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農村現狀—教育問題

濰坊農村現狀—教育問題

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今天,針對農村的教育問題,我們繼續聊兩句。

上學少,十八歲之前是童工,十八歲以後做農民工。上學多了,去考考考,堅信著知識改變命運,其最根本目的,也大抵不過是逃離農村。這期間,他所付出的努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教師資源的差距、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的差距導致了更大的知識溝,這些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儘管,事情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是更大的差距已經出現。

濰坊農村現狀—教育問題

每到學期之末或者是開學伊始,大街小巷培訓機構都瀰漫著一股搶學生的火藥味道,無論孩子本身是否願意去上,但是,那麼多的培訓機構既然存在既然就有其存在的立足之本。當然關於培訓機構我們說的自然是在市區的機構們,真正的農村的孩子們,大概是每到寒暑假就

放飛自我去了吧,更別提什麼上什麼輔導班、學什麼樂器或者是舞蹈什麼的了,畢竟,農村這種輔導班也沒有幾個,這些校外輔導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校外教育資源的不均才讓人咋舌。

濰坊農村現狀—教育問題

21世紀初,國家開始規定講英語正是納入小學課程,而在濰坊的一些偏遠地區,真正開始學英語,也比國家法定延遲了三四年,很多小學英語老師都是現學現賣,發音不準什麼的都是小事兒,能把課本上的講明白了就已經很不錯了,更別提發音有多標準了。直至18年後的今天,濰坊市區的各個小學究竟是幾年級開始學英語,仍然是區別對待,筆者曾有過幾年的從教經歷,從農村跟隨父母務工進城學習的孩子,英語成績比其他的孩子明顯落下一大截,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攀比心之下產生的自卑,也是非大人所能理解的,曾經遇到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就是這樣,英語很差勁,所以他自己就已經產生了一種厭學心理還伴隨著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情緒,這還是次要的,他還總是被那些自我感覺很有優越感的孩子們欺負。因為這種家庭下的孩子多工作不穩定,經濟狀況不盡人意,物質上的不如人意,而我們現在的家長嘴裡就最經常的就是:我在外邊······還不都是為了你啊,你可一定要給我爭氣啊等諸如此類的。對外人說起時,這些家長們往往會說,我們家的孩子也就那樣了,就是不中用,有什麼辦法······父母的否定,對於孩子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 微信公眾號:濰坊印象管
  • 公眾號ID:Weifang-Med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