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里失去順豐,對阿里的影響大嗎?

哈弗派


看到這個問題,我愣了一下,然後想了半天,順豐和阿里貌似沒有什麼關係,為為什麼說阿里失去順豐,又何來阿里失去順豐對阿里產生影響呢?

阿里的淘寶和天貓等電商業務中,都是店主自主選擇快遞類型的,要真說失去誰對阿里的影響,那我可以肯定的說,不僅是順豐,就算是三通一達中的那個沒有了,也不會對阿里產生什麼影響。

淘寶天貓店鋪使用什麼快遞不是阿里決定的,是由商家決定的,阿里只是做了一個整合,淘寶天貓其實就是一個聚集千百萬店鋪的大平臺罷了。

首先說說順豐,這裡先講一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前段時間淘寶買了一個空氣淨化器,發的順風,上海到廣東,四天半才到,都接近 5 天了。

實話說,這速度,三通一達也完全可以做到。因此我個人覺得,一向以快著稱的順豐,隨著上市之後,也沒有多快了,和三通一達,差距越來越小了。

而且最重要是,順豐現在除了貴,速度和其他快遞都一樣,真的是沒有太多的優勢。當然,也不是說順豐慢了,應該說是其他的快遞變快了。

前段時間順豐和阿里的菜鳥還因為數據接口問題鬧過一陣子呢。因此我覺得如果阿里失去順豐,不但不會有影響,還可能刺激相關的業務呢。

例如,加大菜鳥的投入,入股其他物流公司等等,肯定加大力度提升其它物流時效的。

我們可以看看京東物流就知道了。毋庸置疑,京東物流應該是目前全中國最快的快遞了。就是因為三通一達之前的速度實在是龜速,因此才有了機會的。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你認為順豐未來有可能投入阿里懷抱麼?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因為有關部門盯著在,所以阿里、順豐、騰訊這些巨頭們目前還沒有公開火併,阿里不敢封殺順豐,順豐也不敢說不收天貓和淘寶的件。

但是,在私底下,他們之間的互相傾軋,幾乎從來沒聽過。

順豐的快遞服務確實是好,京東這些年自建物流,也確實是有遠見,但是,他們都沒辦法解決經典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它們有病,馬雲正好有藥。

早些時候阿里領頭搞菜鳥網絡的時候,大家都不看好,覺得多此一舉。後來,菜鳥幫申通、圓通、百世匯通提升了效率,順豐和騰訊京東再想佈局線下,已經遲了。

我們小區有一家菜鳥驛站,之前不管是哪個公司的快遞,都可以放在那邊,快遞公司也願意,更方便了群眾。

突然有一天,菜鳥驛站不接收順豐和京東的快遞,搞得大家怨聲載道。

這個菜鳥驛站的老闆告訴我,菜鳥驛站終止了和順豐京東的合作。很明顯,它們倆很受傷。


斑馬消費


這個是一年前的問題了,今天被頂上來,我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1、互聯網前半場阿里不做物流,互聯網後半場阿里入局物流。

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迅速跑馬圈地多年,搭建出了龐大的網購帝國,卻不料被自建物流起家的京東叼走了一塊肉。當初劉強東打算自建物流體系,上至投資人,下至內部員工,都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劉強東頂住壓力,強力執行自己的決定。十年過去,京東物流系統建成了7個智能物流中心,256個大型倉庫,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覆蓋區域涵蓋了全國2655個區縣。在京東物流加持下的一流購物體驗,為京東商城贏得了與阿里抗衡的力量,京東購物次日達的概念,甚至獲得眾多女性客戶的青睞,讓京東獲得足夠的流量資本從電子3C商城逐漸擴大經營範圍向時尚服飾甚至百貨全品類進軍。

隨著京東物流體系的完善,京東宣佈全面開放物流,為更多人提供專業物流服務,進一步擴大流量入口。

當年圍繞著自建物流這一話題,京東和阿里也是打了很久的口水仗,阿里嘲諷京東給自己挖坑,維持這套物流體系的運轉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京東今年爆出光為快遞員交五險一金,一年就要花費60億。而劉強東依然胸有成竹,自信京東能在物流上贏阿里一頭。

事實證明,劉強東是對的,堅持不自建物流體系的阿里,後互聯網時代,越來越體會到人們對購物體驗的注重。阿里合作的快遞公司中,順豐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這些快遞公司終究是外人,物流的命脈掌握在別人手中的感覺糟糕透了,於是阿里後來整合了萬象、昇邦、東駿、芝麻開門和黃馬甲五家配送公司成立“杭州喵遞宅配科技有限公司”。

並在不久前,阿里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借力餓了麼完善的本地線下外賣配送網絡補足了物流最後三公里的短板。


