大師已經進入到中國的課堂了,被學生們所接納。徐悲鴻先生卻寫文章說,這些都是西方的畫商,為了商業目的所製造的藝術的垃圾。吳冠中為什麼說徐悲鴻是美盲呢,他是有歷史原因的,當然從學術的角度他們有各自的主張,也有個性的原因。

從客觀上來講,是中國人在這個世界文化大環境的變化中,我們要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所以吳大羽先生在1940年代,率先以一個先鋒藝術家的角色,在上海隱居時期,就開始了抽象藝術的探索。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紅花》

吳大羽

布面油彩

61x81cm

195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無題111》

吳大羽

布面油彩

52.7cm×37.8cm

約1980年

在世界藝術史上,西方人是這麼寫美術史的,抽象藝術發端於歐洲,之後發展到美國、南美、日本、東南亞,有一個抽象藝術起步、發展的過程,唯有中國抽象藝術起源於1978年之後。中國是抽象藝術的學生,包括我們自己的美術史家都是這麼說。但是吳大羽藝術的出現,可以說填補了中國現代藝術史、抽象藝術史半個世紀的空白。你說他重要不重要?中國因為吳大羽而存在一個人的美術史,頂起了中國也是世界抽象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發源發生地的角色。而且吳大羽通過他自己的實踐,建立了系統的中國抽象藝術理論,由勢象詮釋了東方的甚至是他自己的抽象藝術理論,也豐富了西方對於抽象藝術的認識。具象、抽象這些詞,尤其抽象這個詞是日本傳來的,中國人用日本的詞彙解釋自己的藝術。吳大羽先生在1941年給吳冠中寫信明確提出了勢象的主張,勢就是動力,運動,“勢”,我寫過一篇文章,它的一個多音字就是藝術的“藝”,這個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字。“勢”的思想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深的思想。《易經》中關於“勢”有深入的解釋,老子的《道德經》裡也有很深入的解釋,都是針對“勢”的解釋。通過“勢”的定義象徵著中國文化是生生不息,是動的,不是死的,這是多麼高妙的解釋。

吳大羽的很多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越來越認知的一個形象,我們這幾年推廣的一個成果,當然藝術市場是一個動態的數字的東西,吳大羽先生在藝術市場上包括香港、內地出現的幾件作品,其中有七件在拍賣會上超過了一千萬人民幣,就是說在專業的藝術收藏領域對吳大羽的評價已經很高了。尤其最近好幾個西方美術館,包括大的藝術機構紛紛來和我們聯繫要做吳大羽的展覽,希望把他引到西方的藝術殿堂去,作為一個世界級現代藝術大師來對待。春江水暖,總有先知。當國內還對吳大羽先生的評價模糊時,總有一些人有先知先識的本事。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寫給吳冠中、朱德群的書信

我剛介紹的吳大羽作為藝術教育家的價值不多說了,還有他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吳大羽的文字妙不可言,經過整理,我整理出吳大羽六百多首詩歌,其中已經出版了一百二十首。去年十一月份,我們在北京搞了一個吳大羽詩歌的發佈會,當代最著名的一些詩人,北島,西川,歐陽江河,都去出席了我們的活動,一致對吳大羽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馬上就是中國新詩一百週年,他們選一百個傑出的詩人,吳大羽是重要的一個。最新的入選,就是吳大羽的詩。我相信經過正規的出版傳播,中國傑出的詩人中一定有吳大羽,文學的力量有時候比美術的力量還要強大,人們會通過他的文學來認識他。

吳大羽還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真正支撐吳大羽的文學、藝術的核心的東西其實是他的思想和哲學。他對古今中外先賢的文化有深入的瞭解和精深的研究,他有著極為開闊的視野,他是老子、孔子、莊子的研究者,尤其他對老莊的研究很深,所以吳冠中說吳大羽是莊子。

吳大羽因為留學西方,他對於希臘諸子、西方科學甚至佛學、基督教都有他自己的研究。在我的視野裡他是一個孤人,能做到這一點,尤其他有著求知的、反思的、科學的、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這種力量,這是中國傳統的以藝術至上的文化人所沒有的,他是非常開放的。吳大羽的思想遠遠的超出了他同時期的許多知識分子的思想,就像他崇敬的魯迅一樣,吳大羽崇敬兩個現代人,一個蔡元培,一個是魯迅。他覺得蔡元培、魯迅是文化圈的真人,所以在吳大羽的認知中,他超越了很多東西,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的超越成見、不斷的超越物質甚至名利的人。

