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什麼意思?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典故出處介紹

呂蒙一直是東吳的一位福將和奇才。早年魯肅就看出了呂蒙的能力,還督促他平時多加學習,結果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等魯肅在此找上呂蒙時,發現呂蒙已經對很多文學有了自己的見解,此後,呂蒙也成了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就和呂蒙有關,東吳的確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四大謀士皆為東吳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看看這次呂蒙到底做了哪些事吧。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什麼意思?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蒙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主人公是呂蒙。原文如下:

曹公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閒人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應。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之。”乃具陳其狀。於是權親征皖,引見諸將,問以計策。蒙乃薦甘寧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銳繼之。侵晨進攻,蒙手執枹鼓,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什麼意思?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典故出處介紹

權嘉其功,即拜廬江太守,所得人馬皆分與之,別賜尋陽屯田六百人,官屬三十人。蒙還尋陽,未期而廬陵賊起,諸將討擊不能禽,權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復令蒙討之。蒙至,誅其首惡,餘皆釋放,復為平民。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派朱光擔任廬江太守,在皖縣屯田,大量種植水稻,又派人招降鄱陽一帶的賊人首領,讓他們充當內應。呂蒙表示:“皖縣田地肥沃,如果一旦成熟收割,曹軍的軍隊人數勢必得到增長。這樣持續數年,曹操的優勢也就形成了,應該早點將他們除掉。”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什麼意思?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典故出處介紹

於是,孫權親自率軍出征皖縣。戰前,孫權召見了不少將領,詢問對策。呂蒙推薦甘寧為升城督,在前方督戰,呂蒙率精銳部隊緊隨其後。凌晨進攻開始後,呂蒙手持鼓槌擂響戰鼓,士兵們踴躍攻城,到吃早飯時就將城池攻克。此時,張遼的大軍已到達夾石,聽說皖城已被攻克,便撤了回去。

戰後,孫權將呂蒙晉升為廬江太守,戰鬥中抓獲的俘虜都分給了呂蒙,另外賜給他尋陽屯田戶六百人,下屬官吏三十人。呂蒙回到尋陽不到一年,廬陵賊人作亂,不少將領前去征討但卻未能取勝。孫權說:“兇猛的鳥上百隻,也不如一隻鶚。”又命令呂蒙前去征討。呂蒙到了廬陵,誅殺賊人中的首惡分子,其餘的全部釋放,讓他們重新成為平民。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什麼意思?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孫權口中的“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意為兇猛的鳥上百隻,也不如一隻鶚,比喻眾多平庸者遠不及一位出類拔萃者。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中的“趙簡子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漢末三國時期出現了不少作戰勇猛、戰績卓著的將領,與曹魏集團將星如雲相比,東吳集團也不遑多讓。但在東吳的眾多將領當中,誰才是孫權眼中的第一猛將呢?這個成語故事給出了答案。孫權特意用了“鷙鳥累百不如一鶚”這句成語指出呂蒙與其他將領的不同。顯然,在孫權看來,即便如甘寧、黃蓋這些將領,都遠遠比不上呂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