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一线总指挥

经过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两个月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到红旗渠接受党性教育后,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作为县委书记,我认识到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和做“四种人”的教导,传承红色基因,做好一线总指挥。

一、肩扛“红旗”,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林县党员干部群众正是坚定政治信仰和革命理想,才汇聚形成了“重新安排河山”的磅礴力量。身为市县党组织的一把手,要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做好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大事。一是高举旗帜“引路”。进一步强化旗帜意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举旗不动摇、不懈怠、不偏离。二是坚持目标“引领”。红旗渠精神启示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做好县级工作,必须确定奋斗目标,以此激励广大干群提振奋斗精神。因此,我县结合实际,科学审视县情,汇聚全县智慧,制定了“挺进全国百强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三是抓实阵地“引爆”。瞄准打造“理论转换重要平台、意识形态坚强阵地、基层群众精神家园”目标,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全面开展“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创新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二、永葆“红心”,锻造坚强有力主心骨。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和干部队伍,是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所在。林县群众在修建红旗渠时这样说过:“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党员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就能流成河。”县级党委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抓紧基层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选好“领头雁”。大力实施龙头工程,通过名村挂职、集中轮训、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两退”干部到村任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试点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和退出机制,改变村干部“当选即任用”的传统模式。二是净化“先锋队”。我县在全省首创党员量化积分和“红黄榜”管理,对党员表现进行全程纪实,实现日常管理精细化、规范化。试点推行不合格党员处置机制,明确限期改正、劝告退党和党内除名三种处置方式,不断净化党员队伍。三是培育“生力军”。采取“村设岗、乡出资”模式,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库,着力从机制上破解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要突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导向,坚持“选、育、管、用”并重,锻造一支绝对过硬的基层铁军队伍。

三、厚植“红壤”,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就自治而言,我县按照总书记“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的要求,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一是实现民事自管。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一约五会”,全面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在东亭乡试点推行以“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红白喜事简化简办”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十大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礼情攀比、厚葬薄养、打牌赌博、缠靠要闹等不良风气。二是开展矛盾自调。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一名乡干、一名村干、一名民警、一名乡贤、一名亲属”的矛盾化解“五个一”等工作机制。注重发挥乡贤作用,建立“和事佬”机制,让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长辈参与其中,解决了一些“法律管不到、村规管不了、干部管不好”的难题。三是推行决策自商。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要求,建立村组干部例会和村民说事日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村级项目民主决策评议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编制完善12个方面、28条农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流程图,实现村务工作阳光操作。

四、共享“红利”,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幸福不幸福是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我县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宗旨,把推动发展红利共享、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是联系群众“紧”。创新推行“四联工作法”“一线党委会”“用脚步丈量民情”等制度,让干部深入群众家中,把会议开到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民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二是带着群众“干”。创新实施“红色基点”工程,依据党员自身特点,针对群众现实需求,组建78个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党小组之家,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每个党小组党员在开展每月走访一户群众、每年办件实事等“五项基本活动”的同时,还围绕河长制、林长制、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带动群众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正是有了党员甩开膀子干在前,群众才会自觉自发跟着干。三是领着群众“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资产经营、土地运营、服务创收、项目支持等六种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双丰收。坚持“党建+扶贫开发”理念,建立乡镇党员“包”、县直党员“联”、农村党员“帮”三级责任体系。组织实施产业脱贫、智力扶贫等精准扶贫行动,全县98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49元,位居全省第二。

五、敬畏“红线”,抬升干事创业新标杆。党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而抓党风最重要的就是要敬畏“红线”。有了“红线”意识,才能永记初心、永存戒心、永怀仆心。我县始终把党风建设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基础保障。一是树“正气”。始终坚持弘扬正气、叫响担当,号召全县上下永远铭记为广德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永远尊重为广德发展敬业奉献的先模、永远倡导为广德发展拼搏担当的新风,建立“一主两辅多点”的奖励激励体系和问责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跟党走、心存感恩、保持情怀。二是正“俗气”。坚持破立并举,大力倡导学习、政务、实干等“十项新风”,每项新风配套制定实施细则,量化操作。深入开展“转作风、强落实、勇担当”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感觉良好、好大喜功、推诿扯皮等十种典型问题,为落实“十项新风”进行“大扫除”。三是祛“邪气”。充分用好“四种形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打击“矿霸”“乡霸”“工程霸”“村霸”“黑霸”等“五霸”为重点,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创业维艰,奋斗以成。

■王庆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