你們知道吳大羽先生有一個傳奇,他創造了2500幅作品。你們聽說過嗎?一個畫家不在自己的畫上簽名,吳大羽所有的作品沒有簽名,他是一個不在自己作品上簽名的人。我為這個問題不斷地追尋,他為什麼不簽名?他還有另外的記錄,從來不賣一張畫,吳大羽沒有辦過一個展覽沒有做過一個出版,這都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導致。但是他不在畫上簽名,不賣一幅畫,你們能找到另外一個例子嗎?古今中外?吳冠中曾經跟我說過,他說:“我有一個理想就是將來在畫上打個勾,打個勾就證明是我的,將來看見這個勾知道是我的畫就行”。可是吳大羽更純粹,連勾都不打,後來我終於找到了吳大羽自己的解釋,他說畫是我情感的自然的流露,是不能再現的,包括我自己,簽名是多餘的,見畫就是我。所以呢,有一種評價說他是畫壇的陶淵明,其實陶淵明也是有名利的,吳大羽幾乎超越了這些東西。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很多爭論,傳統和現代的爭論,五四時期不就在爭論這個嗎?然後有東西方的爭論,東西藝術有人說是兩座高峰,東方藝術,西方藝術,兩座高峰互不搭界,各有成就。吳大羽的同事林風眠提的是東西方藝術的融合,吳大羽也持有過這個主張。但是後來吳大羽都超越了。還有一個地域問題,政治上有一帶一路,藝術上需要一帶一路嗎?

吳大羽認為:藝術最忌模仿,藝術就是藝術,不能實用,不能授命,藝術是物我交接瞬間難以形容的美感。藝術是人與天之間的活動,藝術是真善美的結晶,繪畫是無聲的音樂,藝術是直覺的科學,科學是藝術的手段。藝術是靈魂的創造形式。吳大羽認為人類的藝術是相通的,用不著分東西,藝術是一種語言,只有時代之別,沒有地區之分。人們常說的東西方藝術的結合,範圍仍太小太狹隘,東西方藝術的結合,相互融化,揉在一起,扔掉它,統統扔掉它。所謂的東方學西方或西方學東方,這種說法太狹窄,其實質是藝術上此方學彼方,有什麼好說的呢?中西藝術本屬一體,無有彼此,非手眼之功,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靈的徹悟,這就是吳大羽的思想。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無題122》

吳大羽

布面油彩

35.6cm x 30cm

約1980年

因為是這樣,吳大羽對吳冠中影響了什麼呢,我概括的說一下。

吳大羽認為沒有師承的師承是最好的師承,鼓勵自立。他最反對學生學他自己。所以你看,吳大羽幾個最傑出的學生畫的沒有一個像他,因為不敢學他,吳大羽不讓他們學他。而另外一些著名的藝術家,他們的學生畫的往往和他一樣,恐怕有的畫的不像都不行。這就是吳大羽的氣魄。所以吳冠中到晚年辦了一個展覽,起名叫“叛逆的師承”。吳冠中要求自己的學生也是這樣,畫的不許跟我一樣,跟我一樣等於剽竊,不是我的學生。

吳冠中是一個創新的大師,大家都知道,吳冠中畫出了前人沒有的中國畫的形象,他在世界上被承認就是源於他的創新。可是吳冠中的創新從哪裡來的?吳大羽在早年寫給他的信裡說到:創造為上。他說所謂創造,就是要用新的活力來突破傳統的桎梏。

吳大羽像一個孩子一樣,有他的童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立場,追求真理。吳冠中在晚年說了許多他一直憋著想說的真話,說了很多在別人聽來很刺耳的真話,比如說中國的美術活動像妓院,中國美術有很多活動像垃圾,他哪裡來的這些勇氣呢?他自己也是美協成員啊。

吳大羽和吳冠中都是藝術的真理的殉道者,他們在那麼艱苦的環境裡守護的那個藝術的理想,不改初衷。那麼吳大羽給他寫的很多信裡都在深入淺出地講這個道理,通過這些藝術的探索,實現人生最終的價值,成為獨立的自由的人。所以你看吳大羽、吳冠中他們那一代人都是通才,都是通識之士,他們畫畫的好,書讀的多,文章寫的好,做人做的徹底,他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認知呢?因為他們把尊重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評定。

