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1、薄荷蘆根花茶

薄荷6克,花茶3克,鮮蘆根100克(洗淨切段)。取水1000毫升煎湯煮沸後,薄荷用紗布包煎5分鐘,過濾即成。本方甘淡清涼,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不但對暑熱傷氣耗液而津乏口乾、心胸煩悶者尤適,還適用於咽喉痛癢、聲音嘶啞等症。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2、荷葉三鮮茶

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50克,茶葉少許,加水足量煎煮10分鐘,過濾,加蜂蜜,冷後代茶飲。本方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解毒清涼之功。長期飲用可降膽固醇和降血壓。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3、紅棗扁豆茶

紅棗、白扁豆各100克,紅茶10克,加足水共煮,冷後當茶飲。本方有清熱降暑,補氣補血,健脾利溼之功,可長期應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4、淡竹葉茅根茶

淡竹葉10克,茅根30克,綠茶葉5克,共放人熱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鐘即成。本方有清熱瀉火利小便之功,可防暑熱症。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5、清暑明目茶

白菊花、決明子和槐花各1撮,煎水代茶飲,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此茶有一股咖啡香味,可常年代茶飲用。常服可延緩衰老,明目健身,且可降血脂、降血壓,增強免疫力,大有發展前途。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6、麥冬茶

取麥冬、黨參、北沙參、玉竹各9克,知母、烏梅、甘草各6克,研成粗末,加綠茶末50克,煎茶水1000毫升,冷卻後當茶喝。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夏季防暑飲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7、玉米鬚茶

取玉米鬚60克,綠茶末30克,煎茶水1000毫升,冷卻後飲用即可。或鮮玉米鬚10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5分鐘,加入綠茶2克浸泡,取其汁分3次飲用,每日1至2劑。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夏季防暑飲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8、麥芽山楂茶

焦麥芽50克,焦山楂15克,加水5杯浸泡半小時,煎湯服用。本方適宜於納差、便溏或成人高血脂,小兒食積等也可飲用,但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有輕度回乳作用)。麥芽含澱粉酶、維生素B、卵磷脂、麥芽糖;山楂含蘋果酸、維生素C,有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功效,兩藥均有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的作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9、百合大棗茶

百合幹品20克(或鮮百合50克),浸泡4小時,煮沸後加入大棗20枚,白糖少許同煎備服。適宜於肺胃陰虛,口渴唇燥,失眠或乾咳不止,對病後餘熱未清或痛風患者尤宜。有養陰潤肺、安心寧神作用。百合含澱粉、蛋白質、秋水仙鹼,大棗含維生素C、B1、胡蘿蔔素、煙酸等,二藥均有滋養安神的作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10、枸杞菊花茶

枸杞子20克,白菊花15克,加水4至5杯,浸半小時煎服,也可直接用開水沖泡飲服。適宜頭暈目眩、耳鳴者。本方有平肝潛陽、清利頭目的作用。枸杞子含甜菜鹼、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B、C等,有降血糖、抗脂肪肝的作用;白菊花可降血壓,對某些細菌、病毒有抑制功效。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11、綠豆薄荷茶

綠豆50克加水5杯,浸泡4小時,文火煎至綠豆開花,另取水1小杯煮沸後,將薄荷葉15克投入,半分鐘後離火,飲服時取汁加糖適量與綠豆湯同服。本方適宜於煩熱口渴或有咽痛、小便短赤、皮疹瘙癢等。有消暑清熱、解毒祛風作用。綠豆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A、B1、B2;薄荷含揮發油(故不宜久服),有抑菌及止癢的作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12、蘇葉陳皮茶

紫蘇葉、陳皮各15克,加水4杯,浸泡半小時煎湯飲服,本方適宜於感受風寒,飲食生冷後頭痛嘔惡、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者。有消暑化溼、寬中理氣之功。蘇葉有促進汗腺分泌、解熱的作用,並能增強胃腸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陳皮含黃酮苷、脂肪酸等,有興奮心臟、降低毛細血管脆性的功能。兩者均有抑菌作用。

中醫藥茶,適用於各種不適,建議收藏!「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