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保護孩子怎樣才能不過度?學會放手,才是合格的媽媽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劉璇:保護孩子怎樣才能不過度?學會放手,才是合格的媽媽


家學寶主筆團 | 橙馬良

01

前陣子,在綜藝《爸媽學前班》裡,4對明星夫妻和外國育兒專家一同討論了關於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話題。

劉璇的丈夫王弢堅決認為,妻子對孩子是過度保護的,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劉璇就當起全職媽媽,寸步不離孩子,希望能給孩子360°全方位的保護,在外人看來,這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於是,在節目裡,大家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過度保護的尺度到底在哪裡?

專家說,尺度的關鍵是要學會接收孩子的信號。

譬如,孩子說“我可以做,讓我來”的時候,父母就不要反駁“這些事必須我來做”,要學會適當地放手,不要剝奪孩子體驗成長的權利。

專家表示:父母會激發自己的所有天性,來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總要走向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指導,幫助,建議和鼓勵,最終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劉璇:保護孩子怎樣才能不過度?學會放手,才是合格的媽媽


看到這裡,不少家長可能會表示: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孩子還這麼小,總不能什麼都由著他,要是他受傷了,到頭來心疼的還不是我。

孩子總要走向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指導,幫助,建議和鼓勵,最終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02

這就讓我想起朋友小王的故事,小王的兒子今年剛上2年級,前陣子,學校組織班級去秋遊,小王思前想後還是不想讓兒子去,我問她為什麼,她給了我一堆理由:

去秋遊多危險呀,3個老師哪照顧得了50多個孩子;

這陣子經常下雨,要是他到處亂跑滑倒摔傷了怎麼辦

外面的東西一點也不衛生,吃了拉肚子,又得難受好久;

哎呀,外面的人販子那麼多,孩子被拐了怎麼辦?

到最後,小王決定,要麼不讓孩子去秋遊,要麼請假陪孩子一起去,她就貼身照顧著,為此,她還跟班主任發生了小爭執。

聽完小王的故事,我感覺頭皮發麻,在我看來,家長的擔憂是正常的,但過度擔憂則會讓身邊的人都無所適從,長期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孩子又怎能擁有健康的人格?

近些年,我聽過有家長不放心讓孩子上幼兒園,試圖在教室裝監控,監測孩子動態的,聽過有家長為孩子選託管機構,因為機構的環境一般,而跟負責人發生衝突的,也聽過有家長捨不得孩子軍訓受累,索性請假陪同貼身伺候的。

這時候,我心想:拒絕成長的到底是孩子?還是父母?

全方位幫孩子打點一切,是拒絕讓孩子成長的標誌。

父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打從心底不信任孩子,不信任老師,不信任他人,他們只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

劉璇:保護孩子怎樣才能不過度?學會放手,才是合格的媽媽

父母把個人的主觀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沒有關注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用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式,滋潤孩子的童年。

03

孩子1-3歲的時候,確實需要父母360°的照顧,但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更需要成長的空間和獨自探索的機會,只會一成不變地替孩子打點一切,最終只會孕育出巨嬰。

除此以外,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控制慾太強的表現,也是一種病態行為,他們就像是教官,嚴格要求孩子標準化落實人生的每一步,不予以試錯的機會,更不允許有反抗的苗頭,一切行動聽指揮。

換位思考一下,誰願意過被指揮的人生?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那麼父母憑什麼一直插足孩子的人生?還打著“愛”的旗號。

所以,學會放手,才是合格的家長,這裡說的放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慢慢學會跟孩子保持距離,是用時間去磨合出最舒服的親子交流模式。

譬如:當孩子跟你說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學會以“旁觀者”的角色去支持他的決定,而不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打壓他的熱情。

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第一時間該做的不是對他說“早跟你說不要做,你偏不信,現在知道錯了吧”,而是溫柔地撫摸他的背,對他說“知錯能改的你真棒,又增加一點成長經驗值,替你高興。”

作為父母,控制孩子並不能讓你收穫安全感,把孩子“囚禁”在自己的主觀意識裡,擔心他這裡受傷,那裡犯錯。其實,真正長不大的,是父母。

當孩子跟你說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學會以“旁觀者”的角色去支持他的決定,而不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打壓他的熱情。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0-15歲孩子的家長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