2、新零售歸根結底就是新消費,新消費體驗好要靠物流。

隨著新零售風起,阿里旗下盒馬鮮生以黑馬之姿出線,曾經京東物流的重要搭建人,如今盒馬鮮生的創始人侯毅對京東物流有一番點評:“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個最佳規模的臨界點,超過臨界點之後效率降低,成本不減反增。”

侯毅認為,京東引以為傲的自建物流體系,也是前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隨著網購體量的增加,自建物流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最後達到一個臨界點,也就是說,京東自建物流是有天花板的,如今京東物流費越來越貴,就是最佳證明。

與之相反的是阿里整合的物流體系,通過整合眾包的形式,既保證了物流網絡的全覆蓋,提升了用戶購物體驗,又不會產生不堪重負的成本,天花板遠沒有自建物流那麼低。

縱觀盒馬鮮生的新零售概念,半小時送達,24小時服務,無一不在強調用戶體驗,未來的新零售,就是新消費,線上線下互通的消費模式,線上購物,線下半小時送達,而這一切,都要依靠完善的物流體系來實現。

3、電商平臺可以籌建物流體系,但物流公司難以轉型電商公司。

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是先賣貨,後建物流,而我們卻幾乎沒看到有物流公司成功轉型電商平臺的案例,哪怕是飛機一架接一架買的順豐。

事實上,四通一達和順豐,都曾嘗試過,甚至有些現在也仍然在賣貨,快遞公司試圖通過快遞流量來瓜分電子商務的上游紅利,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快遞公司的定位侷限了他們的延展性,沒有一家快遞公司成功轉型。

那麼現在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阿里和順豐失去對方都會很難過,但阿里明顯擁有更多的議價權,而兩者並非不可調和的競爭關係,風頭過去,該賣貨的賣貨,該送快遞的送快遞,畢竟大年三十所有快遞停運,買起東西來從不認輸的姑娘們小手一揮,加價三十走順豐,歡歡喜喜過大年。


吳懟懟


如果阿里失去順豐,對阿里業務影響不大,但是會逼迫阿里巴巴自建物流,因為阿里系高端快速物流無人提供,當然,如果順豐離開阿里巴巴,順豐業務也會受影響。


阿里如果和順豐聯合則是強強聯手深度合作的話,大平臺+快物流,一定可以做出很深的東西,特別是目前將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物流是消費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有數據顯示,2016年上物流快遞類的電商投訴佔比12.46%,而淘寶差評中有超過30%是因為快遞差評。

順豐2017年有30.50億個快遞包裹,其中淘寶佔20%,也就是6億的包裹量,看起來數字並不大,但是注意了,誰在淘寶用順豐呢?

1、雙11,618等高峰節令,淘寶要搶快遞送達時間;

2、高端產品,比如高科技數碼,高價值珠寶配飾,高保價產品;

3、生鮮等對快遞運輸要求較高的行業;

4、對時效性要求高。

對阿里巴巴來說,這四塊的物流是四通一達群不能提供服務的,申通圓通等快遞水平和服務能力讓人抓狂。所以,如果阿里不和順豐合作,四通一達還是可以幫助淘寶提供服務,只不過服務能力趕不上順豐而已。



要知道,順豐價格更高,成本更高,對淘寶來說必須的地方才會用順豐,而用順豐的人消費力也更強。為了留住商家和用戶,淘寶必須要解決如果不和順豐合作怎麼提升快遞服務效率和能力的問題。

那淘寶怎麼辦呢?要麼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要麼就收攏四通一達,與某家快遞公司深度合作,推出類似順豐的服務,但也需要較大的投入。



而順豐如果丟失了淘寶這個大客戶,就丟失了中國電商高速增長的紅利,這對順豐打擊也是致命的。

如果淘寶丟失了順豐,淘寶還可以有其他快遞解決方案,而順豐丟失了淘寶這個客戶,順豐就要增長乏力了。

如果淘寶順豐分手,你更看好淘寶?還是順豐?


毛琳Michael


有電商的地方就有物流,有物流的地方就有爭鬥。民營快遞行業的新勢力版圖已經三分天下:菜鳥系、順豐和京東。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這麼多年都沒有真正地實際做好自己的物流運輸,阿里一直想要的一塊完整的快遞物流產業鏈,旗下的菜鳥整合了其物流平臺,四通一達紛紛繳械投降,而順豐有可能是菜鳥的最後一塊拼圖。對於阿里來說,順豐手握生鮮電商的固定優質客戶,是快遞食物鏈的重要一環,其他的快遞服務質量遠沒有達到順豐的服務品質,阿里不會輕易丟失。