所以在那麼一個艱苦的、幾十年的長期的這種摧殘煎熬中,不喪失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信念。而且很多人說,你看吳大羽的畫,你看吳冠中的畫,他們的人生充滿了苦難、糾纏,人生是那麼的曲折,但是他們的作品那麼樂觀,那麼的歡樂,那麼的向上,他們是咀嚼著黃連,開著心花。有位藝術家說過,你看現在有些年輕的畫家,生活的那麼好,條件那麼好,可是他們畫出來的東西卻是那麼苦。吳大羽、吳冠中雖然那麼苦,但他們畫出來的東西卻那麼堅強樂觀。我從來沒聽到過吳冠中為自己開脫,為自己解壓,不要任何藉口。多少年來,多少藝術家都在經歷這樣的過程,說這是政治的壓迫,這是謀生的需要,這是友情的寄語,所以他們都在為自己辯駁。你在吳大羽面前看不到任何藉口,他從不為自己找這種藉口,他要詮釋的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價值。如果就人的解放而言,吳大羽是一個真正解放的人,解脫的人,超脫的人,所以我曾經整理了吳大羽先生的很多名言,其中彙集到這本書上很多。這裡收集了一百五十條,他說過很多重要的話。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大羽文獻資料,北京勢象空間,吳大羽藝術陳列廳

吳大羽說,藝術的根本在於道義,懷同樣心願者無別離,師生之間是道義關係,我一直想弄明白這些話。同學們,我們都在面對師生關係,中國古代到現在都有很多師生關係,孔子,孔門子弟三千,七十二賢,孔子向老子問過禮,老子有很多著名的學生,列子、莊子、鬼谷子也有很多著名的學生。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師生,到了現代也有,康有為和梁啟超,齊白石和李可染,弘一法師和豐子愷,所以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千古的名篇。可是我遍查關於中外關於師生關係的解釋,我們可以做很多分類,師生關係是什麼?有的是父子關係,像媽媽一樣的母子關係,都很偉大,有的是同志關係,團體的關係,當然也有利益關係。有很多師生反目,和老師決裂的,其中有的就是因為控制和不願意被控制,因為師生關係是古代人際關係系統中很重要的東西。當然也有很多很神聖的關係。可是吳大羽先生提出來師生之間是道義的關係,道義關係就不是利益關係,什麼叫道義呢?道德義理,道德真理。《易經》中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性,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最純真的東西,那個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最遠處的東西,那個最不帶功利的東西,是道義之本。那我看吳大羽和他的學生。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那麼,吳冠中怎麼對他的老師呢?他們的關係建立在數十年的通信上,吳大羽和吳冠中他們的學校教學結束之後,依然保持著長時間的通信。吳大羽通過書信的方式,函授著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有的時候一封長信寫在白宣紙上,最多的一封,我現在看到20多頁,我彙集到這本《師道》裡發表了十封。他是幾位學生的啟迪者,而且是在戰亂年代,在他的學生有任何苦惱的時候。而且我驚奇的發現,所有的書信,沒有一句生活的問候,沒有一處私交的話題,全是藝術。有的時候是一針見血的批評,毫不客氣。吳冠中帶著吳大羽的書信到法國,像聖經一樣,帶在身邊。他在文章中寫道,文*的時候,他發現有人要抄他的家,他怕連累老師,流著淚把這些書信毀掉了。所以這是他一生的痛,前些年我發現了這些信的底稿,吳冠中先生那個高興。

師生之間是道義——吳大羽與吳冠中

吳冠中、閔希文、朱德群寫給吳大羽的書信

文化不死,吳大羽先生去世之後,只有吳冠中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寫文章,推薦他的老師,成型的文章有五篇,他稱吳大羽是孤獨者,是被遺忘、被發現的星,稱他為恩師,火炬。他不停的在各種他的散文和文集裡提吳大羽。我最後能取得這麼寶貴的傳承吳大羽先生藝術的機會,我的指路人是吳冠中,是他指導了我,我去做了他很想做的事情。吳冠中去世後,中國美院的院長許江寫過一篇文章很有感情,那個標題你們都可以查到,“懷同樣心願者無別離”,這是什麼原因呢?許江帶著浙江省長呂祖善去看吳冠中,臨走吳冠中叫住許江,貼著他耳朵說,吳大羽老師說,懷同樣心願者無別離。這是他們最後一面,吳冠中不到半年就離開了,所以許江院長感慨於這樣一個故事,把它作了他文章的標題。

可以說,這樣一對師生,因為他們懷有同樣的心願,所以他們的情感一直沒有分離。這是對師生之間是道義關係的最好證明。

2018年10月整理

BGM: Chad Lawson, Rubin Kodheli, Judy Kang - Frédéric Chopin: Waltz in C-Sharp Minor, Op. 64, No. 2 (Arr. By Chad Lawson for Piano, Violin, Cell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