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让“西迁精神”代代相传

《陕西日报》2018年2月10日(作者 吕扬) 题:让“西迁精神”代代相传

62年前,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毫不犹豫来到那时还很贫困落后的西安,投身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在大西北为祖国贡献了一颗高等教育的璀璨明珠。

62年来,西安交大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实践,在三秦大地熔铸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奋勇前进。“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热爱党、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是对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与时俱进的继承与弘扬。

西安交大的“西迁精神”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代代交大人砥砺奋斗的精神内涵,就是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这是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发自肺腑的真挚表达,体现了老一代交大人对正确方向的执着信念、对思想路线的坚定遵循、对根本宗旨的全面贯彻、对创业精神的自觉践行。

“听党指挥跟党走”。新时代新作为要有强大精神支撑。“西迁精神”这种伟大的家国情怀,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体现。“西迁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其蕴含的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深入学习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的西迁典型人物和事迹,并将其转化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精神动力。

承接历史与现实,我们才能创造更加崭新的未来。传承好“西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要求我们始终牢记国家的发展目标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困难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了,但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一致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勇气仍然不可或缺。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西迁精神”中吸取营养。

让“西迁精神”永续传承,就要从西迁前辈的奋斗经历中汲取力量。在交通大学西迁历程中,西迁前辈舍小家、为国家,义无反顾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以极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坚守初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豪情和魄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西迁前辈将个人的成功与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将个人的价值实现融入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奉献中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在国家的发展中有他们的贡献,在社会的进步中有他们的足迹,在人民的幸福中有他们的奉献,因此他们活得充实而有意义。这就是“西迁精神”的力量。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依然是时代的召唤。今天,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面向国家建设需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信息采集:薛晓强 审核: 刁巧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