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當副省長,劉源是誰推薦的?

每次一有劉源將軍的新消息,小夥伴們總是很激動!

河南日報發佈消息稱,5月10日下午,視河南為故鄉的劉源來到新鄉縣七里營鎮劉莊史來賀紀念館,向“故鄉”劉莊捐贈了自己的上將軍服。

36歲當副省長,劉源是誰推薦的?

這是劉源將軍退居二線後,又一次故地“尋根”。今年全國“兩會”閉幕當天下午,他回到首都師範大學,將自己的上將軍服捐贈給母校。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還了解到,將軍此後還曾前往自己早年工作過的一家北京企業,資料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正是工廠的學徒工。不過,將軍此行低調,沒有公開報道。

大家都知道,劉源當過河南副省長,這裡也是他步入政壇的起點。那麼,與此次捐贈軍服有關的劉莊和史來賀,又與將軍有何淵源呢?

在捐贈儀式上,劉源動情地說,這些年來回劉莊都穿著軍裝,今天特意穿上24年前在河南工作時穿過的那套西裝,以此表達對河南、對劉莊的情誼。

1982年,劉源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後,毅然決定下基層,先由國家分配到新鄉縣七里營公社任管委會副主任,第一站就在劉莊見習,拜史來賀老書記為師。正如將軍所言:“從戎離豫20餘載,一直自認是河南人並以此為榮,無以回報,唯有為故鄉人民爭光,謹贈獻珍愛的、象徵著使命、光榮、奉獻的軍服(07式上將禮服),並敬致崇高的軍禮!”

1983年3月到4月間,北京日報連續兩次在頭版刊發了劉源下農村的報道,一篇名為《做人民的兒子——劉源同志給老師的一封信》,另一篇名為《俺村來了北京的大學生——訪劉源》,生動記錄了劉源紮根河南農村的故事,共產黨員的公僕本色和家國情懷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36歲當副省長,劉源是誰推薦的?

36歲當副省長,劉源是誰推薦的?

談及為什麼選擇河南,劉源在給中學老師的一封信中寫道:“河南,在全國是人口第二多的省,但經濟底子很薄。抗戰初期,我父親曾任中原局書記,與河南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後他老人家受害慘死河南。他作為人民的兒子,為人民貢獻了自己的一生。我作為人民和他的兒子,也要像他那樣,為人民獻出自己,完成父親的遺志。”

當時,劉源是帶著戶口來到農村的,有人對他這種與某些“時尚”相悖的舉動並不理解,有人還說他是來“鍍金”的。後來知道他是“高幹子弟”以後,又說他是來“搞調查的”。對於這樣的議論,劉源用行動作出了回應。他每天除了睡覺,幾乎90%以上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學習上,繃緊了勁幹10個多小時,管十多個企業,每天還必須保證兩個小時的夜間學習,這樣只有五、六個小時休息。按他自己的話說:“好在我是一沾枕頭就著,直到清晨掙扎著爬起來,連個夢都不做。”

在農村,劉源的生活很簡樸,據當地幹部們說,他有時早晨買個饅頭,喝口開水,就算一頓飯,下鄉時也不吃招待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劉源當時每月工資加補貼是六七十元,但他從不亂花。他下農村後,一年積攢了三百元錢,分別寄給了廣東災區人民和雁北的農民(知事注:劉源曾在風沙彌漫的雁北農村插過七年隊)。

說到史來賀,中原大地幾乎無人不知。上世紀50年代初,他當選為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全村人治窮致富的重擔。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又是他帶領群眾向高科技進軍,讓劉莊形成了以農促工、以工建農、農工商並舉的商品經濟的新格局。

1988年1月,河南省七屆人代會爆出一條轟動全國的大新聞:36歲的劉源經人民代表直接提名為候選人,並當選為副省長。100多名代表在推薦理由中說:“我們推薦劉源為候選人,並不是因為他是劉少奇同志的兒子,而是因為他謙虛謹慎,工作敢想敢幹而又任勞任怨,有突出的政績。”

一位《解放日報》記者回憶當年採訪劉源的經歷時,描述了劉源當選副省長的前後:“新鄉縣的同志介紹,劉莊的黨委書記史來賀十分了解劉源,也是竭力推薦劉源當副省長的人大代表之一。”

劉源當選後,駕著車一溜煙穿過鐵路越過黃河,徑直朝豫北平原的劉莊奔去,他去找史來賀。老史回憶說,當時我不在劉莊,也沒去開會,因病住進了醫院。從電視新聞裡知道劉源當上了副省長,夜裡偷偷從醫院裡溜了出來上劉源家去,結果兩人途中相遇。“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劉源說, “腦子裡裝的全是鄭州的城建工作。”

“選中就幹唄!” 史來賀鼓勵他,“沒經驗就學。這些年,你還不是這樣闖過來的嗎?想想你爹,想想你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的罪,想想百姓對你的期望,你只有一條理:幹好!”

河南人都說史來賀對人從不輕易表態,也從不輕易誇獎人,可他認為劉源是個人才,是個棟樑,破例稱讚他。他對記者說:“劉源是高幹子弟不假,可都說他不像高幹子弟。他當鄭州市副市長三年,管城建。如今的市長不好當,管城建的尤其難。可你們兩位大記者到鄭州街頭轉一轉,劉源的口碑好著呢!”

資料:北京日報、檔案春秋、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