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爲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拚命也要獨立?

//歐洲地理歷史人文知識解讀

No.10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

大家都知道,曾經的愛爾蘭島完全屬於英國,那時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後來愛爾蘭獨立,愛爾蘭島只剩北面的一點土地留在英國,即變成現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愛爾蘭為什麼獨立呢?留在英國這個強大國家的庇護下不好嗎?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作為邦國締結成為聯合王國。他們遵從一個君主,但是這種締約關係其實並不牢靠,嚴格意義上來說,大英根本就不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一種強勢條約聯盟(類似蘇聯,美國等),所以其實各個邦國之間是有很大的自主權的。而隨著時間推移,大不列顛島上的蘇格蘭和威爾士被英格蘭同化(威爾士近乎完全同化),但是漂離本土的愛爾蘭由於距離和交通因素,並沒有受到英格蘭太過的滲透和同化,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宗教上面:蘇格蘭和威爾士受英格蘭影響皈依新教,而愛爾蘭還是天主教(除了北愛爾蘭信奉新教,所以愛爾蘭獨立後北愛爾蘭卻留在了聯合王國)。這些最初的不和諧因素都昭示著日後愛爾蘭早晚會鬧獨立。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聯合王國

之後,倫敦政府不斷向愛爾蘭滲透勢力,侵蝕他們的自治權,在殖民時代,倫敦政府顯然已經將愛爾蘭當成半個殖民地,這讓愛爾蘭人極其反感,反抗運動不斷。而這畢竟只是小範圍運動,可是聯合政府卻極其敏感,鎮壓反抗,發佈命令,處處針對愛爾蘭,今天看來的確十分過分。

其實,自從愛爾蘭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起,愛爾蘭人的反抗就沒有斷過。而在1845年到1850年發生的愛爾蘭大饑荒更是讓愛爾蘭寒透了心。當時自然災害引起的大饑荒蔓延整個愛爾蘭。而英國人只顧自己做生意謀取利益,絲毫不管愛爾蘭人的死活,聯合政府的救濟更是少的可憐。在這場大饑荒中,愛爾蘭人銳減四分之一。政府的不作為極大激起愛爾蘭的民族主義,為愛爾蘭獨立埋下種子。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愛爾蘭的饑民

後來的北美獨立給了愛爾蘭一個漂亮的示範。再加上進入二十世紀之後,英國開始勢微,不得不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殖民地以更大的自治權,這一切都讓愛爾蘭獨立的心越來越躁動。直至1918年大選,主張武力叛亂運動的激進黨——新芬黨以遙遙領先的姿態獲勝。1919年獨立運動開始,直至最後愛爾蘭獨立,建立共和國。這是世界範圍內僅有的幾次因為選民支持而爆發的獨立,但或許這也是最後能成功獨立的原因——這場獨立運動獲得了至少一半的愛爾蘭人的支持,遠遠高於之前的大小運動。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愛爾蘭獨立戰爭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愛爾蘭共和國

所以很多人在看地圖時會發現,一戰前,英國尚且統治整個愛爾蘭島,而二戰時,愛爾蘭早已脫離。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一戰前的英國

愛爾蘭為何不願意留在英國,拼命也要獨立?

二戰時的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