在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作為商業領域中的兩個流派,順豐乃物流大師,阿里是電商巨人,順豐在嘗試著做自己的電商平臺,阿里也慣於做物流平臺整合,雖然雙方各自版圖均有交叉,但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雙方有過很長的合作期,所謂亦敵亦友。很多時候雙方的衝突是以利益為前提試探對方的底線,為了利益,雙方仍可以合作,不過重大利益衝突面前說翻臉還是會翻臉的。去年二虎的數據之爭鬧得沸沸揚揚,表面看是物流數據掌控之爭,實質是快遞公司與電商平臺對物流鏈路主權之爭,快遞公司並不想為電商平臺打工,

數據作為物流的核心機密,屬於重中之重,是兵家必爭之地。未來誰有更多更全面的數據,誰將在商業爭鬥中佔得先機,甚至制定出商業模式和遊戲規則。

關於數據未來電商平臺與快遞公司可能還會有相愛相殺的故事,但在商業化時代,誰的物流重院牆打得牢靠,誰的應變能力強,誰就能獲得生存的機會,否則即便強如諾基亞,要崩塌也不過瞬息之間。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時刻在變,唯有不斷在奔跑中調整姿勢方能在變幻莫測的商界中佔得一席之地。


天方燕談


你們不是大淘寶賣家,你們根本不懂這其中的利害,總看那些假數據來紙上談兵,我這麼說吧,我是一家中等淘寶服裝賣家,我一年純給馬雲的錢有500多萬,京東要賣2500臺兩千元的冰箱才能達到這個營業額,假設一臺冰箱純利潤有300,也就是要賣一萬六千多臺冰箱,才能Pk我一箇中等賣家給馬雲的利潤,在阿里面前京東真的只是螻蟻,所以不要老是拿來比較,好好做自己,你要知道馬雲有無視你的資本,而你一出場不說馬雲兩個字都沒人聽你接下來要說什麼。現在說順豐,我一直不明白除了和淘寶有關以外,都是什麼人發順豐,寄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呢?如果網上謠傳的數據是真的,說順豐只有兩成的業務與淘寶有關,那麼停止合作之後,最起碼要裁掉1.5成的人員和汽車飛機吧?那你能快的起來嗎?好,你一個人不裁,那麼你損失兩成的利潤,三通一達立馬吃掉你的市場份額,我感覺你很快成為需要政府補貼的ems,不,ems有的能到的地方你到不了,而且過年最大的一筆收入你也賺不到。你只能牢牢的守住你的快和服務好,一旦丟失一個,立馬倒閉,不是危言聳聽,不倒我吃翔。


朱崧帥哥


順豐還是以前的順豐,三通一達也不像以前,至少我經歷的事情是這樣;三通一達省內寄大件東西24小時到,我下午5點寄,第二天上午到,其中韻達最快,從湖北荊門寄發票到天津韻達和順豐都用過,韻達10塊,順豐23塊,都是第二天到,韻達還快幾個小時,前幾次都用順豐是怕其他快遞不安全,畢竟寄的發票,但是實際比較後韻達便宜速度也不慢,菜鳥聯盟提升了三通一達的效率是切切實實,有些淘寶網購的速度慢一些是因為賣家沒發貨就在系統修改已發貨,實際上他們和快遞合作自己手裡有快遞單據,只要有單據賣家隨時可在系統提交已發貨,其實現在快遞都提速了,可恨的是賣家,順豐現在也就生鮮3c有些許優勢,因為現在大家骨子裡都認為順豐最安全,其實這些EMS特快易冷生鮮就可以代替,最可恥的是馬化騰和二手東不相干的起鬨,小人,估計早就串通好了,以上個人見解勿噴。


今晚的月光真美


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使用順豐的客戶,必定是阿里的優質客戶,也是消費的一股主力軍。假如阿里和順豐掰了,那麼阿里將會失去很多的優質客戶。這個影響,不能說中等意思,也算是一個小意思了。

我們大家應該都用過順豐,順豐速度快、服務好、價格貴。這是它的三大特點。經常使用順豐的客戶,一定是不差錢的客戶。所以,阿里的天貓、淘寶上賣的產品,也一般都是高附加值、高單價的產品。順豐也把主要的客戶,定位為商務件,而不是像四通一達一樣定位為電商件。

但是由於天貓、淘寶巨大的訂單交易額,所以在電商上,我認為順豐並沒有少接訂單。

現在順豐選擇了騰訊雲,得到了劉強東的口頭支持,但是京東和順豐的明天,我並不看好,題主提出的問題在17年7月份,那個時候正好遭遇阿里和順豐的數據接口大戰,最後國家郵政局出面才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

但是到了目前,京東已經完全獨立出了京東物流,而且現在劉強東有機會必誇京東物流,說只有京東的快遞員,客戶才會放心開門。最近可是隻字未提順豐。所以未來京東和順豐會產生大規模的競爭。

