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讓「西遷精神」代代相傳

《陝西日報》2018年2月10日(作者 呂揚) 題:讓“西遷精神”代代相傳

62年前,交通大學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響應號召,毫不猶豫來到那時還很貧困落後的西安,投身西部高等教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在大西北為祖國貢獻了一顆高等教育的璀璨明珠。

62年來,西安交大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實踐,在三秦大地熔鑄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奮勇前進。“西遷精神”不僅是西安交大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也是廣大知識分子熱愛黨、服務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輝寫照,是對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與時俱進的繼承與弘揚。

西安交大的“西遷精神”與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

“代代交大人砥礪奮鬥的精神內涵,就是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這是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在寫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中發自肺腑的真摯表達,體現了老一代交大人對正確方向的執著信念、對思想路線的堅定遵循、對根本宗旨的全面貫徹、對創業精神的自覺踐行。

“聽黨指揮跟黨走”。新時代新作為要有強大精神支撐。“西遷精神”這種偉大的家國情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體現。“西遷精神”是中國大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其蘊含的奉獻報國的使命文化、嚴謹精緻的卓越文化、開拓進取的創新文化、團結互助的團隊文化,深入學習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旗幟的西遷典型人物和事蹟,並將其轉化為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精神動力。

承接歷史與現實,我們才能創造更加嶄新的未來。傳承好“西遷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做好“西遷精神”的新傳人,要求我們始終牢記國家的發展目標就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現在我們的物質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困難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了,但克服困難的精神是一致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奮發有為的意志和開拓進取的勇氣仍然不可或缺。這些,我們都可以從“西遷精神”中吸取營養。

讓“西遷精神”永續傳承,就要從西遷前輩的奮鬥經歷中汲取力量。在交通大學西遷歷程中,西遷前輩舍小家、為國家,義無反顧放棄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以極大的勇氣和頑強的意志堅守初心、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以“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豪情和魄力創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

西遷前輩將個人的成功與民族的復興結合起來,將個人的價值實現融入國家的發展進步,在奉獻中實現了個人的社會價值,並一代又一代為之奮鬥。在國家的發展中有他們的貢獻,在社會的進步中有他們的足跡,在人民的幸福中有他們的奉獻,因此他們活得充實而有意義。這就是“西遷精神”的力量。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時期,“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依然是時代的召喚。今天,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面向國家建設需求,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奮力創造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信息採集:薛曉強 審核: 刁巧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