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一诗里的雎鸠真是司马鸟吗?

关于雎鸠的解释,我们还是先看《尔雅·释鸟》,因为《尔雅》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最晚也不会在秦代。《尔雅》这部书,基本就是为了阅读《诗经》而著,它是一部类书。

《尔雅》对雎鸠解释说:“雎鸠,王雎”。什么叫“王雎”?一直到晋代郭璞才有一个说法云:王雎“雕类。今江东人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不过,郭璞并没有解释,雎鸠为什么叫“王雎”,后世学者引《左传》云:“雎鸠氏,司马也”是说,雎鸠这个家族是一个宰相级的高官,我看这个说法,不是很靠谱。因为司马不是王。

我以为“雎”应该是水鸟一族,其中“雎鸠”应该是体格较大者。“王”在《尔雅》里的解释,就是“最长”级别的意思。

《关雎》一诗里的雎鸠真是司马鸟吗?

“王雎”应该就是最体大的一种“雎”。究竟“雎鸠”是哪一种具体的鸟。后世学者包括闻一多先生也有解释。但我觉得,这些解释已经并不重要。雎鸠,我们就把它看做是一种体格较大水鸟好了。

为什么?因为《关雎》这首诗的第一段第一句用的是比兴手法,原不在要描写雕鹗还是鱼鹰,而是以这种水鸟的鸣叫求偶,引出诗人也有“君子好逑”之心。

《关雎》一诗里的雎鸠真是司马鸟吗?

我们从《关雎》全诗看,这首诗的后两段是对称的八句,只有第一段是四句,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或者古人原来的段落划分就是这样的。即便如此,第一段的“起兴”特点明显,后面才是诗人如何去求“窈窕淑女”的具体行动。看来,诗人确实是“在河之洲”“好逑”淑女的,你看他,人家在干活,他就在那里欣赏人家劳动的美态,最后终于赢得了淑女对他真诚的感动,愿意嫁给他。

所以雎鸠是什么鸟,没有那样重要,当然后世学者愿意研究讨论,也不是什么坏事。

《关雎》一诗里的雎鸠真是司马鸟吗?

诗歌的标题,从《诗经》起就不是那样严格。《关雎》这个标题没有说没问题。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就是“雎鸠在鸣叫……”的意思。古人的诗,一般不是每一首都有标题,但作品是完整的。一般按诗歌第一句里的字取标题。例如《周南·葛覃》、《周南·卷耳》都是这样。也不知这种标题之法起于何时,起码杜甫诗集里的许多作品,原本并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都是宋代以后逐渐编辑完整的。

“雎”和“睢”这两个字,却是容易混淆,但不是一回事,“睢”的古代读音是“灰”。含义如你所说是“仰目也”的意思。如果按《关雎》这首诗的一般艺术手法来说,是不存在仰目不仰目的必要性的,所以,还是不必节外生枝。诗歌并不是没有它的严密逻辑,而是非常严密,这一点,我灭绝不要忽视掉。

诗歌艺术本来就具有丰富的欣赏性的,但也不是所以情况下都能任意欣赏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正确地比较,区别,然后选择合理的意象。

(图片来自网络系美化点缀,与文章内容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