所以,18年,快遞格局現在已經比較明顯了,順豐、京東、菜鳥三分天下。只不過阿里的菜鳥聯盟裡面,還沒有一家像順豐一樣的優質快遞。在高端客戶上,菜鳥還存在短板。

我為什麼說損失順豐就是損失高端客戶,損失了一個小意思,因為順豐和阿里的目標群體不同,但是互相滲透。阿里目前靠菜鳥依然保持著大量的快遞業務量。順豐的以質取勝,菜鳥的以量取勝,即使兩者完全決裂,目前還不會對對方核心業務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我是王小雷,喜歡和大家交朋友,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會繼續努力創作優質文章回報各位的厚愛,謝謝支持!


王小雷


有數據顯示,順豐的配送單量站到整個阿里體系的15%左右,如果失去順豐,這就好像你手上有100塊錢,突然丟了15塊錢,對你有影響嗎?肯定是有的,但是還不至於為了這十幾塊錢死去活來的地步。阿里也是一樣,馬雲很珍惜順豐這個優質的配送商,所以才多次向王衛伸出橄欖枝,據說曾經馬雲去香港多次想找王衛談談,然而人家王衛卻不予理睬……

之後兩家企業似乎漸行漸遠,阿里成立了自己的菜鳥物流,打算統一國內物流市場,順豐物流、京東物流揭竿而起,各成一派,三家企業矛盾也在不斷增多。



2017年6月的數據糾紛

2017年6月,菜鳥物流首先宣佈說順豐不給予其配送數據,無法為消費者提供物流信息查詢,而順豐則表示這是阿里一次有針對性的封殺,雙方愈演愈烈,最後還是由中國物流局出面才得以平息。

這一事件可以算是兩家企業第一次正面交鋒,而在此之前,阿里成立菜鳥物流不就,順豐就聯合中通、申通、韻達成立了“豐巢”快遞櫃,這已經算是很明確的對立態度了。

我相信,因為菜鳥和順豐共同的物流公司屬性,以及對於未來戰略佈局的重疊性,兩家企業的明爭暗鬥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如果阿里失去順豐會怎樣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阿里不會失去順豐,因為順豐面對的是一個個淘寶店主,順豐肯定不會眼看這些訂單流向他處。但這不妨礙我們假設下,我會從兩個方面談論這個話題:1.失去順豐對阿里的直接影響,2.阿里多長時間能修復損失。



1.失去順豐對阿里的直接影響

目前阿里體系中,用順豐進行配送的基本上都是些手機、電腦、高檔消費品等等,但這並不是說這些快件沒有辦法寄出去了,而是說你在天貓上買了之後,在天貓網站/APP上查不到商品的物流信息了。這對於淘寶/天貓的消費體驗來說,肯定是會有所影響的,這是一方面。

另外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騰訊和京東會坐以待斃嗎?騰訊公關肯定還是會祭出“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而劉強東又會說“未來物流市場只有兩家,京東物流和順豐”、“我相信王衛的為人”等等,在外部市場上對於阿里吸的市場形象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阿里多長時間能彌補損失

我所說“彌補損失”是說,阿里在失去順豐之後將由誰來代替這一角色,幫助阿里完成這一部分訂單,答案就是阿里的菜鳥物流。

其實說白了,順豐的配送優勢就在於配送速度和服務體驗上,但這一點菜鳥物流和京東物流正在逐漸追平,甚至趕超順豐,所以未來菜鳥物流為客戶提供超高的配送體驗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一旦順豐缺位,我相信阿里通過推出一款“菜鳥加急”的配送服務,在15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實現這一配送需求,而在3-6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使自己的訂單配送完全正常。

所以,如果你已經成熟了,請不要拿消失來威脅別人,你的價值源自你的存在,如果消失,原來也不過如此。

以上回答由“集思廣智”頭條號創作,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互聯網熱點事件始末


順豐與阿里矛盾激化,是順豐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在他看來,隨著電商快件整體增長減緩,近期順豐屢屢出擊,包括與UPS成立合資公司、將在中西部擴展近千個網點以及宣佈質押5億股即引來收購百度外賣傳聞,都可以看出順豐雄心勃勃準備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阿里而言,自己旗下本身就有四通一達,順豐完全是不想被納入阿里盔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過,該分析人士也表示,順豐若確定與阿里交惡,短期會對順豐的業績及股價會造成一定的波動,畢竟淘寶系電商派件數量巨大,失去這部分份額只會導致競爭對手的強大,而且與大佬阿里的矛盾公開化,或會導致投資者心態趨於謹慎。

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關注我喲~聽說關注我的2017發大財行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