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流經合陽就是那道最美的彎。古渡岔峪,就是這道灣上的一座古老而又傳奇的村莊。是合陽縣百良鎮的一個小村莊,因村莊臨黃河岸邊的渡口而出名。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合陽縣境內有三條河流水系匯入黃河。最南端的一條是金水河,最北邊的一條是太棗河,中間的一條是徐水河。岔峪村在徐水河最下游。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岔峪村的有古老的傳說,傳言李淵曾經無銀渡河前往山西,卻得到船家賺的辛苦擺渡錢才得以繼續趕路。因此,將岔峪這一渡口稱之為“仁義渡”。至今少有擺渡的船家,但卻有可以擺渡能手。

又有說,在岔峪的南邊半山有一寺廟,名為“龍居寺”。在解放後寺院被拆的時候,大小各種蛇爬滿寺院。至今只留下地基。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在岔峪村頭觀看黃河日出,看的真切,看的絢麗。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岔峪村南,有一座形似駱駝的山峰,面臨黃河的山頭像駱駝頭,背上兩座小山峰,酷似駱駝的駝峰,駝峰半山腰有以窯洞,形似駱駝的眼睛,早先民們稱之為“駝峰山”。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每當旭日東昇,徐水河便似仙境。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生態環境的保護,徐水溝成為一道亮麗的鄉村風景線。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徐水河,猶如江南,雲霧繚繞,山色空濛,好一派畫意山水。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綠色、生態、環保。世世代代生息在這條河流旁的父老鄉親堅守的信念。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沿黃觀光路的貫通,讓與外界隔絕了幾百年的岔峪村一下子火了起來。如今,這裡不再固陋寡聞,如今,這裡已建成了移民搬遷新村。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古老的小村莊,裊裊炊煙,徐徐升起,猶如安徽西遞宏村的那一道美景,迷人、醉人,給人滿滿鄉愁。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詩意徐水河,詩意山水畫。一年四季,這裡都是畫意。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岔峪村移民搬遷新址,沿黃觀光路從村頭魚貫而入。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岔峪村有一民俗,至今流傳很多年,即“放河燈”。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夜晚明月高照,黃河水漲船高,村民們家家戶戶蒸花饃、糊河燈,祭河神,一是祈福多子多福,二是祈福河水安然,村民無恙,三是慶祝豐收,這一民俗至今依然延續。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現今岔峪村依然每年在農曆六月十五夜放河燈,同時村民會敲起鑼鼓為了度過年中的歡樂也為了祈福。每年都有在黃河裡撈河燈情景,同時也有外村或本村的人蒸花饃,拿祭品來還願河神,全體村民參加祭祀河神儀式的熱鬧場景。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2016年的春節,岔峪村脫貧攻堅啟動。全村的村民們聚集村頭,留下了這張最難忘的“全家福”。來年,他們將喜搬新居。正是它見證著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曆程。它已成為中國脫貧攻堅、建設新農村的縮影。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2017年春節,是我們和岔峪村村民在脫貧攻堅移民搬遷的進程中,共同度過的第二個春節,我們再一次按下快門,記錄下了他們站在新家園前的幸福時刻。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2018年春節,合陽縣移民局把一份特除的禮物《岔峪村全家福》送給了新搬遷的25戶村民家中。這張“全家福”先後在《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渭南日報》、《陝西工人報》、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等三十六家新聞媒體刊出。岔峪,從此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野。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新建成的新家園,成為黃河岸邊的一道民俗風情風景。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徐水河,一條幽境之河,一條充滿浪漫之河。許多新人新婚來這裡拍攝婚紗、渡伊人湖。

陝西合陽徐水畫境醉美岔峪

一條河,從我家門前流過,那條河叫徐水河。

一條河,從我們村莊流過,那條河叫黃河。

【作者簡介】趙曉罡,筆名:金水、紅袖天香、藍水月。文學愛好者。新華社簽約攝影師,國際攝影家聯盟會員,中省市縣攝協會員等,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國內攝影展,獲國際攝影大賽金獎、多次獲國內攝影大賽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中華金馬藝術金獎提名獎。出版攝影畫冊五冊,作品被中國住摩洛哥大使館選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